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ogen,DAC)联合HAAG[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柔比星(Acla)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进展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观察其有效率及治疗相关毒性.方法 分析我中心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AML患者,其中18例患者为标准难治复发患者,另外18例为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36例患者均给予DAC联合HAAG方案再诱导化疗,观察其一疗程缓解率、化疗毒性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一疗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为58.3% (21/3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22.2%(8/36),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0.6%(29/36).18例难治复发患者CR率为61.0%(11/18),PR率为22.2% (4/18),ORR为83.3%(15/18);18例一疗程标准诱导未缓解患者CR率为55.6% (10/18),PR率为22.2% (4/18),ORR为77.8% (14/18).化疗相关血液学毒性均为4级,感染发生率为72.2%,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可控.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5(0.5 ~33.3)个月,全部患者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3.3%,难治复发患者1年OS率为24.2%,一疗程未缓解患者1年OS率为61.6% (P =0.01).结论 对于进展期AML患者,DAC+HAAG方案一疗程再诱导治疗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方案(FA)对不同类型难治及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难治及复发AML患者,初发难治性AML 14例,其中原发性AML 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者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AML者3例;早期复发者8例,晚期复发者10例;32例患者初治前均进行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其中CD7阳性者10例(31.3%),CD7阴性者22例(68.7%).应用FA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1,静脉滴注,第1~5天;4 h后给予阿糖胞苷1 g/m2·d-1,静脉滴注,第1~5天.1疗程后如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可用原方案巩固1疗程或改用其他方案强化治疗,如未缓解(NR)则退出.结果:32例患者中13例(40.6%)CR,5例(15.6%)PR,13例(40.6%)NR,早期死亡1例(6.3%);其中初发难治者4例(28.6%)CR,2例(14.3%)PR,均为原发性AML,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P)者2例,MDS转化为AML者3例,均未获得缓解;早期复发者3例(37.5%)CR,2例(25.0%)PR,晚期复发者6例(60.0%)CR,1例(10.0%)PR;CD7阳性者2例(20.0%)CR,2例(20.0%)PR,CD7阴性者11例(50.0%)CR,3例(13.6%)PR,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其中1例患者死于感染,2例因病情加重而放弃治疗,其余均恢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肝功能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方案可作为难治及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挽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但该方案对CML急性变、MDS-AML、CD7阳性的AML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CAG方案与FLAG方案治疗难治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患者应用CAG方案,另15例患者采用FLAG方案治疗。所有病例经过1个疗程化疗后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有效者均重复原方案化疗;无效者改用其他方案。结果 CAG组28例中13例获得CR,5例获得PR,总有效率64.29%,早期病死率10.71%;FLAG组15例中4例获得CR,5例获得PR,总有效率60%,早期病死率13.33%。2组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FLAG组在感染、胃肠道反应及肝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CAG组。结论 CAG方案和FLAG方案均为复发难治AML治疗的有效方案,其中CAG方案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0例AML患者(含初治者8例,复发者2例,巩固强化者10例),化疗方案采用TA治疗.结果 2例复发者均为一疗程获完全缓解(CR);8例初治者2例获CR,其中1例为二疗程获CR,1例化疗结束后因颅内出血死亡;10例巩固强化者外周血三系列造血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毒副反应示85%有骨髓抑制,55%~95%有消化道反应,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TA方案治疗AML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万珂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Velcade,V)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MM患者接受万珂为主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疗效评定按照EBMT/ABMT标准.结果 可评估疗效者12例,初治8例,复发难治4例.治疗总体反应率100%(12/12),其中,完全缓解(CR)5例(41.7%),接近完全缓解(nCR)2例(16.7%),部分缓解(PR)5例(41.7%).初治患者达到最佳反应所需疗程中位数为2个(2~3个),复发难治患者达到最佳反应所需疗程中位数为4个(3~5个).中位随访11月(4~27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不良反应多为1~2级,包括周围神经病变(41.7%)、血小板减少(33.3%)、恶心呕吐(33.3%)及呼吸道感染(16.7%),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万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和复发难治MM病例,起效较快,反应率和完全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评价预激方案(CAG)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6例难治及复发AML采用CAG方案化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检查,当白细胞总数达20×109/L时停用G-CSF,白细胞数降至10×109/L后继续使用.如1个疗程未获缓解,可继续第2个疗程治疗.结果 7例(438%)获完全缓解(CR),6例(37.5%)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81.3%,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骨髓抑制的表现,大多患者可耐受.结论 CAG方案对难治复发性AML疗效肯定,其对正常造血抑制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 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 d.结论 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联合阿糖胞苷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性患者、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4.2%(19/43例)、13.2%(5/38例)和73.9%(34/46例)。FLAG方案治疗1个疗程总体有效(OR)率[(CR率 部分缓解(PR)率]为62.2%(79/127例),多个疗程的OR率可达66.9%(85/127例)。阿糖胞苷日均剂量<0.5g的21例患者中,CR率为9.5%(2例);而日均剂量为1.0~3.5g的106例患者中,CR率达52.4%(56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M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氟达拉宾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惰性淋巴瘤的疗效及临床耐受性。方法予133例惰性淋巴瘤患者氟达拉宾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或氟达拉宾联合米托蒽醌及地塞米松(FMD方案)治疗2~6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初治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55.6%(25例),部分缓解(PR)率为42.2% (19例),总体有效(OR)率为97.8%(44例)。复发难治患者的CR、PR和OR率分别为48.9%(43例)、40.9% (36例)和89.8%(79例)。完成2~4个疗程者的CR率为24%~47%,完成5~7个疗程者的CR率达59%~100%。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结论以氟达拉宾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初治MM患者及6例难治复发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硼替唑米1.3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mg,第1~4、8~11天静脉滴注或口服;3周为1个疗程)1~6个疗程,根据EBMT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AE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2~11个月),12例初治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1例无变化(NC)。6例难治复发患者中2例CR,2例PR,1例NR,1例死亡。总反应率(ORR=CR+PR+MR)83.33%,总有效率(CR+PR)72.22%。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病变和阵发性房颤,经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叶绥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177-1178
目的 观察FTT方案在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27例复发难治髓系白血病采用FTT方案(第1~4日氟达拉滨25 mg/m2,第1~5日托扑替康1.2 mg/m2,沙利度胺100~200mg/d)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表达.结果 27例患者中11例经1个疗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未达CR或PR.4例部分缓解者经该方案第2疗程化疗后有2例获完全缓解,2疗程总完全缓解率48.15% (13/27),总有效率55.56% (15/27).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CD123阳性表达者约占59.26%.化疗前CD123表达量43.8%(11%~74%),化疗后CD123表达量9.6%(4%~1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降低CD123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分析米托蒽醌联合FLAG方案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米托蒽醌联合FLAG方案治疗2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结果20例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率65%,部分缓解率10%,总有效率7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米托蒽醌联合FLAG方案是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D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8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予以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 [地西他滨20 mg/(m2· d),d1~5;米托蒽醌8~12 mg/m2,d6~8;阿糖胞苷100 mg/m2,d6~8]/DA方案[地西他滨20 mg/(m2· d),d1~5;柔红霉素40~45 mg/m2,d6~8;阿糖胞苷100 mg/m2,d6~8],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33.3%),部分缓解(PR)5例(27.8%),总有效率(ORR)为61.1%;8例染色体异常患者治疗后1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3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总有效率为50.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继发感染,经过输血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均可以耐受。随访至2015年6月,患者中位生存为8个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MA/D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上可以获得较好疗效,且毒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LAG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FLAG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7例。FLAG方案为氟达拉滨(Flu)30 mg/m2,dl~d5,阿糖胞苷(Ara-C)2 g,d1~d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 d0直到白细胞恢复超过>1.5×109/L。结果:37例患者中12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32.4%。随访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6.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为10.3个月。26例复发患者FLAG方案治疗前少于3个疗程化疗的患者与3个及3个以上化疗疗程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Ara- C)联合氟达拉滨(Flu)组成的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AML患者14例,其中原发难治性AML 8例,复发难治性AML 6例。具体方案为氟达拉滨(Flu)30mg/(m^2·d),静脉滴注,d1-5;阿糖胞苷(Ara- C)1g/(m^2·d),静脉滴注,d1-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5μg/(kg·d),皮下注射,d0-5。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4例患者中7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50%;2例部分缓解(PR),PR率14.3%;5例未缓解(NR);总有效率(CR+PR)为64.3%。无一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改良FLAG方案是治疗难治性AML的有效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CAG方案对初治、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1例AML患者(其中初治27例,复发16例,难治18例)和9例高危MDS患者实施CAG方案诱导缓解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和骨髓检查,观察CAG方案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评价近期疗效;随访分析患者总体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评判CAG方案的长期疗效。运用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71%,其中34例(49%)达到完全缓解。本组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中位OS为28个月,中位DFS为23个月。年龄、初发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AG方案治疗一个疗程是否达缓解或是否采用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均是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3 d,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0×109/L)中位持续时间9 d。结论 采用CAG方案治疗初治、难治、复发AML和高危MDS患者,不良反应轻,远期疗效较好。发病年龄、发病时LDH水平、是否一个疗程缓解及是否予以HD-Ara-C作为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核结合因子(CBF)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影响其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130例CBF AML[其中AML伴t(8;21) 87例、AML伴inv (16)/t(16;16)4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治疗、生存情况、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130例CBF AML患者总完全缓解率96.1%,其中1疗程总完全缓解率77.2%.中位生存期(OS) 51.64 (0.26~ 132.5)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未达1.18 ~ 96.62个月.3年OS率50%,5年OS率41%;3年RFS率59%,5年RFS率54%.年龄、染色体核型与OS有关,其中年龄≥45岁患者、染色体核型伴9q-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在巩固治疗过程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OS、RFS对比分析显示:AML伴inv (16)/t(16;16)的OS较AML伴t(8,21)明显延长(P =0.046),但AML伴t(8,21)的RFS较AML伴inv (16)/t(16;16)明显延长(P=O.038).结论 年龄、染色体核型及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影响CBFAML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在巩固治疗中采用≥2疗程的中剂量Ara-C可以延长CBF AML患者的OS、RFS.AML伴inv (16)/t(16;16)患者较AML伴t(8,21)患者总体生存期长、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