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艺术和高校美术,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高校美术虽然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很强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但是由于高校美术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以及自身"俗"的特点而日渐衰微。而现代艺术,虽然没有体现本土的文化识别特征,看似生机勃勃实质是西方艺术的翻版,因而也根基不稳。将高校美术的思想与形式,运用到中国的现代艺术中,是现代艺术获得中国身份的一个"双赢"途径。  相似文献   

2.
装饰艺术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美的理念中,艺术包含有两极,一是美的,一是丑的。"美"与"丑"是一组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美学范畴,在中国装饰艺术中,"以丑为美"也是一种别样的审美准则。  相似文献   

3.
艺术与艺术设计之间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艺术发展到现代主义设计产生时期,是一个以重视形式、色彩、及构成的探索时期,而对于以"形式追随功能"为理念的现代主义设计来说,现代艺术运动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影响""形式构成影响"和"色彩理论影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般的人们来说,艺术可能就只是单单的意味着"美"或"不美",而这样的答案在研究艺术的领域里是不能作为准确答案的。对于艺术来讲也许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因为它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本文旨在对艺术的构成及艺术的相关内容作详细的介绍。关于艺术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艺术的作品、艺术家及艺术的接受几个方面来看。当艺术在艺术品中,艺术显现的更多的是它的欣赏性;当艺术在艺术家手中时,艺术显现的则是人的内心思想感情,社会价值;当艺术又在艺术接受中时,更多的则是生活中人们对艺术的看法。当我们真正了解艺术的  相似文献   

5.
古琴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丝弦乐器,素有"国琴"之称。千百年来,古琴艺术在中国艺术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追求。本文试从古琴艺术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入手,通过古琴艺术对"真"和"善"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展现,总结出了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精神的精髓——即对感性生命文化的不懈向往与追求,即古琴作为中国人艺术化生存的典型样态之一所具有的"真""善""美"合一的审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塞尚说过:"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这也就是说:艺术家既观察提练自然本质,又组织构架艺术形式。中国的绘画中,画家们正是将自然的本质提练,而后形成"胸中丘壑"这样的逼真艺术形象,亦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文试图结合西方塞尚的这种艺术观,从寻求逼真的艺术形象着手,去分析中国绘画中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潘天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提出的"大"的人品观在他所处的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天重提他的这种人品观,对于反思当前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圈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这种造园艺术与当时文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媚俗艺术"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渗透于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包括波普艺术、表现主义、甚至现实主义等等)之中。在这些纷繁复杂艺术形式中都包含有"媚俗性"的成分。在本论文中为了便于研究和称呼,我姑且将其统称为"媚俗艺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介绍了藏族卓舞的表演形式和它的艺术特征,"卓"即人们熟悉的藏族舞蹈,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藏区独树一帜的民间歌舞艺术。本文通过对藏族藏族卓舞的表演形式中的代表性舞姿、音乐曲调和服饰内涵进行分析,来说明它在表演形式上的艺术特征。使藏族舞蹈"卓"在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保留其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原动力,一切歌唱的艺术都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歌唱呼吸建立在日常呼吸的基础之上,但又复杂得多,每一位歌唱者都必须有意识地把握其中包含的几对辩证关系,例如"呼"与"吸"、"情"与"气"、"点"与"面"等,从而为歌曲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对于林风眠的认识,大多都是从他中西融合的绘画中开始的,他用自己一生的创作生涯,践行了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的完美融合,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征,也给后世的绘画给极大的启发,探求这些特征和启发,对于今天的绘画创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海峡西岸,那是因为中国西部还很贫穷,是因为海峡西岸尚处弱小。"扶贫"项目使得西部资源得以大力开发,经济发展也紧跟其上,但人们似乎忘记了,乡村文化艺术也处在"西部",还生活在"海西",他们更渴望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世界环境下,艺术与市场也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中国的当代艺术正以种种形式和渠道进入世界"艺术工业"的大循环。当代社会的艺术面临一个区别于其他时代的情况,即它的价值不得不通过价格才能真正全面体现出来—尽管艺术的价值并不就是经济意义上的价格,艺术越来越市场化。画廊作为一级市场与当代艺术关系密切。在这里主要讨论的便是画廊业的发展过程中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及当代艺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艺术想象力具有领文化之先并且超越物质生活世界的精神意义。独幕剧《语?言》是在表演教学——"开发艺术想象力"的章节中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无"。艺术想象力体现在对艺术形象、典型动作、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创作,融入喜剧、多媒体、肢体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矛盾冲突集中在人物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中,矛盾爆发到极致,回归本原"人之初,性本善!"。艺术想象力来源于人的本性,而在艺术创作中,想象需要控制,控制的总开关是想法。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艺术意境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审美趣味和美感享受,本文通过象内之境、境中之意、境内之道三层境界来阐述解构主义艺术意境在室内中的应用,为我国的设计发展提供一种"非常规"的设计观念、意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美"?艺术(音乐)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现今总是时常困扰着"后工业时代"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较其他的艺术种类而言,电视艺术是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电视艺术发展迅猛,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听觉全方位的冲击和享受。在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人们的审美心理对电视艺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自然"之格可以说是贯穿了中国绘画精神的始终,成为中国绘画的精神支柱。首先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谓的"自然"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自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是一种"自然而然、不造作"的真诚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之格在古代绘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所谓"逸格""平淡天真"。尽管表达方式不完全相同,却都是使艺术达到"自然"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对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移植"与"复制"到其后"中国符号"的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一个新的艺术批评方式来促进其发展。因此,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当代文化语境的艺术批评方式是中国当代艺术界必须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