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战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834-383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均浆与福氏完全佐剂为抗原免疫豚鼠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ll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同时以醋酸泼尼松和EGb761分别于免疫当日开始灌胃,连续5周。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治疗组和EGb761治疗组,观察EAE症状并评分。全部动物内眦采血,留取血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放免法测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第5周后全部动物乙醚麻醉后内灌注固定,取出脑、脊髓,以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醋酸泼尼松治疗组和EGb761治疗组推迟了EAE发病,其临床评分在疾病的起始期、高峰期、缓解后的复发期都明显下降(P&;lt;0.05);IL-12含量在模型组、醋酸泼尼松治疗组、EGb761治疗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5),并且与疾病程度正相关(P&;lt;0.05);醋酸泼尼松治疗组和EGb76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10明显上升(P&;lt;0.05),TGF-β显著升高(P&;lt;0.05),NOS显著下降(P&;lt;0.05),且IL-10与TGF-β明显正相关(P&;lt;0.05)。结论:EGb761对EAE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EGb76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机制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豚鼠脑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对EAE发病保护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皮下注射粗制碱性髓鞘蛋白(MBP)建立EAE模型。40只豚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EAE各组脑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脑组织细胞因子IL-2、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AE高、小剂量组脑组织IL-2、IL-6水平比EAE对照组低(P<0.05),EAE大剂量组IL-2、IL-6水平比EAE小剂量组低(P<0.05)。结论EAE豚鼠存在明显免疫功能紊乱,阿托伐他汀有降低EAE豚鼠脑组织IL-2、IL-6水平作用,其对EAE发病的免疫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2、IL-6产生而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EAE)脑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对EAE发病保护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粗制碱性髓鞘蛋白(MBP)建立EAE模型.用40只豚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EAE各组高峰期脑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脑组织细胞因子IL-1β水平分别为2.85±0.70、1.97±0.44、1.57±0.45 ng/m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1±0.02 ng/mg,EAE大、小剂量组脑组织IL-1β水平比EAE对照组低,EAE大剂量组脑组织IL-1β水平比EAE小剂量组低(P<0.05); 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脑组织细胞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2.83±0.90、1.98±0.44、1.46±0.35 ng/m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1.13±0.28 ng/mg),EAE大、小剂量组脑组织TNF-α水平比EAE对照组低;EAE大剂量组TNF-α水平比EAE低剂量组低(P<0.05).结论 EAE豚鼠存在明显免疫功能紊乱,阿托伐他汀有降低EAE模型脑组织IL-1β、TNF-α水平作用,其对EAE发病的免疫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TNF-α产生而发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EAE)脑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对EAE发病保护作用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皮下注射粗制碱性髓鞘蛋白(MBP)建立EAE模型。用40只豚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EAE各组高峰期脑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脑组织细胞因子IL-1β水平分别为2.85±0.70、1.97±0.44、1.57±0.45 ng/m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1±0.02 ng/mg,EAE大、小剂量组脑组织IL-1β水平比EAE对照组低,EAE大剂量组脑组织IL-1β水平比EAE小剂量组低(P<0.05);EAE对照组、EAE小剂量组和EAE大剂量组脑组织细胞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2.83±0.90、1.98±0.44、1.46±0.35 ng/m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1.13±0.28 ng/mg),EAE大、小剂量组脑组织TNF-α水平比EAE对照组低;EAE大剂量组TNF-α水平比EAE低剂量组低(P<0.05)。结论EAE豚鼠存在明显免疫功能紊乱,阿托伐他汀有降低EAE模型脑组织IL-1β、TNF-α水平作用,其对EAE发病的免疫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TNF-α产生而发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唑克生(idazoxan,Ida)对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干预作用,观察其对大鼠脊髓组织内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和血清IFN-γ、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免疫诱发Lewis大鼠EAE模型,免疫当日开始给予Ida10mg/kg对其进行实验性干预,连续10d,然后对其神经症状加以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腰髓中表达GFAP和CD11b的阳性细胞数;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与EAE模型组相比,Ida干预组大鼠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而其生病率与EAE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a干预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但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P<0.05)。Ida对血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Ida对EAE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Id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机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轴索损伤的影响。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免疫大鼠建立EAE模型。治疗组给予米诺环素而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的表达。结果:细胞数,脊髓模型组高于治疗组而对照组最低(P<0.05),大脑和脑干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光密度,脊髓模型组高于另两组(P<0.05),大脑和脑干模型组高于治疗组而对照组最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以抑制β-App的表达,可能对EAE轴索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模型组注射抗原后以蒸馏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2)MTT法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T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13d时IL-4水平无明显变化,17、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13、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7、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泼尼松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血与对照组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中IL-37、IL-6及TGF-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L-37、IL-6及TGF-β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的IL-37、IL-6、TGF-β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浆IL-37、IL-6及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观察组IL-37、IL-6及TGF-β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单个核细胞中IL-37、IL-6、TGF-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IL-37、IL-6、TGF-β在ITP患者中明显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抑制,这些指标可能对于ITP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牛脑提取髓鞘碱性蛋白免疫豚鼠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观察其病理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全军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雌性豚鼠30只,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又分为发病后1,5,10d和1个月4个亚组,每亚组6只。模型组豚鼠用髓鞘碱性蛋白与完全福氏佐剂(1∶2)均匀乳化后(低温操作半小时以上,取1滴滴到水面上,液滴不散开为达到乳化要求),按体质量多点注入豚鼠背部皮下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抗原量按1.0μg/g体质量计算。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加完全福氏佐剂。观察豚鼠神经系统表现,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大脑、脊髓做病理检查,光镜下观察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病理改变。结果:30只豚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利用牛脑提取的髓鞘碱性蛋白成功建立了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模型组豚鼠经髓鞘碱性蛋白免疫后发病,出现肢体瘫痪、体质量下降。对照组动物未见发病。②发病动物病理改变如下:脑、脊髓实质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脑、脊髓白质小静脉周围出现明显的髓鞘崩解或脱失;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病初期,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轻微;高峰期,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较明显;恢复期,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明显。结论:利用牛脑提取的髓鞘碱性蛋白可成功建立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白质脱髓鞘及胶质细胞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傅可  谭利明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2036-2038
[目的]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规律及其在EA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制备EAE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组).对实验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并在疾病初期、高峰期、缓解期三个时段,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腰膨大区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现察脊髓iNOS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疾病初期腰膨大即有jNOS阳性表达,疾病高峰iNOS阳性袁达达高峰,疾病缓解期iNOS阳性表达下降.[结论]EAE大鼠脊髓中iNOS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推测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EAE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