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矫形手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结果及对体感诱发电位(SEP)产生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方法对31例脊柱侧凸及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术中以SEP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为异常标准。结果:2例患者术中出现SEP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幅下降大于50%,术后无神经学症状。6例患者术前有神经学症状,术中SEP波形不理想,术后无神经学症状加重。23例患者术中SEP波形稳定,术后无神经学症状。结论:术中SEP监测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脊髓功能监测的重要方法,应仔细分析其术中变化的原因并作出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高萍  刘一 《吉林医学》2005,26(8):842-843
目的:通过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减少术中脊髓损伤。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69例脊柱手术行SEP监护。结果:69例中60例术中SEP发生改变,其中9例SEP潜伏期延长>10%,波幅下降>60%。唤醒试验阴性,术后无运动障碍。结论:术中SEP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后四肢瘫的发生,并可预测患者术后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监测脊髓神经传导功能完整性过程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及相应处理办法.方法 对36例实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于围手术期、麻醉期、手术开始期、手术期(钉棒系统固定矫形、病灶清除等重要操作时)、手术结束期进行连续SEP神经监测,并对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变化进行记录、分析总结.结果 36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SEP波形.术中神经监护过程未出现异常30例,出现异常改变6例,通过调整监护设施、纠正手术操作等处理,使体感诱发电位能恢复正常.由于体感诱发电位在术中监测脊髓神经传导功能完整性过程中易受到麻醉、环境、患者实时生命体征及手术操作等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后能基本消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减少假阳性发生率,达到术中神经监测准确的目的.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在监护过程中存在各种影响因素,但只要能仔细辨别并采取调整麻醉方法、尽量排除环境干扰、调整手术操作方式等处理措施就可以提高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准确性,为儿童脊柱手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行CSEP监护,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418例中,10例无变化,其中1例术后出现一侧下肢轻瘫,24小时后恢复如常。38例术中CSEP发生改变,其中30例CSEP改变但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3例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10%,其中1例唤醒试验阳性;5例明显改善。结论术中CSEP监护可对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及时发出预警,可有效降低手术后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2年3月在本院施行矫形手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用日本光电MEB2200型诱发电位监测仪在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脊柱手术野暴露后及术中进行SEP连续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S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与SEP改变相关的麻醉事件有芬太尼的单次推注和系统血压的降低,手术事件有钩及棒的植入、撑开、去旋转矫形和节段血管结扎等.结论: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可获得有效的麻醉深度和成功监测SEP.手术事件中导致脊髓的震荡、牵拉、平移、旋转以及一过性缺血者均可引起SEP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手术中的监测作用,以减少医源性脊髓功能损伤.方法:在手术中记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脊髓诱发电位来了解脊髓感觉传导通路在术是否存在损伤.结果:手术中报警提示的26例(86.6%),表现为叠加图像潜伏期延长,及时图像波幅高尖宽大或下降.结论:监测皮层及脊髓诱发电位较准确客观的反映脊髓传导功能状态,对术中患者的脊髓功能监护、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观察术前、术中、术后以及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结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变,判断CSEP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120例患者CSEP术中检测正常者112例(93.3%),术后无脊髓功能损伤;6例(5%)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值标准,告诫术者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本体感觉无异常;出现假阳性2例,术后本体感觉正常。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以较准确地对脊髓功能进行监测,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良好脊柱手术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电生理监护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 18例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胫后神经刺激 ,皮层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结果 :18例中 16例在术中和 /或手术结束时均获得满意的CSEP值。 2例术中及时得到提示 ,术后无瘫痪发生。结论 :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术后四肢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电生理监护的价值.方法:对临床18例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胫后神经刺激,皮层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结果:18例中16例在术中和/或手术结束时均获得满意的CSEP值.2例术中及时得到提示,术后无瘫痪发生.结论: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术后四肢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在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中异同。方法:收集37例阳性、26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及64名正常对照,应用脑诱发电位仪(美国)完成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阳性、阴性及正常对照组在VEP、AEP潜伏期,VEP、AEP、SEP波幅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阳性组VEP、AEP潜伏期前移,AEP潜伏期延迟,VEP、AEP、SEP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组AEP潜伏期延迟,VEP、AEP、SEP波幅降低更甚;阳性与阴性组比较,VEP、AEP潜伏期及VEP、AEP波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有其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术中电生理监测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文中拟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监测10例脊柱脊髓病变手术患者,3例术中采用SEP监测,7例术中采用SEP联合MEP监测。结果 SEP均顺利诱发并予以记录,而MEP只有3例顺利诱发并予以记录。有2例患者术中SEP的波幅较预警基准电位下降,经调整手术操作方式或停止操作后恢复;另有1例患者术后SEP的波幅升高,术后证实患者的症状较术前改善。记录到SEP的3例患者,MEP波幅和潜伏期与预警基准电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脊柱外科术中行诱发电位监测,特别是SEP与MEP联合监测,能有效降低脊髓机械性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提高病变的切除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增强术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在静脉麻醉下推拿治疗肩周炎术中进行监测,以预防臂丛神经损伤。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50例肩周炎患者术前清醒状态下、术中麻醉后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均采用静脉麻醉,麻醉药品的使用和单位体质量的用药剂量尽量相同,术后清醒状态下再次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与术前清醒状态下比较,麻醉后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峰值和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两者改变程度均未超过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判断标准,而与麻醉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峰值和潜伏期比较,患者术中监测的结果无明显改变。结论: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对预防静脉麻醉下推拿治疗肩周炎术中臂丛神经损伤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监测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P对25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IOM),记录手术前后及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变化并分析原因。结果:排除麻醉因素,7例术中波形出现明显改变;其余18例术前、术中监护、术后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SEP具有简便、灵敏和及时监护的特点,术中监护可有效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可客观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在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行术中CSEP+TES-MEP联合监护。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 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结果 CSEP监测成功率为100.0%(27/27),TES-MEP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联合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CSEP阳性1例,TES-MEP阳性7例,其中,CSEP+TES-MEP均为阳性的1例,CSEP阴性而TES-MEP阳性6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1例。结论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提高监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监测客观评价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并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中、后CSEP监测,观察并分析皮层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为明显改变即报警标准。结果真阴性72.22%(39/54),术中潜伏期及波幅均无异常变化,术后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假阴性0.18%(1/54),术中CSEP无明显变化,但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真阳性25.93%(14/54),手术过程中CSEP出现短暂潜伏期延长小于10%、波幅下降小于50%,暂停操作或改变操作方向后波形恢复或改善。结论CSEP的监测在脊柱手术中对脊髓的牵拉、缺血以及损伤很敏感,术中及时干预,可使ESEP改善;CSEP能较好地反映脊髓功能状态及完整性,对防止脊髓损伤、判定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程度脊髓牵拉损伤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洪俊  费军  刘宏亮  汪琴 《重庆医学》2008,37(19):2164-2165
目的 探讨脊髓牵拉损伤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采用不同重量牵拉大鼠脊髓,模拟医源性脊髓牵拉损伤,测量牵拉后大鼠体感诱发电位诱发波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 牵拉后以及牵拉重量增加1倍后,诱发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均有明显变化(P<0.05),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牵拉重量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程度相关(P<0.05).牵拉重量增加1倍后,潜伏期的变化较波幅的变化明显.结论 在脊髓牵拉损伤中,潜伏期可能是较波幅更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海南省卫生系统共有12项医学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现将获奖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监护脊髓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海南省人民医院沈宁江、王书成等根据目前国内各医院在脊柱脊髓手术中采用的脊髓监护主要是术中唤醒试验,不能在脊髓损伤的早期预告,一旦出现阳性则为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后肢体感诱发电位作为衡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功能损害的指标,动态观测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后不完全脑缺血家兔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各时点的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各个时点,体感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均明显延迟,P波的波幅也明显降低,与缺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缺血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列体感诱发电位评估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玉娟  孙吉英  齐晓忠 《上海医学》2000,23(11):650-652
目的 通过系列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了解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2周内,3周内共4次作了经正中神经刺激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检查,记录了N2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并对其中的23例速避凝治疗者及14例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脑梗死侧N20波的波幅在发病后48h内已有明显降低,而潜伏期仅在3周时稍有延长,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速避凝治疗后,降低的N20波波幅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改善了缺血半卵圆区微循环,保护了缺务后的脑功能,限制了梗死灶的扩大。我们认为体感诱导电位可以用来对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物进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0.
脑干肿瘤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国内尚属于空白 ,我所对 41例脑干肿瘤病人进行术中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监护 ,力图较为全面、系统地阐明脑干肿瘤手术中SLSEP监护的具体指标 ,判断其方法和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6年 10月~ 1999年 10月入院的脑干肿瘤病人 41例 ,男 2 4例 ,女 17例 ,年龄 10~ 44岁 ,平均 2 6 6岁。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 ,肿瘤位于中脑 31例 ,桥脑 7例 ,延髓 3例 ,病理改变包括星形细胞瘤 19例 ,胆脂瘤 1例 ,生殖细胞瘤 7例 ,海绵状血管瘤 5例 ,出血性改变 3例 ,转移癌 1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