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人犯罪后,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构成立功。根据立功制度的本质与精神,其中的“犯罪行为”,不要求是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只要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即可,也不要求完全具备追诉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犯罪后,控告他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的,属于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不要求出于特定的动机或目的;犯罪分子所“揭发”的他人犯罪行为,包括揭发者是被害人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4.
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不能形式地理解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而应该从刑法设立立功制度的实质根据来理解与认定,作者从实证的角度对揭发他人犯罪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5.
当前贪污贿赂犯罪行为方式浅析迟培杰,郑浩然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并且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一、贪污犯罪的行为方式纵观近几年逐年上升的贪污犯罪,其行为方式除收不入帐或少入帐、虚报冒领、伪造涂改单据、重复报销...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窃电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窃电行为复杂多样,有些行为方式从客观上看没有太大差别,但其行为性质却各不相同。对于窃电犯罪的认定,应当抓住行为对象这一要素,认清行为对象为电力本身、电费还是电费给付请求权,结合行为人取得财产的最终手段,正确判断行为的定性。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作为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特殊主体,难免会带上其特有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成因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的不作为,必须以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只有负有特定义务的人的行为才构成不作为犯罪。①我国刑法未明文规定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但刑法理论上都认为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之一,也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先决条件。换言之,行为人因其先前实施的行为使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险状态,行为人就产生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作为义务,即有责任保证这一危险不会转变为损害法益的现实即构成要件的该当结果。如果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而不履行,那么行为人就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然而…  相似文献   

9.
陈锋  张莉 《法制与社会》2013,(8):252-253
由一起未成年人奸淫幼女案引发的对青少年性犯罪的思考,首先明确青少年性犯罪的界定范围,通过对青少年性犯罪状况的实证取样分析,深入探讨青少年实施性犯罪时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状态。从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犯罪实施特殊的处遇政策出发,在矫正青少年性犯罪处遇理念的基础上,设置各项特殊的处遇制度,并构建三级立体防控体系,完善法制宣传,更好的从惩罚与教育两方面完善青少年性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杜页川 《法制与社会》2013,(25):135-136
先行行为是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来源。但是理论界对于先行行为的范围有所争论,特别是其中犯罪行为是否为先行行为争论较大。本文从先行行为的构成条件,刑法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期待可能性并不表明犯罪行为人的作为义务以及超出犯罪构成的危险的先行行为并非犯罪行为这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以否定犯罪行为为先行行为。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颁布,这是关于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的一项重要立法。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的年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十,每年上交给国家的税和利大约也占国家全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轻微犯罪行为处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晓 《政法学刊》2006,23(3):27-30
我国对轻微犯罪行为的处理一直遵循着部分轻刑化、部分行政处罚化的处理模式,但是由于劳动教养制度自身的严重缺陷,我国警察权过大的状况均使行政处罚化的处理模式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因此,轻微犯罪行为全部归入刑法,适用比较轻缓的刑罚将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事业单位法人,兼具事业单位和法人双重性质,其治理结构能否满足高校自治的需求关系着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前景,因而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而言,有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因素,内部结构应当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外部结构应当重在协调社会、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给予高校充分的自治权。  相似文献   

14.
祝捷 《法制与社会》2011,(2):104-105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个国家法律体系基本完善,我国也建立起了以保护商标权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然而,鉴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对于商标权的问题上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上做的尚不明确、健全。所以,进一步保护注册商标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有关注册商标侵权犯罪行为的刑法规制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犯罪行为是行为人理性选择的结果。犯罪人的理性贯穿于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始终,在其犯罪心理中起主导作用。犯罪行为实施的理性基础是犯罪人认识到犯罪比不犯罪更有利。犯罪人的非理性因素虽然存在,但对其决定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状态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吐 《法学》1983,(11)
什么是“法人”?“法人”是一种赋予法律涵义的社会组织。法律上所称的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两种。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有肉体的人,这种人自出生以后,法律上就承认其人格,  相似文献   

17.
“法人财产权”制度探析一、法人财产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首先要明确法人财产权是一种制度,是一个社会所选择实施的一种经济权利,并将社会资源分配给人和社团,给予他们以平等自由支配权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公司制的产物。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行市场活动,其基...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两级法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经济联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种“企业群体”、“行业集团”、“经济联合体”等经济组织的涌现,伴随着对经济联合的法律调整,把一个在法学中前所未闻的法学新概念——“两级法人”,提到了法学工作者们的面前。亟待我们来解决。国营企业法人地位的确认,生产、流通和科技领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的蓬勃发展,势必要求我们从法律上确认和保障经济联合组织的合法权益,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9.
王超 《中国律师》2008,(2):90-92
2007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四》,进一步扩大内地对香港的开放。根据该协议,从2008年1月1日起,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将达到38个,开放措施总共将达到192项。而从2004年开始实施起至今,CEPA在服务贸易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成为了CEPA中最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正> 法人有级别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然而,现实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法人级别的论说,这不仅出自某些经济学者之笔,而且还出自某些法学工作者之口。什么“一级法人”、“二级法人”,“大法人”、“小法人”……如此等等,时常见之于日常生活和工作,见之于大小报端和刊物,似乎法人之间有高低不平等之分。为此,对于“法人级别论”问题,有必要略加剖析,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剖析“法人级别论”,客观上不能回避法人及其制度的产生和实质。法人及法人制度,系商品经济的产物,确切地说,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即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