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医院临床药师在干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成效,进一步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方法对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后(2010年1-3月)腹股沟疝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从平均住院时间、给药时机、药品种类、给药疗程、联合用药以及药品费用等指标与临床药师干预前(2008年1-3月)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选腹股沟疝患者56例,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总的药品费用下降3.17%,抗菌药物费用下降23.36%,抗菌药物用药天数平均每例患者减少2.51 d,抗菌药物选择趋于合理,主要是第二代头孢;平均联合用药率4.07%,显著低于2008年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以及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医院在腹股沟疝手术的预防用抗菌药物在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1年7-12月(干预前)和2012年7-12月(干预后)骨科清洁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各15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有13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有70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2.00%降至46.67%,联合用药比例由7.25%降至0,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3.91%升至97.14%,用药时机合理率由56.52%升至100.00%,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升至81.43%,总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27.32%降至23.44%,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由14.26%降至1.68%,患者人均住院天数下降1.25d。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能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医院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效果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5月实施医院干预措施前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9例作为干预前组,选取2013年8-12月实施医院干预措施后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82例作为干预后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各类主要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总费用和抗菌药物总费用及其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切口愈合级别、继发性医院感染、不合理用药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无适应证用药比例和有适应证未用药比例干预前组患者分别为100.0%、73.2%和0,干预后组患者分别为59.9%、31.3%和8.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患者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P0.05),干预后组患者的药品总费用、抗菌药总费用、药品占总费用的比例、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组同种疾病患者(P0.05);干预前组患者使用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硫脒占26.8%,干预后组患者为林可霉素占28.6%;干预前组中切口为乙级愈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干预后组(P0.05)。结论应用医院管理措施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应用抗菌药物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并可提升手术切口愈合程度,但在改进抗菌药物选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卵巢手术患者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其医疗评价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前后卵巢手术住院患者各项医疗评价指标的变化,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死亡类、重返类、医院感染类、手术并发症类指标整治前后未发生变化;卵巢手术患者整治前抗菌药物费用、人均药品费、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药占比,分别为1 247.28元、2 375.94元、9d、0.52,整治后分别为308.27元、1380.10元、1.38d、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治前单联用药、术前2h内应用抗菌药物、手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h的患者,分别占37.04%、29.63%、95.83%,整治后分别占100.00%、66.67%、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治前手术持续时间<2h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整治后下降至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IS分级为0级的患者经t检验其整治前后发生变化的指标为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人均药品费用、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手术后住院日,整治后较整治前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对医院的作用明显,对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对降低费用、缩短住院日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某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药物基本治疗方案及其用药合理性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疗效的影响、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7月及12月所有诊断为AECOPD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评价AECOPD患者药品使用及利用的合理性。结果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10.36降至94.89;住院天数、联合用抗菌药物例次、无理由更换抗菌药品例次、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抗菌药费、药费占住院费用百分比、抗菌药费占住院费用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痰培养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评价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经济学效益、患者的病死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强管理后总抗菌药物中位使用率分别为42.76%、4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由4.27%降至2.53%(P<0.05);加强管理前后中位平均住院日、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日未见明显增加;中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663.46元、1704.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较前下降(P<0.05);加强管理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死率较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显著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病死率,但平均用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研究,以有效地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6-12月及2012年6-12月住院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的病例设为干预组,2011年的病例设为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用药品种、用药时机、给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找出住院分娩产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经过临床药师对分娩产妇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各项指标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联合用药的频次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由57.33%下降至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用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分别下降至(1.98±0.93)、(11.43±2.93)d;住院分娩产妇的产褥感染率由13.33%下降至2.67%。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产褥感染的积极干预,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住院分娩产妇的产褥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取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77.07%下降至干预后62.67%(P<0.01);联合用药率由63.31%下降至45.67%(P<0.01);病原学送检率由27.97%上升至48.86%(P<0.01);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22d,住院费用平均降低1183.87元,抗菌药物费用平均减少588.43元。提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能遏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趋势,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瑞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术期给予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治疗各项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异常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均主要以单一用药为主,研究组单一用药多于对照组,二联用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等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骨科围术期预防感染效果显著,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骨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对骨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提取医院骨科2008年9~11月手术患者病历267份,运用药物利用评价及药物频度分析法,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267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居前的品种几乎全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的药品是头孢米诺、头孢美唑、头孢呋辛,日限定剂量(DDD)费用和药品总费用最高的品种为头孢孟多、氟氧头孢等;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平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分别为7、8、9 d;联合用药86%。结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应遵守用药指南,提高整体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普通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起,对普通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3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依据《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措施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28%(60/282),干预后为3.21%(15/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为(4.09±2.99)d,干预后为(3.67±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00);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减少;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3种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某院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甲状腺、乳腺、疝修补3种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及监控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抽取2008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监控前组)及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监控后组)间所有甲状腺、乳腺、疝修补手术患者病历2 408份,对照研究监控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监控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监控前的97.94%(1 093/1 116)下降至89.09%(1 151/1 292);联合用药率由37.63%(420/1 116)下降至13.39%(173/1 292);术前2 h内的预防用药率由60.13%(671/1 116)增加至77.24%(998/1 292);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及占药费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监控前后清洁切口Ⅰ/甲愈合率(分别为99.19%与9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采取监控措施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onitoring-training-planning,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2011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设定调研指标,选取2011年第1季度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作为调研基线,采用MTP模式进行干预,每季度统计分析干预后的调研指标,然后再干预再调研,如此进行3个MTP循环。结果经过3轮MTP干预后,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平均用药天数及联合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00%、(1.65±0.80)d、15.00%下降至干预后的26.32%、(0.26±0.46)d、0.00%,上述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0.5~2 h用药百分率与品种选择合理率经干预后均达到100.00%。结论 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对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以《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的条款作为评价指标,对696例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定期将监测结果和用药情况进行反馈。比较干预前后妇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变化。结果经干预后,手术前0.5~1 h的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由干预前的78.59%(334/425)上升至干预后的89.26%(241/2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P<0.05)。预防用药疗程≤48 h的比率由干预前的3.32%(12/362)增加至干预后的44.98%(103/229),疗程>72 h的比率由84.53%(306/362)下降至41.92%(96/22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部位感染监测采取干预措施能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使其品种选择合理性增加,预防用药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院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的成效。方法于2006年3月(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及2009年4月(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2次对该院普通外科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6年3月的91.16%下降至2009年4月的82.39%(x~2=5.24,P0.05);用药合理率从35.07%升高至57.93%(x~2=14_61,P0.05)。主要不合理方面为选药品种错误和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经加强管理后,均有所改善。结论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加强监管可以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某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2011年起对该院清洁切口手术病例进行综合干预,比较2011—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2011—2013年共调查清洁切口手术5 945 例,预防用药3 827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64.37%。2011—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依次为84.95%、69.99%、52.97%;给药时机正确率依次为50.97%、79.99%、98.95%;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0.94、827.02,均P<0.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使用时间≤24 h的病例数所占比率分别为24.91%、39.96%、64.95%;术中追加使用抗菌药物落实率分别为50.00%、60.00%、80.00%,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2.55、59.47,均P<0.001)。结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提高给药时机正确率,缩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落实术中抗菌药物的追加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监测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3年3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3月为干预后组。2013年8月底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清洁切口手术患者367、324例,干预后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低于干预前(46.60% vs 77.38%)(P<0.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干预前后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8.66%和4.64%,联合用药率下降,干预后已多采用单一用药。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开始时给药:干预前占43.66%,干预后占54.30%,术前用药比率上有所增高(P<0.05);用药持续时间≤48 h:干预前后分别占9.15%和29.14%,用药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01)。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干预前组使用的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头孢米诺;干预后组主要为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和头孢米诺。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干预措施的实施力度,使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更加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职业病防治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该职业病防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2011年5月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数据。结果干预后(2011年5月-2012年9月)与干预前(2010年1月-2011年4月)相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9.98% vs 39.45%)和使用强度(AUD 34.60 vs 49.56)显著下降,并且单一用药率(73.04% vs 55.58%)显著上升,抗菌药物使用者标本送检率(74.29% vs 49.87%)显著提高,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19.87% vs 43.09%)显著降低(P<0.005或P<0.05)。结论通过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显著改善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对该院甲状腺、乳腺、腹外疝3种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未干预前(2008年4-6月,非干预组,90例)和干预后(2010年4-6月,干预组,90例)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干预后,上述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无指征预防用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00%、46.67%降至42.22%、8.89%;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6.67%降至1.11%;术前用药不合理率和术后用药不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89%、68.89%降至7.78%、5.56%;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的220.13元降至94.24元;上述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院所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评价其降糖疗效、对体重及全身各部位体质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本收治的15例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联用艾塞那肽皮下注射3个月,用药前后分别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数、腰臀脂肪比率及内脏脂肪区域,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上肢、下肢、躯干及全身脂肪量及脂肪百分比、肌肉及骨矿物盐含量,并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HbAlc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P〈0.01);腰围、臀围及腰臀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及内脏脂肪区域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号量意义(t体重=4.424,P〈0.01;0体重指数=4.337,P〈0.01;t体脂百分比=4.426,P〈0.01;t内脏脂肪区域=4.025,P〈0.01);腰臀脂肪比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肢、躯干、全身脂肪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下肢脂肪量=4.008,P〈0.01;t躯干脂肪量=2.914,P〈0.05;t全身脂肪量=3.474,P〈0.01);下肢、躯干、全身脂肪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下肢脂妨百分比=2.405,P〈0.05;t躯干脂肪百分比=2.756,P〈0.05;t全身脂肪百分比=2.281,P〈0.05);上肢脂肪量及脂肪百分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上肢、下肢、躯干、全身肌肉及骨矿物盐含量无明显改变;治疗后体重下降幅度与躯干和全身脂肪量下降幅度高度相关(r=0.860、0.819,P〈0.01);治疗后全身脂肪量下降幅度与下肢和躯干脂肪量下降幅度高度相关(r=0.834、0.955,P〈0.01)。结论: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艾塞那肽治疗,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时,可减轻体重,减重以脂肪量减少为主,主要减少下肢、躯干脂肪,对肌肉和骨矿物盐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