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病例介绍 患者,杨某某,男,46岁。在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炎,建议静脉滴注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2.
柴翠玲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93-1694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为15元氮杂大环内酯抗生素,对酸稳定,吸收良好,组织亲和力高,组织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10—100倍,特别在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内浓度较高,对肝脏药物代谢酶无影响,主要以原型从胆汁中排泄,半衰期长达24-96h,可1次/d用药。AZM在我国上市已8年多,能抑制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对沙眼衣原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中阿奇霉素静滴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其毒副作用罕见报导.本文对本院2001~2003静滴阿奇霉素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林丽妤 《现代养生》2013,(22):80-80
在当今世界上,阿奇霉素是唯一一个已经上市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的抗菌谱和红霉素的抗菌谱比较相近,但是它的抗菌作用却更强更好,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血浆半衰期比较长,这样一来平均每天只需给药一次便可。但是阿奇霉素也并不是十分保险的,它也有很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近些年以来,关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正在与日俱曾。因此,笔者今天将在这里针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方面的相关内容展开简要的综述,希望所得的结果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于晓丽 《现代养生》2014,(10):114-114
目的:对于阿奇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占67.44%;局部感到疼痛的患者占10.47%;听力出现异常反应异常的患者占4.65%;胸闷的患者占2.32%;神经血管性水肿的患者为占3.49%;头痛患者占4.65%;皮肤瘙痒的患者占6.98%。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滴速,只要严格控制滴速,掌握用药量和药液的浓度,阿奇霉素的常见不良反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研究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0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所有使用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结果77.05%的不良反应发生于静脉注射,明显高于口服给药方式(P<0.05);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据不良反应的74.18%;68.03%的不良反应是在第一次用药时发生的,明显高于用药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发生率(P<0.05)。结论临床上在给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阿奇霉素为氮杂内脂类抗生素,临床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特别是对支原体感染性疾病具有特异疗效。随着该药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日渐受到重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减轻该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雪芹 《现代保健》2010,(14):133-134
目的 了解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探讨预防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对策,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150例静滴阿奇霉素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比较.结果 150例静滴阿奇霉素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9例,女性反应高于男性,剂量小的组发生率低.结论 加强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科使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近几年收治的行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分别采用静脉注射与口服途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静脉注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口服组为4.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科应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较多,需综合分析,细致观察,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孙环云  秦华丽  冯秀珍 《中国校医》2013,27(11):852-852,85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门诊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耐心询问,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注意顺序及配伍禁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输液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反应的程度及例数。结果干预组降低胃肠反应发生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和降低阿奇霉素引起的胃肠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喹硫平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神病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ANSS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T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为临床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该院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和分别占48例(40.0%)和37例(30.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1.7%大于口服给药的28.3%;不良反应共累及人体9个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45例(37.5%),其次为胃肠道系统34例(28.3%)和神经系统20例(16.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要密切观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以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05 - 2010年上报的9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上报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及严重ADR构成比逐年增加;护士和药师上报构成比不断增加;ADR女性发生多于男性;ADR所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76.46%,该类药物又以青霉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最多,为83.4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44.66%.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培训和宣传,做好ADR监测和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FDC的安全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区结核病定点防治医院接受治疗的42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监测其疗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ADR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62.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与ADRs的发生有关联,与未患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ADRs危险的OR=2.509(95%CI:1.226~5.135)。结论 糖尿病患者是服用FDC致发生ADRs的高危人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结核患者,治疗期间应加强相关指标检测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促进合理用药,深入ADR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1~6月上报的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50例ADR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共有10例(20.00%)。引发ADR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喹诺酮类(占60.00%)、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20.00%)。50例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最常见的是免疫系统(占34.00%),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00%)和循环系统(26.00%)。结论:应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增强扫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对策,增强CT检查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8例进行CT检查的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464例,根据患者检查时心理状态,分别给予安慰、同情、疏导、关心、耐心解释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64例,采用常规检查干预方式.观察比较2组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2例,发生率为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1,P<0.01).结论:对患者焦虑恐惧、自疑自虑、孤独抑郁、消极悲观等异常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可缓解进行CT强化扫描时的思想负担,降低注射对比剂后的强化CT检查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寻找防范措施。方法本文收集该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克林霉素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7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在皮肤34例,占43.6%,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表现在神经系统方面有3例,占3.8%,主要表现为行走困难、晕厥,涉及到消化系统29例,占37.2%,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涉及到泌尿系统8例,占10.3%,主要表现为血尿,肾脏损害,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占1.3%,其他如血小板异常等3例,占3.8%。结论临床在应用克林霉素时一定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掌握其适应症,才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接诊的癫痫患儿198例,给予托吡酯口服治疗,将0.5~1mg/kg.d定为初始剂量,每周加量1次(每次加药量同初始剂量),加至4mg/kg.d。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1年随访发现,本组198例患儿中完全控制145例(占73.3%),好转48例(占24.2%),无效5例(占2.5%),总有效率达到97.5%;本组198例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的癫痫患儿中,23例出现食欲不振,18例出现注意力受损,22例出现体重减轻,24例出现低热,27例出现出汗少,19例出现血尿,3例出现焦虑,5例出现遗忘,1例出现共济失调,3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意识模糊。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儿童癫痫的治疗中托吡酯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儿童癫痫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处理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抗结核化学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7例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35例,占11.4%.绝大多数病例经处理后,不良反应减轻或消除,更改药物后均完成疗程.结论 服用抗结核药物常常引起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处理,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可较好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完成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