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总结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水分含量对米糠出油率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物料水分含量为5%~6%,出油率达14.32%;同时测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中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得出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和棕榈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90%以上,其中,油酸甘油酯和亚油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70%以上;通过超临界CO2法与压榨法比较,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米糠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理化指标也优于压榨法,因萃取温度低,防止提取过程中油脂氧化,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较好提取米糠油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婷婷  丁伟  王大为 《食品科学》2007,28(10):222-225
采用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技术从玉米皮中提取亚油酸(LA)。对影响LA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压力、温度、时间及CO2流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C)对玉米皮亚油酸(CSLA)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当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90min,CO2流量25L/h时萃取效果最好,此时LA提取率为3.41g/100g玉米皮。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在玉米亚油酸提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选择性萃取技术从玉米胚芽中提取亚油酸(LA)。对影响LA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压力、温度、时间及CO2流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利用气相色谱法(GC)对萃取物中LA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当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00min,CO2流量25L/h时萃取效果最好,此时LA提取率为57.27%。  相似文献   

4.
樱桃籽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生产樱桃制品所产生的樱桃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研究提取溶剂、溶剂用量、物料粒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樱桃籽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樱桃籽油提取数学模型(R2=93.64%)。结果表明:影响樱桃籽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得到优化组合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物料粒度40目,溶剂用量7.5 mL/g,提取温度69.4℃,提取时间4.1 h。在此工艺条件下,提油率可达9.24%。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打瓜籽中萃取打瓜籽油。以打瓜籽油得率及亚油酸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打瓜籽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打瓜籽油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粉碎粒度8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0 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打瓜籽油得率为42.42%,亚油酸提取量为185.77 mg/g。  相似文献   

6.
陈皮作为传统中药材,其所含挥发油具有祛痰、平喘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从陈皮中提取挥发油,探讨了原料颗粒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和解析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对陈皮挥发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陈皮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40目,萃取时间60 min,萃取压力0.6 MPa,萃取温度30 ℃,解析温度70 ℃,在此条件下陈皮挥发油的提取率为3.31%。低温连续相变萃取陈皮挥发油呈黄色至红棕色半固体膏状物,内含10.6%多甲氧基黄酮类物质,碘值为122.4 g I/100 g,酸价为73.8 mg KOH/g,过氧化值为0.1 g/100 g。经GC-MS分析发现,陈皮挥发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30.01%),十八碳-9-烯酸(25.43%),亚麻酸(16.32%)和硬脂酸(4.56%)。  相似文献   

7.
史俊友  景年华  李彩霞 《食品与机械》2015,31(5):231-233,249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大叶白麻叶中的总黄酮,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夹带剂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白麻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原料大叶白麻150g,夹带剂为900mL 70%乙醇(pH=10),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时间2h。该工艺条件下,大叶白麻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28%,高于溶剂提取法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萃取米糠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霞  陈妍 《中国油脂》2012,37(7):13-15
通过微波辅助提取米糠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溶剂种类、微波功率、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料液(米糠与溶剂)比对米糠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萃取温度65℃,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时间100 s,料液比1∶5,米糠油提取率为19.16%。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毛油质量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法国墨红玫瑰是一种可食用玫瑰花品种,玫瑰中鞣质含量丰富。研究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墨红玫瑰花中的鞣质,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墨红玫瑰花粉碎粒度4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分离温度40℃、分离压力8 MPa、夹带剂乙醇浓度50%、流速15 mL/min、乙醇用量3 mL/g。最终得到超临界CO2萃取墨红玫瑰花中鞣质的提取率为44.84 mg/g。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5,(12):8-11
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马齿苋籽油工艺,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6 L/min、一次性投料量50 g、萃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18.04%;马齿苋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组成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其含量分别为49.46%、35.93%。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小米谷糠前处理方式和新鲜程度对小米谷糠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选取最适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小米谷糠油提取工艺,并分析了小米谷糠油脂主要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选用新鲜小米谷糠,经过温度为121 ℃红外加热15 min处理;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最佳提取溶剂,浸提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6.5 g/mL、浸提温度为56 ℃,在此条件下小米谷糠油提取率为78.57%;各因素对小米谷糠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的顺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该条件下提取的小米谷糠油酸值、过氧化值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2018)米糠油的指标;小米谷糠油的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58%,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2.31%。本研究提出的超声辅助无水乙醇提取小米谷糠油工艺路线是可行的,可为小米谷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微波-超声协同辅助提取技术从燕麦麸皮中提取燕麦麸油,考察了溶剂配比、微波功率、液料比和作用时间对燕麦麸油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燕麦麸油的最佳微波-超声协同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乙醇=1∶1(V/V)、功率300 W、液料比12∶1(m L/g)、作用时间60 s,在此条件下,燕麦麸油的得率为6.88%;与溶剂浸提相比,微波-超声协同辅助提取的燕麦麸油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1.064 mg/m L,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生育酚(VE)、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 531.04±10.28)、(84.15±2.47)mg/kg和(578.23±7.04)mg/100 g;GCMS结果显示微波-超声协同辅助提取燕麦麸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与溶剂浸提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原料米糠中分离出纯稻米胚和纯米糠,利用溶剂浸出法分别提取其中油脂并进行品质分析对比,以研究稻米胚及米胚油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稻米胚粗脂肪含量27.06%,粗蛋白含量19.50%,粗纤维含量4.88%,比米糠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粗纤维含量降低;米胚油的酸值(KOH)、过氧化值、维生素E含量、谷维素含量、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21.7 mg/g、6.1 mmol/kg、43.18 mg/100 g、0.47%、3.07%,与米糠油相比,米胚油的酸值(KOH)降低了23.8 mg/g,过氧化值降低了1.7 mmol/kg,维生素E含量提高了17.18 mg/100 g,植物甾醇含量相差不大,谷维素含量降低0.93个百分点。米胚油在酸值和维生素E含量方面较米糠油具有明显优势,新鲜稻米胚既可以直接作为营养丰富的产品,也是优质食用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以市售米糠为原料优化米糠油提取工艺,考察提取过程中的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和干燥时间等因素对米糠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提取米糠油的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以混合溶剂(正己烷/环己烷=4∶1,V/V)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2.0 h、液料比为20∶1(mL∶g)时,米糠油提取率为79.81%。  相似文献   

15.
以米糠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米糠油,对比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米糠油的提油率、蜡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数、皂化值、β-胡萝卜素和γ-谷维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米糠油,在40 kHz下超声处理20 min,提油率可达14.2%,为正己烷萃取的91.6%。对米糠油的理化性质分析发现,超声处理显著增加了米糠油中蜡含量、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数,因此超声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另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对提高米糠油的β-胡萝卜素和γ-谷维素含量,以及改善抗氧化活性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体而言,利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米糠油可以获得较好的提油率,并且提高β-胡萝卜素和γ-谷维素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提取米糠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成分。方法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薏仁米加工副产物糠中的油溶性成分;以提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GC/MS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5MPa、温度50℃、时间4.5h和CO2流量11mL/min,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得率17.29%。薏仁米糠油鉴定19种组分,其中油酸甲酯含量最高为50.70%,亚油酸甲酯及其同分异构体超过35%,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0%。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油溶性成分,实验效果良好,油溶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韩舜愈  宋雪梅  祝霞  尚勋武 《食品科学》2010,31(16):253-257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超临界CO2 萃取燕麦麸皮中燕麦油的最佳工艺技术参数,用GC-MS 分析燕麦麸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CO2 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5MPa、温度35℃、时间3h,所得燕麦麸油澄清透明,呈金黄色,具有特殊的麦香味。超临界CO2 萃取燕麦麸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17.60% 、硬脂酸1.32%、油酸40.15%、亚油酸37.55%、亚麻酸1.89% 和反油酸1.52%;而石油醚萃取燕麦麸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有15.90%、1.67%、38.38 %、41.67%、1.63% 和1.32%。超临界CO2 萃取与石油醚萃取燕麦麸油中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81.11% 和83.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超临界CO2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成分。方法用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提取薏仁米加工副产物糠中的油溶性成分;以提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GC/MS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50℃、时间4.5 h和CO2流量11 mL/min,最佳工艺条件下薏仁米糠油得率17.29%。薏仁米糠油鉴定19种组分,其中油酸甲酯含量最高为50.70%,亚油酸甲酯及其同分异构体超过35%,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0%。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薏仁米糠油油溶性成分,实验效果良好,油溶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吴雨  张淑蓉  钟宁  彭佳莹  钟耕 《食品科学》2014,35(19):77-81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考察米糠水分含量、微波处理时间和微波功率对米糠中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的影响和储藏30 d后酸值变化情况,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工艺参数,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料层厚度为1 cm时,米糠最佳微波处理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28%、微波时间90 s、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后米糠中的过氧化物酶残余相对活力为1.9%,小于最大允许值5%,并在37 ℃的恒温培养箱中储藏30 d后,脂肪酸值为17.5 mg KOH/g,远小于空白组中212.0 mg KOH/g的脂肪酸值。同时,对微波稳定化处理前后的米糠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稳定化处理对米糠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影响较小。微波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米糠稳定性,有利于米糠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李新华  富艳鑫  郑煜焱 《食品科学》2010,31(22):251-254
以米糠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法和酶法对米糠蛋白进行提取。在提取过程中,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料液比、酶用量、时间和温度对米糠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碱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45℃,米糠蛋白提取率可达57.8%。酶法最佳提取工艺为酶用量2%(E/S)、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50℃,米糠蛋白提取率可达3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