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滋养阴液在温病营血分证中之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提出营血分证阴伤特点是津液、营阴、血液、阴精等的耗伤,其实质是各种阴液功能的严重失常及伴随出现的全身脏腑组织功能障碍和实质损害。营血分证中的阴伤不仅会导致阳热亢盛难解,而且可致瘀血、出血倾向,降低人体抗邪、透邪外出能力,加重脏腑的损害。文中还提出了诊治营血分证阴伤的若干注意问题,并分析了养阴的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2.
一、用凉血,当分出血部位热毒深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是温病血分阶段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也是导致血分其他病变的原始动因。因此,血分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内经》出血病证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继柏 《中医杂志》1994,35(11):688-689
《内经》所论出血病证,散见于多篇,且其名目繁多,有血溢、衄、血衄、唾血、咳唾血、呕血、溲血、溺血、血泄、血便、后血、下血、血崩等名称。归其证类,主要为衄血、唾血、呕血、溲血、便血等5种。本文试就《内经》这5种出血病证的辨证与治法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流产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因妊娠未足月,胎气未全而产,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病理损伤。由于流产时的创伤和出血,可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常,常可发生流产后出血、腰痛,继发闭经、继发不孕等证。本文就临床治疗情况介绍如次。流产后出血王××女 22岁患者1986年3月17日行人工流产术。术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断,时为咖啡色浊液,时为淡黄色血水,腹痛隐隐,下肢酸软无力,舌质  相似文献   

5.
对胎位不正的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进行了归纳 ,并将其分为气血失和、气虚血弱、气虚血滞、脾肾两虚、肝脾不和等 5种证型。论述了五种证型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治疗法则、方药组成、应用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高原病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高原病的证治规律。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指以气虚为主,标实指因气虚而引起的淤血、痰浊、水湿等实邪。常见的证候类型有肺气虚、心气虚、中气不足、肾气虚、痰闭心窍、痰浊壅肺、淤血证、风证、出血讧、高原晕厥、高原眩晕等证。治疗方法以益气培本为主,或兼育阴生津、壮阳、养血,治标则以淡渗燥湿、泻肺利水、祛痰开窍、活血化淤、熄风、止血为要。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调查银屑病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病期和病程等方面的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本病主要证候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其中血热证最常见。3种主要证候的分布与病期和本次复发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可作为本病中医辨证规范的基本证型。血热是病情转化的关键.应充分重视血热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1 顽固性鼻衄谢氏,女,72岁,农妇。1986年11月11日初诊。患者鼻衄已3年,每年冬发夏缓。此次无原因双侧鼻腔出血,经肌注安络血,仍不止,伴有面色苍白,头昏,心慌,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阳气不足,不能统摄,血不归经。治则:回阳救逆,养血止血。处方:四逆汤加味:附片6克,党参15克,  相似文献   

9.
论痹与痿     
痹病和痿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并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早在《内经》一书中,就设专篇,较系统地论述了两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治疗原则、治法及预后。鉴于两病在病位、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多有相同,证候也错杂多见、难以截然分开,历代医籍虽见有痹痿合论,但均不全面,本方拟详细论述,明其异同,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内经》论痈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经》痈证的含义、病因病机、病证、诊断、治疗等作了论述 ,指出内经痈证论述详尽 ,为后世痈肿疮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丘和明治疗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和明(1936~),男,196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血证临床、科研、教学40余载。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重点方向中医血证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完成的紫地系列止血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病证,3次获得国家教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紫地宁血散被指定为全国中医院急症室必备中成药之一。主编的著作有《血证要览》、《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中医内科学》等。  相似文献   

12.
血证治验     
血证治验浙江省黄岩市路桥中心医院王锦槐(317406)关键词血证就血证而论,有血液离经的出血证和血液停滞蓄积的瘀血证,一般以前者为常见。具体地说,血证包括吐血、呕血、唾血、衄血、便血、溺血、崩漏、四肢九窍皮肤出血以及瘀血所致的种种证候。《素问·五脏生...  相似文献   

13.
血府逐痰汤为临床上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证之常用方。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幻视、经期咳嗽等有血瘀见症者常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 ,溢出脉管外 ,导致九窍、肌肤等部位出血的统称 ,是多种疾病过程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如吐 (呕 )血、咳 (咯 )血、衄血、便血、尿血、紫癜、崩漏等均属血证范畴。血证的治则 ,前贤已有论述。元代医家葛可久主张急性出血证应以止血为要 ,并创制有十灰散。明代医家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治吐血三要法 :“一曰宜行血不宜止血” ,“二曰宜补肝不宜伐肝” ,“三曰宜降气不宜降火”。清代医家唐容川《血证论》提出治疗血证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原则。笔者将血证分为急症期、缓和期、恢复期等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丘脑出血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1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总结出血部位及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对丘脑出血与中医证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丘脑出血占26.85%,非丘脑区域出血占73.15%。脑出血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证分别占24.53%、17.13%、26.85%、8.80%、12.04%、10.65%。其中,风证和痰证与丘脑出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脑出血的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和丘脑为最多,中医证候以风证、痰证为主,风证和痰证均与丘脑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舌衄,即“舌上出血”,又称“舌本出血”。《辨舌指南·辨舌证治》云:“凡舌上出血,名曰舌衄,多由心肺热甚,逼血妄行。”临床所见舌上出血的病证较多,本文所论排除“舌疮”、“舌痈”、“舌疔”等因素所致的出血病证,根据临床所见归纳为四个方面概述如下。一、心火亢盛舌衄《诸病源候论·舌上出血候》曰:“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舌为心之苗窍,外感邪热,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之品,以致燥热蕴结胃肠,化火扰心,心火亢盛,循经上炎,则火迫血溢而见舌衄。临床以舌上出血不止、舌体肿胀、舌尖红绛或起芒刺,必见心火内燔表现为特点。治宜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内服泻心汤加味,外用蒲黄散敷舌上以止血。  相似文献   

17.
唐友明  张永全 《陕西中医》2003,24(8):697-698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方法 :对 73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辨证分型关系、不同部位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血肿大小与辨证关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辨证分型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肝阳上亢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各证型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区 ;血肿大者多为中脏腑 ,小者多为中经络 ;死亡者全部为脏腑者。结论 :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辨证关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丙型和乙型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金实  陈全良 《中医杂志》1994,35(9):538-540
对经肝活检、病毒学指标确诊的85例慢性丙型肝炎和37例慢性乙型肝炎比较分析,表明丙肝组年龄较大,有输血史者较多,临床症状一般较轻,瘀血阻络证较多,湿热中阻证较少,肝功能检查Alb、T—chol值较低,P-Ⅲ-P较高,GOT、GPT>100U者较少。治疗上要注意深入营血,清肝凉血泄毒;要强调扶正托毒,使邪去正安;要重视化瘀和络,以防后患。  相似文献   

19.
应用“治血四法”探讨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深刻地论述了出血性疾病的病机演变规律,从临床实际出发,提出了“止血、消淤、宁血、补虚”四大治疗原则,为辨治各类出血性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出血性中风也属于血证范畴,因其发生在脑内,证候更为凶险,病机更为复杂,治疗更为困难,因此,探讨治血四法在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运用,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鼻衄一则     
郭××,男,63岁,理发师。3年前春季因暴怒而发鼻衄,后每因情绪波动、饮酒、食肉类食物后,即头、身胀痛而后鼻衄随之发生。此证屡屡出现,出血时间愈发延长,常数盅盈碗,鼻内有灼热感。止血药不能止,后鼻道填塞,血则从口中返流吐出,经多间大医院中西医治疗未效,疑为鼻粘膜上皮癌。1985年5月5日求余诊治,证见面色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