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9)
人权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反抗封建君主贵族和教会神权特权而提出的一个政治口号。人权被认为是人的天赋的,基本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由此产生"天赋人权"一说。公民基本权利更是被称为基本的人权,它是公民作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基于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人类某些基本的利益和道德需要而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在不同的时代里,人权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在不断的更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人权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而为诸多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国际人权公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间在保护人权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6):25-29
现代职业活动充满伦理冲突,而其中律师的职业伦理问题在近年来尤为令人瞩目,其职业活动不仅时时面临两难选择,还会经常处于与社会大众伦理严重冲突的状态。从价值分析的角度来讲,律师职业伦理困境的根源就在于所追求的一系列价值之间的冲突,包括忠诚与正义、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正义与功利的冲突。由此着眼,律师职业伦理困境的救赎之道主要有两条:价值冲突的避让和平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4)
生命权是个体存在的最基本伦理权利之一,与之相对的死亡权却一直处于伦理边界。作为死亡权最常见的履行方式—安乐死也一直是争议不休的话题。本文从案例出发,探讨安乐死中死亡权的获得和安乐死中常见伦理权利以及困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可再生能源电力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电力是我国电力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已经为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并网提供了规范依据。从应然层面而言,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并网权不仅是实质正义的体现,也能够有效平衡各种利益冲突。作为应有权利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并网权,已经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因而成为一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享有的包含优先获取发电份额、优先出售其电力电量、优先获得调度在内的权利。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并网权兼具公法属性和私法属性,相应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应享有行政法上的请求权和合同法上的缔约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5)
<正>一、正义及分配正义1.正义概念的提出在经济伦理视野中,"公正"首先是一个社会价值或效用的公平分配问题。当代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学家罗尔斯认为:"正义的基本主题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说得更准确些,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方式。"他把"正义"视为"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污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短缺对世界各国都将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环境正义源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环境运动与民权运动的汇流。景观正义是环境正义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延伸,特别通过近些年景观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其理论框架逐渐得到丰富。景观正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景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可以促进身心健康的景观资源。而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原因,现实生活中的景观尚算不上公平正义,因此风景园林师的责任是要在实践中寻求社会正义,实现景观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美国里士满市的滨河景观保护研究为例,剖析如何能将景观正义的理念贯彻在视觉景观保护的公众参与、研究分析和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为城市内公共景观资源的分配正义和程序正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无论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供应。当今人类社会消耗的三大主要能源,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矿物性资源。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将出现传统能源的短缺。  相似文献   

9.
能源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以一次性能源为主的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与生态环境矛盾的日益激化.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迫使人们将对能源的关注目光转向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在这种大背景下.前不久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可再生能源设备与技术展览会暨国际  相似文献   

10.
一、生态城市建构的基本理念 生态城市的本质是人类社会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天人合一的人工文化环境.生态城市的本质包括了人和自然两个基本要素,人和自然不可分割,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出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辽宁建材》2006,(6):7-8
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引起方方面面人士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一段文字和一组数字触目惊心,振聋发聩“: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开采殆尽。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这就是说,人类享受有限资源的年限已经屈指可数了,能源枯竭是迟早的事。资源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报。发展再生能源是人类现在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中国是世界能耗大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竣,尽管中国制定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编制了《可再生能源长期发展规划》。除了可再生能源之外,中国替代能源也正在启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面临着百年以后是否能够从容面对的问题。假如说,我们今天有煤烧,明天我们有“油”吃,那么我们后天烧什么,吃什么呢?这是我们现在不仅仅是思考、惊呼,而是必须着手抓紧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低碳城市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破解资源与能源短缺困局,探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至2050年预计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成为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3):350-353
基于微电网协调发展的分布式综合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总体排放低、社会效益好等优点,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就近进行创造了条件。根据能源利用的基本情况,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分析了天然气、煤基等分布式综合能源的特征,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为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做了有益探讨。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发展,分布式综合能源将向网络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推进,将大力促进全社会能源消费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9)
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伦理实践的过程,与当地的文化、政治与经济有着直接联系。当前在社会工作中,青少年是主要的团体,其在进行社会工作中也面临许多难题,这其中人与文化互动过程形成的多元可能或许会造成社会工作者面临价值选择。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对常见的伦理困境如利益冲突、价值冲突、专业界线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伦理困境提供出路。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适当住房问题特别报告员拉克尔·霍尔尼克曾对媒体表示,住房不是一个拥有四面墙和一个屋顶的商品,而是一个使人们能够生活在安全、和平和尊严之中的场所,住房权更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权利。通俗地理解,住房权利就是一项基本人权。而对于基本人权的保障,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范健灵 《山西建筑》2003,29(4):252-253
阐述了环境与人、自然和谐共生的依附关系 ,分析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揭示了人类必须正确处理向自然界“索取”和“归还”的关系 ,这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社会转型时期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殊阶层,他们虽在现行户籍制度下被定义为农民,但实质早已从农民团体中分离出来,大量涌入城市社会。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农民工劳动权益损害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将坚持"基本人权优于一般人权"的原则,以贯彻正义和平等的基本理念对如何维护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把太阳能转换成可利用能源.成为与能源相关行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居住     
新的审美取向伴随着面向未来的设计,丰富着我们的视野,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由此将空间中用户的生理与心理使用要求和自然界的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像空气、太阳、土壤、生物、气候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酝酿出了全新的整体解决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必须的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对于中央空调系统而言,一方面是要从系统本身的设计上,考虑整体的能耗,另一方面,在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要尽量按要求进行管理,这样既可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也可减少不必要的物资、能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