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高危人群预警筛查和早期发现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筛查和甄别无症状人群中食管癌高危人群和早期癌患者是食管癌早期发现的主要内容.目前食管癌早期发现最佳方法是内镜筛查,包括食管内镜+碘染色(色素镜) +靶向活检(碘不染色区活检) [2].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食管癌高危人群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分布情况,为早诊早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动员合肥市40~74岁城市户籍居民自愿参加癌症危险因素调查和食管癌风险评估,对评估出的食管癌高危人群采取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进行筛查,并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结果 基底细胞增生检出率为2.95%;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0.35%...  相似文献   

3.
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早期的粘膜和粘膜下食管癌有时很难发现和定位,Lugol's液染色可对早期诊断提供极大的帮助。作者对普查中发现的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了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曹健 《吉林医学》2011,(36):7779-7779
目的:评价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在高发区高危人群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黏膜异形增生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查对象为食管癌高发区的高危人群,实际检查人数2 004人,对所有人群都进行碘染色,根据染色后的食管黏膜的颜色变化对1 254例可疑病灶进行有针对性的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以病理为依据,共发现145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3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22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3例,鳞癌可能浸润1例,进展期鳞癌7例,差分化癌1例。结论:内镜下食管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形增生的诊断中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小,效果好,漏诊率低,人群的顺应性较好,是值得高发区高危人群推广使用的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熊伟 《健康伴侣》2007,(12):7-7
“得了噎嗝症,吃春不吃秋”。在我国部分地区流传的这句民谣讲的正是食管癌。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民间叫做“噎嗝症”。食管癌的自然发病历程显示,不经积极治疗者大多活不过一年。专家指出,食管癌的治疗重在发现五类早期症状,而40岁以上、有不良饮食习惯、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做食管钡餐排除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栓塞误诊原因,对高危人群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肺栓塞(Pulmonaryembolsm,PE)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由于肺栓塞发病症状的不典型和多样性,在69例肺栓塞患者中,外院误诊及本院入院首诊误诊达60例,误诊率占87%,结论肺栓塞的误诊率较高,应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应给予警惕,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差异造成明显的高、低发区,提示环境因素对食管癌发生有重要影响.食管癌流行病学的另一特征是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约占40%,进一步提示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很显然,阐明环境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对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早期发现和个体化防治具有重要的理...  相似文献   

8.
张桂清  孔平  秦永胜 《中国病案》2011,12(12):65-66
目的分析食管癌住院病人临床资料,为食管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食管癌病人出院病案及相关资料,对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其转归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82例食管癌病人中60岁~69岁组病人构成比最大(32例,39.0%),50岁以下最少(3例,3.7%)。治愈1例(1.2%),好转51例(62.2%),死亡3例(3.7%)。结论应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患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重点防治,提高早期诊断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栓塞误诊原因,对高危人群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sm,PE)的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由于肺栓塞发病症状的不典型和多样性,在69例肺栓塞患者中,外院误诊及本院入院首诊误诊达60例,误诊率占87%,结论肺栓塞的误诊率较高,应加强对肺栓塞的认识,对疑似肺栓塞症状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应给予警惕,尽早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确诊率和早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了解乙型肝炎高危人群的认知程度,探讨开展肝炎早诊、早治及在社会心理上的可行性。②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式,对某县686人乙型肝炎高危对象以认知问卷调查其对乙型肝炎的认知以及早诊、早治的倾向。③结果本研究调查了3个村,年龄15~72岁,共1 058人,其调查接受率64.84%。其中60.78%被调查者不了解肝炎早期防治知识。④结论某县肝炎高危人群对肝炎早期的认知程度尚低,大部分高危人群愿意接受肝炎的早诊、早治,说明在该肝炎高发区开展肝炎二级预防,具有社会心理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夏青铜峡市胃癌高危人群对胃癌防治知识的认知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当地开展胃癌防治宣传教育和胃癌的早诊早治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青铜峡市的3000名当地胃癌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计算胃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调查对象胃癌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50.42±16.78)分,60分以上(及格)共873人,及格率32.0%。知道有早期胃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胃癌方法的知晓率较高,均达到70%以上;对早期胃癌治疗后能活多少年的知晓率最低,只有30.4%。当地人群不愿意参加胃癌筛查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做胃镜难受"(63.4%)、"查出病后有心理负担"(32.8%)、"没有症状,所以不愿检查"(30.5%)。结论青铜峡市胃癌高危人群对胃癌防治知识的认知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分析大肠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因大便异常前来就诊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掌握问卷调查情况和临床症状的基础上筛查出高危人群,分析高危人群的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筛查出15例大肠癌高危人群。经电子结肠镜和病理被确诊为大肠癌者共2例。结论注重筛查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注重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对于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鼻咽癌筛查人群的跟踪与随访效果,提高鼻咽癌的早诊早治率。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对苍梧县及梧州市健康人群进行鼻咽癌筛查的16081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鼻咽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进行普查并建立登记系统,对鼻咽癌高危人群进行重点追踪和随访观察3年,每年进行EB病毒血清学检查,对EB病毒抗体阳性的人群进行鼻咽部高清内镜检查,对鼻咽部异常高度怀疑鼻咽癌者进行活检。结果 16081例筛查人群中,共发现高危鼻咽癌1903例,占比11.83%;发现鼻咽癌患者38例,占比0.24%,其中早期患者28例,早期诊断率为73.68%。结论大规模的筛查是提高鼻咽癌早诊率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是跟踪和随访的重点人群,提高广大居民对鼻咽癌的防范意识可提高早诊早治率,为降低鼻咽癌死亡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诊早治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对2000例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人群进行胃镜早诊早治筛查,并对受检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受检者消除了恐惧心理,无拒绝检查情况发生,检查中能够积极配合,检查效果良好。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胃镜检查的成功率和复诊率,使上消化道系统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开展筛查和早期诊治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难以实现人群广泛覆盖。采用相对简便、高效的筛查方式对筛查人群进行风险分层并对初筛高危者开展精准筛查,是更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和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本文主要介绍食管癌筛查中新路径与新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食管细胞学检测,以及血液、呼出气体和唾液标志物检测等,并展望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早期诊断食管癌手术切除机会大,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高,而中晚期食管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10%。但早期食管癌症状隐匿,容易被忽略,当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已进中晚期,故能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医疗资源支出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食管癌高危人群的早诊率,寻找内镜下1.2%碘溶液食管染色的最佳方法,应用于临床.方法:常规电子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高危人群(指有食管癌家族史的),年龄界限42~65岁,发现食管表浅病变218例,随机分不染色组106例和染色组112例,不染色组直接在病变处取活检取材;染色组在内镜直视下食管距门齿20cm处以下黏膜上均匀喷洒1.2%碘溶液,仔细观察喷洒后食管黏膜着色情况与相对应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染色组食管早期癌诊断率显著高于不染色组.结论:食管病变1.2%碘溶液染色呈不染或浅色病例癌变或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分布情况,为早诊早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四川省阆中市食管癌高发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部分自然村作为筛查对象,对高危人群采取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进行筛查,并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结果:食管炎症检出率为8.40%,食管轻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7.65%,食管中度增生检出率为2.45%,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检出率为1.75%,食管癌检出率为0.45%。按性别分布分析发现,食管炎症男、女检出率分别为11.07%(99/894)和6.24%(69/1 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1,P<0.001);食管癌男、女检出率分别为0.89%(8/894)和0.09%(1/1 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P=0.008)。按年龄组分析,食管炎症在55岁~组检出率最高为11.07%(56/506),轻度食管增生在60岁~组检出率最高为10.90%(46/422),中度食管增生在65岁~组检出率最高为3.39%(8/236)。各级食管病变在地理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癌前病变患者,对该部分高危人群进行食管癌内镜筛查并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宣传,是做好食管癌二级预防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酶是CYP酶超家族的成员。CYP1A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5q22~q24,参与致癌物亚硝胺和苯并芘的代谢活化,主要编码产物是芳烃羟化酶。目前CYP1A1基因多态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其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随着对食管癌易患性基因的深入研究、精准医学的发展,CYP1A1基因研究将会在预测食管癌高危人群和判断食管癌易患个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食管癌的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从而为人类战胜食管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较快,使多数胆囊癌患者失去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的机会。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胆囊癌预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旨在对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方面进行总结,为临床医生诊治提供参考。1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是发现早期胆囊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