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体压力场分布特征对泥岩裂缝油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盐间地层的压力分布有其特殊性。综合利用
钻井、泥岩测井声波时差和地震资料,分析了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的流体压力场特征,为该盐间泥岩裂缝油藏的进一步
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沙三上亚段压力结构可划分为正常-渐变-弱超压型和正常-突变-强超压型两大类;
②盐间泥岩裂缝油藏位于洼陷超高压力系统内;③现今沙三上亚段压力剖面具有东西分异、上下分带、受控于膏盐岩分布的特点,
各类型裂缝和膏盐岩形成的微构造组成了该亚段纵横向的复杂输导网络系统;④膏盐岩封盖和石膏脱水是影响本区超压发育的
重要机制之一,并造成了洼陷东西两侧流体压力场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技通报》2017,36(2):215-221
孤北洼陷沙三段具有多个物源体系,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之一,由于埋深大,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受沉积类型、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物源体系的储层物性特征有所差异。沉积类型不仅制约原始物性,同时也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相同的成岩阶段,不同的沉积类型以及相同沉积类型不同微相物性同样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扇三角洲相储层物性最好,近岸水下扇相次之;扇三角洲以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最优。不同物源体系受埋深、岩石学特征、搬运距离等差异性的影响,因而在成岩作用阶段、成岩类型等方面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不断对储层进行差异性改造,最终导致垦东物源、孤岛物源物性较好,长堤物源次之,埕东物源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渤南洼陷中深层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采用地质分析、实验测试、盆地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结果表明: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含油气系统是渤南洼陷含油气系统的主体构成部分,沙三下亚段生成的烃类主要发生垂向运移,在洼陷中心及断阶带的古近系和新近系进行聚集;沙四上亚段生成的烃类侧向运移更为明显,在断阶...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沙二段—沙三中亚段上部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确定物源方向及沉积边界,利用岩心、粒度、测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区沉积体系,研究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滩坝和湖泊等沉积相;物源主要来自北部、东部和南部,西部和东北部也有较弱物源注入;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北部桩南鼻状构造带;扇三角洲主要呈窄条带状沿埕东凸起展布,分布范围有限;浪控三角洲分布于南部孤北鼻状构造带;滨浅湖发育于古隆起两侧的东西次洼,半深湖—深湖集中发育在西次洼中,沉积体系具有一定继承性。同时,沙二段沉积期因湖盆整体处于湖平面下降和上升转折期,主要发育滩坝沉积相。该研究对提高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规律识别的准确度、发掘深部地层及新探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东营凹陷利津洼陷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扇体及沉积微相类型,并对扇体纵向上的形成期次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滨县凸起南坡沙四上亚段地层为一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3个体系域、7个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即为不同水动力条件控制下形成的一期扇体;扇体类型以扇三角洲为主,包括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前缘水下辫状河道间湾、前缘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5种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每种微相的岩心、测井识别标志,并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出各体系域内部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可指导研究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6.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砂岩透镜体成岩作用非均质性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砂岩透镜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显微镜观察、X线衍射、压汞和粒度分析等测试资料,利用反演回剥方法计算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原生物性、沉积环境和流体性质研究,探讨成岩作用非均质性成因,建立砂岩透镜体成岩作用非均质性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的砂岩透镜体可以分为三类:高孔隙带位于砂体中心的Ⅰ型,位于砂体表面的Ⅱ型,以及孔隙分布无明显规律、连通性较差的Ⅲ型.成岩作用非均质性受到沉积物的组成和结构、原始沉积环境和多期流体改造的综合影响.沉积物的组成和结构影响压实作用和流体活动性,并不是绝对控制因素;原始沉积环境影响早期碳酸盐胶结,作为保持性成岩作用,具有更显著的抵抗压实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提供可溶空间,是Ⅰ、Ⅱ型和Ⅲ型砂体的差异演化基础;经过叠加多期流体改造,产生不同的孔隙展布特征,是导致成岩作用非均质性的直接原因.Ⅰ型砂体为最有利储层,Ⅱ型砂体为较有利储层,Ⅲ型砂体不利于油气的保存和开采.  相似文献   

7.
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测井曲线的标准化与特征曲线的重构、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一系列前期的处理,并优选反演参数,对歧北中斜坡沙三段开展GR拟声波测井约束反演,明确了有利砂体的展布及厚度,为该区的井位部署及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因富含油气而备受关注,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成为蠡县斜坡增储上产的主要目标,明确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演化规律是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地震沉积学研究。依据沙一下亚段顶、底界面T4和T42地震反射标志层以及内部T43地震反射标志层,将沙一下亚段划分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浅水三角洲成因的尾砂岩段可细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内前缘和外前缘)及前浅水三角洲等3种亚相类型;特殊岩性段以滩坝-湖泊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次之。尾砂岩段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体系在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广,最大推进距离达15km,是研究区的主力储层;从早到晚,伴随着湖平面逐步上升,西南部物源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北部物源影响范围减小。特殊岩性段沉积时期,湖平面迅速上升,浅水三角洲体系完全退出蠡县斜坡北段,沉积体系以滨浅湖—半深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面积约12km2),大多平行于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根据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时期的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我国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油发育的地质条件和富集机理,以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为例,归纳总结了断陷湖盆页岩油聚集的有效性。通过沉积构造分析,岩心观察,岩矿、地球化学、含油量、生烃模拟等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泥页岩的生烃潜力、赋存空间和富集条件。结果表明沙三段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平均在2%左右;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等偏腐泥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偏低,Ro介于0.4%~0.9%之间,干酪根以生油为主;岩心和薄片扫描电镜均观察到各类孔隙和微裂缝的大量存在,反映断陷湖盆背景下发育的厚层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油聚集条件匹配关系,页岩油资源前景较好。脆性矿物含量较低的特征也为陆相页岩油的开采技术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运用岩芯观察、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等手段,对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沉积微相的沉积相标志、类型以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主要沉积微相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微相识别模式;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呈现在近东西向剖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好,可见河口坝与前缘席状砂的交替出现,而在近西南—北东向剖面上,砂体横向上一般由水下分流河道过渡到河口坝或前缘席状砂。总之,临南油田街2断块沙三上亚段Ⅴ砂岩组是研究区三角洲形成的高峰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为主要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该研究可以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震源机制解表明:长江三峡水库巴东库段地震的发震应力是由库水荷载作用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地震可能是库岸区浅地表岩层在库水荷载为主的水岩耦合作用下沿易滑结构面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结合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各级层序界面,建立地层层序格架,探讨地层格架下沉积相类型、演化规律以及平面展布,并就有利沉积相带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钻测井资料看出,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主要为岩性和颜色发生突变,沉积相类型发生突变,电性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等;将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2个四级层序;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其中,上亚段扇三角洲发育,中亚段广泛发育湖底扇相沉积,下亚段以深湖、滨浅湖相为主,斜坡边缘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相和下亚段扇三角洲相的储集物性最好,为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4.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30和T31三级层序界面,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T301地震标志层为代表的初始海泛面,T31和T301界面可限定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通过地震-岩性标定及地层切片,自下而上揭示了4期海底扇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在平面上呈“人”字型,主要发育深水水道及水道化朵叶地貌,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平行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优,岩性圈闭条件好。第四期海底扇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早期水道建设为主与晚期朵叶为特色的沉积模式,认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  相似文献   

15.
摘 要:乌石A构造流沙港组三段沉积时期发育大型扇三角洲相沉积,其中优质储层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因此,重点研究该区沉积微相特征,落实优质储层的发育规律及分布趋势是实现油气突破的关键。设置了地震-地质综合储层预测技术对沉积相进行精细研究,该方法结合了地质、地震和测井三方面的资料,从沉积相出发,以沉积相控制反演结果,最终引出精细的沉积相模式,实现了地震和地质的有机融合。该方法在乌石A构造区取得了有效成果,通过对流三段水下分流河道进行精细刻画,落实了储层“甜点”发育区,提出的井位部署建议钻探之后均钻遇优质储层,扩大了储量规模,为乌石A构造立架建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四川盆地南部主要的勘探层位之一。对川南须二段储集砂岩进行的铸体薄片观察、物性资料研究表明,须二段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先后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交代作用等成岩作用。在计算区内须二段储集岩石压实系数、胶结系数和溶蚀系数等成岩系数的基础上,结合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储集岩石的各成岩系数进行了变量因子的归类,划分出强压实强胶结相、强压实中胶结相、强压实弱胶结相、中压实弱胶结相及弱压实弱胶结相。成岩相的分布明显受到沉积相展布的影响,储层质量较好的成岩相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等高能环境中,同时成岩相的分布还受到填隙物、塑性岩屑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临兴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已钻井揭示太2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受沉积相控制,太原组为一套煤系地层,由于煤层与围岩阻抗差异大,会产生低频、连续、强振幅的反射,屏蔽砂岩的有效信号,严重干扰储层预测,同时本区砂岩与泥岩纵波阻抗叠置,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和地震属性难以预测。针对上述难点,首先通过正演模拟方法确定煤层影响范围,然后利用子波分解重构技术去除煤层影响,最后通过构建目标曲线,采用分频反演技术,完成了储层预测,优选了有利钻探目标,L-103井在太2段钻遇15.2 m厚的气层,试气获得15.1×104 m3/d的无阻工业气流,取得了新突破,证实煤系地层储层预测技术准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对开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勘探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