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背景: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及各种移植肾病变是移植肾失功能的常见原因,但对移植肾予以准确评估往往非常困难,活检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出现合并症时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方法:对72例移植肾进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合移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72例中发生急性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移植肾急性药物毒性损伤10例,慢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6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移植肾组织活检的病理报告与穿刺前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75%以上.移植肾穿刺活检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移植肾活检安全可靠,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穿刺活检8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移植肾在术后出现合并症时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对83例移植肾进行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学诊断与分类,结合移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42例(50.6%),急性排斥反应14例(16.9%),肾小球肾炎12例(14.5%),肾小管药物中毒4例(4.8%),血管性排斥反应2例(2.4%),IgA肾病2例(2.4%),急性肾小管损伤1例,间质纤维化1例,移植肾肾梗死1例,未见排斥反应4例。急性排斥反应14例中有6例肾小管周毛细血管C4d(+),阳性率达42.8%。结论移植肾活检安全可靠,是诊断术后多种合并症的有效手段;常规活检有助于及早发现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3.
62例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肾损害的病理及可能的相关因素,评价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肾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移植肾肾活检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62例中发生总性排斥反应24例(39%),慢性移植性肾病21例(34%),加速排斥反应1例,IgA肾病5例(8%),系膜增生性肾炎样改变3例(5%),新月体肾炎2例,膜性肾病1例,环抱素中毒1例,肾结核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慢性排斥反应、慢性肾小球肾炎各1例。排斥反应病例肾移植术前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明显差于非排斥反应病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较高。移植肾穿刺活检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移植肾肾活检安全可靠,对于肾移植术后发生肾损害的病因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及各种移植肾病变是移植肾失功能的常见原因,但对移植肾予以准确评估往往非常困难,活检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出现合并症时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方法:对72例移植肾进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合移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72例中发生急性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移植肾急性药物毒性损伤10例,慢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6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移植肾组织活检的病理报告与穿刺前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75%以上。移植肾穿刺活检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移植肾活检安全可靠,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3个月内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106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肾C4d表达情况;确诊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后给予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4d均为阳性;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1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13例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2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血肌酐稳定于较高水平.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在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移植肾活检病理学组织学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较少。目的:通过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采取相应临床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明确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以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2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为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22例肌酐不明原因升高。在B超引导下应用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活检组织标本予以相应染色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结果与结论:穿刺组织中,除3例(1.5%)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正常12例(5.9%),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或)急性肾小管坏死28例(13.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急性毒性损伤22例(10.9%),轻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慢性毒性损伤12例(5.9%),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0.5%),疑为急性排斥反应29例(14.4%),急性T细胞性排斥反应34例(16.8%),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9例(9.4%),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16例(7.9%),慢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伴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5.9%),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3例(1.5%),高血压因素4例(2.0%),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未发现特定致病因素所致病变2例(1.0%),缺血性坏死2例(1.0%),移植后肾病复发3例(1.5%),C4d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3例(11.4%),未发现患者及移植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背景:根据临床表现、无创性辅助检查及临床经验来判断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异常的原因常常会陷入困境,经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则可提供重要的循证学依据。目的:探讨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资料及相应调整治疗后的临床结果资料。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7例(35%),可疑性急性排斥反应2例(10%),可疑性急性排斥反应加免疫抑制剂中毒1例(5%),免疫抑制剂中毒3例(15%),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15%),未见明确异常3例(15%),肾小管坏死1例(5%)。相应调整治疗方案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9例(45%),移植肾功能好转7例(35%),肾功能无明显变化3例(15%),肾功能轻度恶化1例(5%)。结果可见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肾移植后肾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背景:多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观察分析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121例患者移植肾活检行多瘤病毒大T抗原染色,发现9例阳性诊断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利用SV-40大T 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认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组肾活检时检测霉酚酸-AUC 0-12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同期非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组(P<0.05).9例活检组织经SV-40大T抗原染色,肾皮质和髓质均可见散在的肾小管多瘤病毒阳性.免疫荧光IgG,IgM,IgA,C3,C4,C1q和C4d全阴性,所有肾组织病理均可见肾间质大量聚集的CD3,CD4,CD8, CD68阳性细胞,1例合并排斥反应者,人白细胞DR抗原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高表达;不合并排斥者人白细胞DR抗原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多小于5%.9例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随访均超过半年,移植肾失功1例,3例好转,2例稳定,3例恶化.结果表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移植肾活检组织病理;利用SV-40大T 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提高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诊断率;移植肾组织C4d、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人白细胞DR抗原检测对多瘤病毒感染相关性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液性排斥以激素耐受和难治性为其显著的特点,常常发生在免疫高敏的受者身上。目的: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观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肾移植后有移植肾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84例,在B超引导下应用BARD(美国)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活检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常规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状态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84例患者除1例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5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16例。经过治疗8例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4例移植肾功能得以恢复,3例未恢复,1例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对移植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肾移植后受者定期行移植肾组织活检,在移植肾出现问题的早期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是使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目的:总结肾移植后肾坏死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表现与变化。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与肾移植后肾坏死与肾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结果与结论:共16篇文献符合标准。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包括慢性排斥反应,系膜病变,新月体肾炎,膜性肾病,Ig肾病,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慢性排斥反应,与慢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供肾年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CMV感染。高血压和蛋白尿对移植肾的远期预后也有重要影响。移植肾的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结合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结果和临床分析进行准确诊断,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移植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移植肾穿刺活检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穿刺技术要点.方法 对24例患者的移植肾组织活检方法、病理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共行36次肾穿,取材失败1次,穿刺成功率为97.2%,取材质量良好率为83.3%.病理诊断急性排斥反应22次、急性肾小管坏死9次、慢性排斥反应2次、其它肾组织病变17次.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者6次,约占17%;部分符合者21次,约占60%;完全不符合者8次,约占23%.结论 超声引导移植肾穿刺活检对临床正确诊断术后并发症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灵活选择移植肾穿刺路径和注意穿刺时机可更有效地避免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体液性排斥以激素耐受和难治性为其显著的特点,常常发生在免疫高敏的受者身上。目的:对肾功能不全移植肾进行常规穿刺病理活检,根据病理诊断观察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分析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肾移植后有移植肾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84例,在B超引导下应用BARD(美国)活检穿刺针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活检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常规行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依据Banff’05标准进行病理分型,根据病理状态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84例患者除1例由于组织少难以诊断,其余病理诊断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5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C4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16例。经过治疗8例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4例移植肾功能得以恢复,3例未恢复,1例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对移植肾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肾移植后受者定期行移植肾组织活检,在移植肾出现问题的早期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是使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目的:总结肾移植后肾坏死与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表现与变化。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与肾移植后肾坏死与肾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结果与结论:共16篇文献符合标准。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包括慢性排斥反应,系膜病变,新月体肾炎,膜性肾病,Ig肾病,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慢性排斥反应,与慢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供肾年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及CMV感染。高血压和蛋白尿对移植肾的远期预后也有重要影响。移植肾的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结合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结果和临床分析进行准确诊断,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移植肾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在2002/2005进行的72例尸体肾移植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72份,其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54份,环孢素A中毒标本18份;并取8份正常肾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移植肾内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形态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者及环孢素A中毒受者(P<0.05),且随移植肾排斥程度加重,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移植肾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对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和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观察分析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121例患者移植肾活检行多瘤病毒大T抗原染色,发现9例阳性诊断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认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组肾活检时检测霉酚酸-AUC0-12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同期非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组(P〈0.05)。9例活检组织经SV-40大T抗原染色,肾皮质和髓质均可见散在的肾小管多瘤病毒阳性。免疫荧光IgG,IgM,IgA,C3,C4,C1q和C4d全阴性,所有肾组织病理均可见肾间质大量聚集的CD3,CD4,CD8,CD68阳性细胞,1例合并排斥反应者,人白细胞DR抗原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高表达;不合并排斥者人白细胞DR抗原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多小于5%。9例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随访均超过半年,移植肾失功1例,3例好转,2例稳定,3例恶化。结果表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移植肾活检组织病理;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提高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的诊断率;移植肾组织C4d、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人白细胞DR抗原检测对多瘤病毒感染相关性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肾移植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排斥反应。探讨无创伤性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评估肾移植效果及移植肾功能提供客观的辅助性数据。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57例,其中经穿刺活检证实或最后临床诊断为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者22例,未发生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移植肾功能正常者35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对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排斥反应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前后移植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肾内血管树分布、血流灌注以及各级动脉血流参数(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与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2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进入结果分析急性排斥反应组2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组35例。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体积明显大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肾实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模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脏厚径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肾实质回声减低,皮髓质交界变清。②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移植患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P<0.01)。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组患者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无创性技术,对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追踪观察可为临床上评估肾移植效果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同前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依然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如何无创、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并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检测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变化,并结合部分肾组织活检病例,探讨尿MCP-1在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表达.方法:选择2008 10/2009-02在郑州人民医院肾病移植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哀竭患者62例,均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肾功能稳定组为肾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的42例患者,急性排斥组为肾移植后发牛急性排斥反应的20例患者,以同期在郑州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检查肾功能正常且自愿留取尿样的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用肾移植患者均给予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另外急性排斥组给予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或甲基强的松龙强化冲击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MCP-1质量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肾功能稳定组尿MCP-1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急性排斥组尿MCP-1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急性排斥组20例患者经强化治疗后尿MCP-1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17例临床症状缓解、辅助检查恢复正常,尿MCP-1质量浓度接近对照组,3例无效,尿MCP-1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肾穿刺活检8例,肾脏病理提示均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与急性排斥组治疗前尿MCP-1质量浓度基本相似(P>0.05).提示尿液中MCP-1水平可早期无创性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可无创性临测治疗效果,其与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肾脏病理损伤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靶细胞的凋亡被认为是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作用途径之一。细胞凋亡受一系列分子调控,其中Bcl-2家族起着决定性作用;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亦在移植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分析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Bcl-2/Bax,Fas/FasL蛋白表达规律与急性排斥反应预后的关联。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2/2005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 对象:收集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穿刺活检蜡块标本30例;另选同期20例无明显排斥反应表现肾移植患者的移植肾穿刺活检蜡块标本作为对照组。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穿刺活检标本中Bcl-2/Bax,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主要观察指标:急性排斥组和对照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Bcl-2/Bax,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Bcl-2/Bax,Fas/FasL蛋白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②两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ax,Fas及FasL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Bcl-2家族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引起移植肾免疫损伤;Fas及FasL可能直接参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引起移植肾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99Tcm-Ec肾动态显像检查在诊断和鉴别移植肾加速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肾移植术后尿量减少患者,根据病理及临床资料最初拟诊分为加速性排斥反应组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组.分别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EC185MBq后立即以SPECT扫描获得主动脉放射性高峰时间(AMT)、高峰计数(AMC)、移植肾高峰时间(KMT)和高峰计数(KMC).计算K/A、B/K比值,并行诊断性试验.结果 加速性排斥反应组与急性肾小管坏死组K/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K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K/A比值为2.8,用于诊断加速性排斥反应时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94.7%.用于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其灵敏度为94.7%,特异度89.5%.结论 K/A比值对诊断和鉴剐诊断肾移植术后加速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有重要参考意义,且K/A比值为2.8时.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肾活检中狼疮性肾炎的病理与病变发展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分型方法及补充修订方案,按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病理特征分型。结果本组肾活检继发性肾病321例,确诊为狼疮性肾炎81例,占继发性肾病的39.63%。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肾组织活检病理学是诊断狼疮性肾炎最可靠的方法,它能为不同类型狼疮性肾炎患者提供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