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中伟  曾菁  孙举来  崔杰 《安徽医学》2007,28(6):482-484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其预后与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根治程度和辅助化疗均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的病理特征是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有目的控制危险因素有助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张军  李俊东  赵迎威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359-1360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状况对Ⅲ期胃癌手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2月—2019年3月在永城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88例胃癌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淋巴结转移状况对胃癌Ⅲ期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及MLR均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MLR0、MLR1、MLR2及MLR34组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高MLR胃癌患者的生存期,而却不能改变低MLR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Ⅲ期胃癌手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效的评价指标,高淋巴结转移率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获得较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胃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检测166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标志物水平,术后随访,获得76例患者完整预后信息。分析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EA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A19-9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CA19-9、CEA、CA125预测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度都高于术前诊断。3项标志物同时升高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0个月,两项同时升高者11.0个月,只有一项标志物升高的患者19.0个月(P<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CA19-9和临床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CA19-9升高倍数与生存时间呈中度负相关(r=-0.466,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CEA、CA125升高可预测不良预后,CA19-9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率对不同pN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门诊等方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超过60个月.比较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100...  相似文献   

5.
祝君  沈红波 《浙江医学》2023,45(12):1279-1282
目的 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4年接受手术治疗的79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生存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Kaplan-Meier法显示性别、年龄、种族、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组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年龄、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组清扫数目均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并基于上述指标建立列线图预后模型。结论 年龄、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组清扫数目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数/切除淋巴结总数)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 192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率在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和体重指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是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和体重指数仍然是危险因素,而N分期失去了统计学意义,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与N分期相比,淋巴结转移率能更好的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和总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 PNI)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2002年日本肿瘤协会公布的JGC-TNM分期标准),研究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胃癌神经侵犯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NI(+)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NI(-)组患者(P=0.018),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神经侵犯不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238)。结论胃癌神经侵犯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但不能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2003-2008年首次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58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检验进行组间对比,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术前CEA、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术后辅助化疗、病理分期9个因素是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则对3年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理分期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胃癌预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可根据术前CEA、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理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型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肿瘤直径越大、Borrmann分型、TNM分期越高及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D2淋巴结清扫术在淋巴结转移率及3年、5年存活率方面均优于D1、D3清扫术(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的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由于D2根治术较D1、D3根治术在预后有明显优势,且D3根治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胃癌D2根治术清扫范围较为合理,D3根治术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AJCC/UICC胃癌淋巴结分期(pN)?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g odds of positive lymph nodes,LODDS)3种淋巴结分期方法评估胃癌预后的准确性?方法:对1 247例接受根治性切除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患者进行ROC曲线分析,用成组t检验对不同胃癌淋巴结分期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总体样本?T2?T3?淋巴结送检<15枚和送检≥15枚分组样本中,3种淋巴结分期均有预后评估价值,但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无淋巴结转移样本中,仅LODDS有预后评估价值,与pN和MLR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淋巴结转移样本中,3者均有预后评估价值,MLR和LODDS与pN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1样本中,仅LODDS有预后评估价值,与pN和MLR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LR和LODDS在胃癌预后评估准确性方面优于pN分期;pN和MLR不适用于早期胃癌的预后评估;LODDS是评估胃癌预后最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67.9%和84.4%,中位复发时间为31.7个月。其中局部复发占29.1%,腹膜复发占52.6%,血源性复发占18.3%。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2%、54.5%和36.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及是否接受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D2根治性切除进展期胃癌结合辅助性放化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对淋巴结(LN)转移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通过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淋巴结状态、转移性淋巴结数量(MLN)、淋巴结转移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使用Kaplan-Meier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患者总体生存率,预测术后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淋巴结指标对晚期卵巢癌患术后生存的预测能力。结果 120例晚期患者中淋巴结阴性有71例(59.20%),淋巴结阳性有49例(40.80%),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阳性LN状态、MLN、LNR和LODDS是影响总生存期(OS)独立危险因素。与淋巴结状态、转移性淋巴结数量相比,在预测1年、3年和5年OS时,AUC最高的变量是LODDS(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阳性LN状态、MLN、LNR和LODDS是预测卵巢癌患者OS的指标。其中,LODDS是预测卵巢癌患者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死亡率的最佳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究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价值.为提高胃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胃癌预后相关指标、神经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结果 413例患者中有123例(29.78%)神经浸润,神经浸润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宏观类型、T分期、淋巴转移率、脉管癌栓形成、转移情况及TNM之间有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得出性别、T分期、淋巴转移率、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情况、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有许多,如淋巴转移率、TNM分期等,神经浸润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联系,探讨PN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再根据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PNI等因素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低PNI组与较晚临床分期有关(P=0.041),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吸烟饮酒无关联(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较晚的临床分期、PNI较低、姑息治疗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PNI较低组患者总生存期(P=0.037)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7)均差于PNI较高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了较晚的临床分期(风险比例:5.48,置信区间:0.23~21.95)、姑息治疗(风险比例:7.40,置信区间:1.03~16.25)外,PNI<45(风险比例:0.41,置信区间:0.07~4.66)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NI水平高低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除肿瘤分期和只接受姑息治疗外,低PNI是一个较新的胃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预后转归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青松  李思荣  卢钦荣 《广东医学》2012,33(23):3609-3611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生存期为9~66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6.5%,5年总生存率为46.7%。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化疗、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和TNM分期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Yu JX  Wu YL  Yang L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3):922-92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MLR)预测T3期胃癌病人术后生存时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89例接受根治性手术(≥D2)的T3期胃癌病人,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MLR及阳性淋巴结个数是否与病检淋巴结总数(≥15个)具有相关性,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研究MLR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ROC曲线判定MLR预测T3期胃癌病人术后2年内死亡的准确性,并与阳性淋巴结个数比较.结果 (1)MLR高低与病检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r=-0.0022,P>0.05),而阳性淋巴结个数与病检淋巴结总数则具有相关性(r=0.2504,P<0.0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MLR影响术后生存时间(Log-rank χ2 =35.7470,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MLR越高,病人死亡风险性越大(χ2 =7.9708,P<0.01).(3)MLR预测病人术后2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与阳性淋巴结个数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检淋巴结≥15个时,T3期胃癌MLR高低与病检淋巴结总数不相关,在清扫范围足够的情况下,MLR预测T3期胃癌病人术后2年内死亡的准确性与阳性淋巴结个数相当,但并不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126例胃癌患者分为低NLR组(NLR<4)和高NLR(NLR≥4)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9.5%和2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RR=2.113,95%CI:1.409~5.18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检查后进行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73例结直肠癌患者,研究PET/CT代谢参数与其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原发灶MTV明显高于阴性者,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7.39。SUVmax、SUVmean、SUVpeak、MTV及TLG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80、8.62、13.62、11.55及219.27。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长径、N分期、M分期、MTV及TLG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及MTV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TV≤11.55、TLG≤219.27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预后中具有应用价值,MTV、TLG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比较采取不同肿瘤分期方法对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0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肿瘤分期方法对胃癌独立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血色素、血CEA、血CA199、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N分期)、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TNM分期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当采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情况来表示肿瘤分期时,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情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当采用简单的TNM分期(Ⅰ、Ⅱ、Ⅲ、Ⅳ期)来表示肿瘤分期时,简单TNM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时间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当采用细致的TNM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来表示肿瘤分期时,仅细致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细致的TNM分期更有助于对胃癌手术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分析女性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性别分为观察组(50例,均为女性),对照组(50例,均为男性),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女性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其生存预后因素。结果观察组发病年龄,发病位置,病变长度,p TNM分期分布等指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食管癌患者预后优于男性患者,这与女性患者病变位置偏上,长度较短,浸润深度较浅,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密切相关,影响预后的独立预后因子包括病变长度,浸润深度,p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