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居住海拔2300m(西宁地区)及3000m(青藏高原)5年以上健康青壮年(各180例)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并与内地平原地区同龄健康男性的TCD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Vs、Vd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两两比较:海拔3000m地区人群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均低于平原地区及2300m地区人群;海拔2300m地区人群的MCA、ACA、PCA、VA和BA的Vs均低于平原地区人群,MCA、ACA、PCA、VA的Vd亦低于平原地区(P均<0.05)。结论高原地区健康青壮年脑血管血流速度偏低,并与海拔高度明显相关,海拔越高,脑血流速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紧张性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TTH)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对89例飞行人员TTH患者做TCD检测,观察分析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峰血流速度(Vs)和舒张峰血流速度(Vd),同时选择9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飞行人员TTH患者有先兆偏头痛(MWA)头痛侧和非头痛侧ACA、MCA、PC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和舒张峰血流速度(Vd)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上呈现非同步性同向增高或降低,无先兆偏头痛(MWO)亦是如此。发作期痛侧ACA、MCA、PC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WA与MWO比较,MWA患者ACA、PCA的Vs和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发作期ACA、MCA、PCA的Vs和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TCD检测对飞行人员TTH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瞬目反射检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偏头痛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42例偏头痛发作期和32例间歇期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瞬目反射(BR)检测。结果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基底动脉(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作期的ACA、BA、VA的Vm明显高于间歇期(P<0.05);两期Vm异常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BR检测提示脑干功能障碍和三叉神经传入通路、面神经传出通路功能障碍,发作期34例(81%),间歇期24例(75%),两期异常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着脑干和以三叉神经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这很可能是造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偏头痛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桃红四物汤对2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TCD)对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测MCA及ACA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偏头痛脑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舒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府谷县人民医院和商南县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天舒胶囊和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天舒胶囊的基础上加以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医治,均治疗3个月。观察分析两组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治疗的效果、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ACA、PCA、VA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舒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52-1954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及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70例脑积水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治疗组使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分及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较术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双侧推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VA、BA、MCA、ACA及P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及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均能有效提升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颅内血流动力,但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8.
张琼  姚凤春 《中国康复》2007,22(1):F0003-F0003
2003年8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儿童偏头痛患儿120例,均符合头痛国际分类标准[1],男75例,女45例;年龄6-14岁;病程1-3个月;临床表现为一侧头痛,呈周期性发作,且持续不愈。120例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检测前1周未服血管活性药物,选择2 MHz脉冲探头置于患儿颞窗及枕窗处分别探查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根据血流频谱的峰值、峰时、频谱形态分析患者的血流变化。结果120例患儿中64例TCD检测正常:收缩期峰值,MCA为118-143 cm/s;ACA 85-102 cm/s;PCA 56-71 cm/s;VA为62-8…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都梁丸联合托吡酯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难治性偏头痛6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都梁丸联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头痛评估指标和大脑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 6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 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估指标及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及ACA、MCA、VA、BA、PCA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 50%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 3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都梁丸联合托吡酯治疗难治性偏头痛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明显降低或缩短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加速脑组织血流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25例VBI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应用全自动血流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沉(ESR)。结果本组TCD检查结果与正常老年组比较,除ACAVs、PCA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血管检测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表现全血粘度呈增高现象。结论TCD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和结果可作为VBI的首检手段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研究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颅内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方法 用TCCS检测21例头臂动脉型TA患者颅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眼动脉(O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1例头臂动脉型TA患者患侧MCA、 ACA、 PCA、 O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TCCS能较准确地实时评价头臂动脉型TA患者颅内动脉、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以解释头臂动脉型TA患者的头晕、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对评估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患者超声造影前、后分别经颅超声探查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比较造影前、后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总结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流特点,并与MRA或DSA结果对比。结果造影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CE-TCCS)对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显示率较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S)明显提高,其中对于MCA(M2段)、ACA(A1、A2段)、PCA(P1、P2段)的显示率与TC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椎-基底动脉造影前显示率为71.3%(15/21),造影后显示率为100%;CE-TCCS检出3例MCA闭塞,15例MCA狭窄,3例ACA狭窄,2例PCA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和狭窄8例,患者同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流速度减低。2例MCA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E-TCCS显示血流通畅,速度在正常范围,所有结果均经MRA、DSA证实。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的价值.方法 对7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者组)和对照组7名健康成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眼动脉(OA)及颅内动脉,分别根据患者OA反向血流及大脑后动脉(PCA)P1段峰值血流速度(Vs)大于对照组((-x)+2s)来判断O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并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7例患者均存在双侧OA反向血流,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例左侧PCA P1段和3例右侧PCA P1段Vs大干对照组;MCA、ACA V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双侧ICA闭塞患者存在OA及后交通动脉两种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但其颅内动脉仍供血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评价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应用能量多普勒检测正常胎儿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胎儿正常脑动脉血流参数的正常值. 方法用能量多普勒及脉冲频谱多普勒检测165例胎龄16~40周胎儿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后交通动脉(PCoA)的收缩期速度(Vs)、舒张期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期速度比值(S/D). 结果脑动脉血流速度参数两侧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CA、ACA、PCA的血流速度与妊娠周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即随妊娠周数增加而增快,脑动脉的PI、RI与妊娠周数也存在显著相关(P<0.01).在妊娠末期(36~40周),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增至最大,而PI、RI、S/D则下降至最低. 结论本文的数据可作为胎儿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正常值的参考,并可用于临床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科1994年以来116例偏头痛患者的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6例偏头痛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38例,女78例,男:女=1:3,年龄9~68岁,平均35岁。临床症状为发作性头痛,经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应用仪器为以色列TR-9900型TCD仪,探头频率为2MHz,病人取坐位探查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取仰卧位探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观测上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的改变.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结合梅花针刺法;对照组仅口服尼莫地平,30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MCA、ACA、PCA、V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减慢(p<0.01).结论 梅花针治疗改善偏头痛及患者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南 《中国康复》2012,27(6):437-438
目的:观察脑仿生电刺激配合中频电疗(MFE)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方法:CS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均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BA、VA、MCA及A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MFE对CSA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后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0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10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记录颅内血管MCA,ACA,PCA,ICA,BA和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病例组颅内各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病例组双侧MCA与ICA血流速度不对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后脑血流平均速度减慢,脑血流对称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偏头痛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45例)和口服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联合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及疼痛积分。根据治疗后偏头痛各项症状的变化幅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速度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血清hs-CRP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监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地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各症状指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后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各项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组的ACA、MCA、BA的V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为期1个月的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血清hs-CRP水平,降低脑血流速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方法运用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TCD)仪检查了偏头痛患者528例,健康对照组19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检测。结果发现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与健康对照者的TCD检测异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先兆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18.6%)比无先兆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8.2%)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偏头痛合并紧张性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53.2%)比单纯性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12.6%)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1)。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确实存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它们可能影响着偏头痛患者的先兆发生和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