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围  李潇 《大家健康》2013,(14):5-6
目的:探讨错颌畸形成人患者正畸治疗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2012年在某医院口腔门诊诊断为错颌畸形的528例成人进行正畸治疗意愿的问卷调查,收集与正畸治疗意愿相关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社会心理、口腔及生活习惯等。采用SAS9.1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错颌畸形成人患者正畸治疗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接受调查的528例错颌畸形的成人患者中,共有271例患者有正畸治疗的意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成人正畸治疗医院的因素有9个,分别为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错颌畸形导致疼痛程度、对错颌畸形有所了解、信任正畸治疗医师、认为正畸治疗费用较高、牙周病。结论:家庭年收入较高、高学历、错颌畸形较为疼痛、对错颌畸形有所了解、信任正畸治疗医师、患有牙周病等成年人选择正畸治疗的可能性更大,而性别为男性、已婚、认为正畸治疗费用较高等的成人其正畸治疗的意愿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错颌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患者的畸形程度与满意度评价,为临床治疗错颌畸形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口腔门诊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60例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正畸治疗前后患者的畸形严重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固定正畸治疗后,患者的前牙覆盖、前牙覆颌、后牙咬合关系及中线关系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满意度测评,患者均较为满意。结论采取固定正畸治疗错颌畸形,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畸形的严重程度,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166-170
骨性Ⅲ类错是一种以上下颌骨发育不调、咬合关系紊乱、前牙反为特征的错颌畸形。其畸形因素更多源于颌骨,单纯通过正畸手段移动牙齿难以取得较好矫治效果,临床上常选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式从根本上纠正颅颌面畸形。传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因其疗程长、治疗环节复杂,易出现偏差导致术后效果不佳、术后反复发等不良影响。本文报道1例数字化技术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患者的案例,结合其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并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牙列错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意识和就诊比例,了解牙列错颌畸形对于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确诊的100例牙列错颌畸形患者,开展治疗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牙列错颌畸形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结果:根据口腔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评定得分,将牙列错颌畸形分为轻度患者45例,中度患者39例,重度患者16例,三组患者的广泛性焦虑量表7项(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9项(PHQ-9)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IOTN组患者中重度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多于轻度和中度IOTN组(P<0.05)。61%的患者均具有治疗意识;7%的患者因年龄过大或过小未能接受治疗;15%患者因为无法负担治疗费用而未能接受治疗;17%的患者因为治疗时间太长,放弃治疗。结论:牙列错颌畸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IOTN评分越高,发生焦虑抑郁的患者越多。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对牙列错颌畸形带来危害的认识,及时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通过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以恢复前牙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75例前牙缺失、缺损并伴有错颌畸形患者,实施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观察成功率和复发率。结果:对75例患者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后,患者前牙排平排齐、上中线对齐,外形恢复自然美观,同时牙齿咬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出现前牙缺失、缺损并伴有错颌畸形的患者,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恢复前牙美学效果理想,可以对前牙缺失并伴随错颌畸形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错颌畸形成人患者62例成人患者,实行口腔正畸治疗,在修复前均实行正畸治疗,观察并研究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治疗方法的治疗特点。结果:62例错颌患者中畸形通过实行正畸修复治疗,60例治疗成功,治疗后患者牙齿均恢复了良好的咬合作用,并且牙齿整齐美观。结论:针对成人错颌畸形实行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治疗,获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是牙齿排列更美观。  相似文献   

7.
罗勇健 《吉林医学》2012,33(6):1175-1176
目的:探讨青少年口腔正畸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进行正畸的学生和存在正畸的临床症状但没有选择正畸的学生进行研究,共涉及学生305例。调查其正畸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因素包括研究对象的口腔错颌程度、性别、认知情况、心理、社会环境、身高、年龄、体重、家庭经济状况和年级等。研究这些因素与患者正畸情况之间的关系。采用统一参加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人群口腔错颌情况和心理情况均采用专业人员进行。选择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研究显示与青少年口腔正畸与否存在相关的因素主要为错颌程度、性别、认知程度、心理情况和社会环境,存在负相关的因素主要为错颌程度、性别;存在正相关的因素主要为认知情况、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显示,有意义的因素为错颌程度、性别、认知程度、心理情况和社会环境(P<0.05),可见研究人群错颌程度越严重、女性、对口腔正畸了解越多、心理越敏感和社会环境越重视口腔美观均增加研究人群参与口腔正畸的机会。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的影响因素蛀牙为错颌程度、性别、认知程度、心理情况和社会环境,应加强口腔正畸相关知识宣传,提高青少年正畸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其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33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影像学检查,对比患者各项软组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鼻唇角、上下唇倾角、H角、Z角UL、Z角LL、上下唇基角、面型角以及全面凸角和软组织面角等多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治疗后随访调查发现,患者复发率为6.1%。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正畸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正畸矫治中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就复诊情况、口腔卫生状况、托槽脱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取贯穿整个治疗阶段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及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严重的骨性错合畸形的患者 ,其畸形超过了单独正畸治疗所能矫正的范围 ,因此需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 ,有些畸形会妨碍正颌外科手术的骨段移动及术中建合 ,或者使术后建合不稳定。为排除合干扰 ,协调上下牙弓 ,顺利进行骨段移动和术中术后建立良好的合关系 ,有必要进行术前正畸。我院自 1999年以来 ,接治正颌外科患者 10人 ,均施行术前正畸治疗 ,为正颌外科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整个矫治过程中 ,由于患者心理负担重 ,又需要配戴一段时间的矫治器 ,门诊时间长 ,护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现就术前正畸过程中护理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winBlock技术和"2×4"技术联合矫正治疗安氏Ⅱ2错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2错患者26例,对患者的口腔内部进行细致了解,然后采用TwinBlock技术,并结合使用"2×4"技术矫正治疗患者的口腔牙齿,同时测量矫正治疗之前和之后口腔内的各个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结果此26例患者通过矫正治疗,上颌和下颌齿轴角恢复正常,口腔内牙齿的每个高度、倾斜度都得到了很好的矫正,患者的口腔生长恢复正常、面部也随之更加美观。结论 TwinBlock技术和"2×4"技术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更好地治疗安氏Ⅱ2错,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同时也有利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探讨正畸干预对最大牙尖交错位(MIC)-正中关系位(CR)髁突位移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6~45岁门诊正畸患者31例,其中非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组16例(NTMD组),TMD组15例,在正畸干预前后分别取MIC与CR位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正畸干预前后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 正畸干预前TMD组与NTMD组MIC-CR之间髁突位移(MCD)量存在差异,正畸干预后两组MIC-CR位移量减小,TMD组较为显著,且多为有利变化,TMD组正畸干预前后MIC-CR髁突位移量与TMD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呈相关性.结论 正畸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产生影响,对于TMD患者尤甚.因此,正畸医生要认识并注意到错牙合畸形对TMD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并正确认识MCD在诊断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青少年固定矫治中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2011年在煤炭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青少年错矜畸形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采用标准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干预组在固定矫治全过程中,除进行常规正畸治疗及正畸宣教外,同时给予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对正畸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正畸治疗及正畸宣教,不给予心理干预。观察记录二组患者的按时复诊情况、积极配合人数、口腔卫生情况、矫治装置保护情况、矫治附件佩戴情况、疗程≤1.5年人数及复发人数,矫治结束后,随访观察2年,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结果固定矫治全过程中,二组患者均能按时复诊、坚持完成治疗。干预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积极配合情况、口腔卫生情况、矫治装置保护情况、矫治附件佩戴情况、疗程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青少年正畸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在正畸临床上适宜常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宓  邓锋 《重庆医学》2012,41(22):2260-2262
目的探讨错畸形和正畸治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6例13~18岁青少年正畸前、后心理状况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正畸前有39.65%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正畸后该比例下降为26.72%。正畸前青少年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4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正畸后青少年仅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焦虑、恐怖得分降低。结论正畸矫治术可使青少年焦虑和恐怖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有益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成年人正畸治疗情况 ,得出成人错牙合畸形治疗的特点 ,使成年人正畸治疗顺利进行和取得满意疗效。方法 :根据 2 86例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模型及部分头影测量X线片。结果 :面容咀嚼功能明显改善 ,经半年至两年随访观察无畸形复发。结论 :成年人错牙合畸形用固定正畸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病理性牙移位的牙周炎成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通过临床牙周检查、X线检查和模型分析、面部软组织侧貌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患者正畸治疗后覆盖减小,U1-SN角度减小,U1-L1夹角增大,H角减小,鼻唇角增大,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而患者牙周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和上颌前牙牙槽骨高度等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病理性牙移位成人患者经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患牙咬合关系及软组织侧貌,牙周支持组织健康,对患者心理和情绪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要求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将我们对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洪达 《中国医学创新》2013,(30):139-140
目的:研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治疗错舱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先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用以对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在完成正畸治疗和常规保持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烤瓷桥或者烤瓷冠修复患者牙列的缺失牙,同时对患者的进行牙体的美容修复。结果:从研究中发现,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对错黯伴随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错聆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的实用性价值非常高,可在临床应用上进行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cNamara分析法评价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III类错𬌗畸形患者21例,正颌手术术式均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McNamara分析法分析测量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上颌长度、上颌突度增大,下颌长度、下颌凸度、下切牙凸距及下面高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严重的骨性畸形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得到了有效矫正,患者骨面型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0.
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拟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的患病情况,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观察TMJOA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的关节骨质变化,评价正畸治疗对关节骨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患者共10 032例,将病例记录完整且无可累及颞下颌关节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颌面部外伤史、正畸矫治史和颌骨手术史者纳入为研究对象.调查正畸矫治前患者中TMJOA的患病情况,并应用x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牙合)类型等因素的关联性.研究TMJO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比分析TMJOA患者正畸前后关节骨质变化情况.结果:正畸前患者中TMJOA的检出率为1.6%(159/10 032),女性检出率(1.9%,124/6 409)高于男性(1.0%,35/3 623)(χ2=13.925,P<0.01).TMJO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x2=136.381,P<0.01).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中TMJOA检出率是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的1.683倍(Wald x2=9.007,OR=1.683,P<0.01),安氏Ⅲ类和Ⅰ类错(牙合)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x2=0.266,OR=1.141,P>0.05).完成正畸治疗的85例TMJOA患者中,63例(74.1%,63/85)在正畸中保持骨质病变稳定,9例(10.6%,9/85)骨质病变好转,13例(15.3%,13/85)骨质病变加重.结论: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牙合)类型等因素相关.大部分TMJOA患者(74.1%,63/85)在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骨质情况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