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低温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外加营养因子对混菌培养的增殖效果,并采用正交设计对营养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温乳酸菌混菌培养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牛肉膏1%,胰蛋白胨0.5%,K2HPO4·3H2O 0.2%,葡萄糖2.3%,乙酸钠0.5%,柠檬酸钠0 2%,MgSO4· 7H2O0.058%,MnSO4·4H2O 0.025%,吐温-800.1%,土豆汁4%,胡萝卜汁6%,番茄汁8%.在此优化培养基中25℃培养14h后活菌数对数值可达(10.18±0.03) 1g (cfu/mL),与优化前相比,对数值提高了9.18%.  相似文献   

2.
嗜酸乳杆菌NX2-6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对嗜酸乳杆菌NX2-6发酵产细菌素的关键影响因素,即葡萄糖质量浓度、乙酸钠质量浓度、柠檬酸三钠水合物质量浓度及培养时间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对发酵液抑菌圈直径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在葡萄糖质量浓度、乙酸钠质量浓度、柠檬酸三钠水合物质量浓度和培养时间分别为60.0、8.0、5.0g/L和36h时,菌株NX2-6的发酵液抑菌圈直径预测值为21.37mm,验证实验抑菌圈直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9918。优化后培养基与基础培养基相比,发酵液抗菌活性增加约80.0%,由此可见,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嗜酸乳杆菌NX2-6发酵产细菌素条件进行优化是经济有效且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怀丽华  陈宁  白刚  杨文博  李梅 《食品科学》2007,28(12):336-340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为供试菌株,运用响应面法对酶法合成L-半胱氨酸所用酶的生产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TS1138菌株产酶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DL-ATC 、玉米浆、转速和装液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 30、DL-ATC·3H2O 3.0、玉米浆 3.1、尿素 3、MnSO4·H2O 1、K2HPO4·3H2O 3、FeSO4·7H2O 0.01、MgSO4·7H2O 0.5、NaCl 3;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 190r/min、500ml摇瓶装液量 42ml、接种量 10%、产酶培养基初始 pH7.5、培养温度 29℃。在优化条件下进行产酶培养,细胞酶活力达 2255U/ml,比未优化前的 2053U/ml 提高了 9.8%。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香肠乳杆菌FM-MM4(lactobacillus farciminis FM-MM_4)乳酸菌素的产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为考察目标,对香肠乳杆菌FM-MM4所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份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起始p H;在Plackett-Burman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酵母粉、葡萄糖和乙酸钠。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 h、发酵起始p H7,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4.40 g/L、酵母粉4.34 g/L、乙酸钠5.05 g/L,其他成分保持不变。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抑菌圈直径达18.64 mm,较优化前提高了40.13%。  相似文献   

5.
利用Plackett-Burman 方法对影响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各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对产纳豆激酶有显著效应的主要因素是豆饼粉浓度。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培养基中的豆饼粉浓度、CaCl2 浓度、葡萄糖浓度进行优化。所得的最优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 1%、豆饼粉 3%、KH2PO4 0.2%、K2HPO4·3H2O 0.26%、MgSO4·7H2O 0.1%、CaCl2 0.12%。拟合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液的酶活由初始培养条件的约1800U/ml提高到优化后的2226.06U/ml。  相似文献   

6.
乳酸乳球菌L9产类细菌素lactococcin GJ-9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产类细菌素乳酸乳球菌L9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产类细菌素最适培养基为MRS,培养基的最适初始pH值为 6 5 ;产类细菌素最适温度为 32℃ ;0 2 %Tween 80最适类细菌素的产生。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L9产类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为 :大豆蛋白胨 1 %、酵母膏1 5%、葡萄糖 1 2 5 %、K2 HPO40 2 %、NaAc 0 5 %、MgSO4·7H2 O 0 0 58%、柠檬酸三铵 0 2 %、MnSO4·4H2 O 0 0 0 5 %、Tween 80 0 2 % ;初始 pH6 0。经过优化 ,发酵液效价提高了 61 0 7%。  相似文献   

7.
乳酸杆菌SD-22产类细菌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最大量的类细菌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乳酸杆茵SD-22产类细菌素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产类细菌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厌氧培养48h.培养基初始pH6.5,接种量1%,种龄12h.培养基组分的最佳组合为大豆蛋白胨15 g、酵母粉15 g、牛肉膏5 g、葡萄糖2g、K2HPO4 2 g、柠檬酸氢二铵2 g、乙酸钠5 g、MgSO4·7H20 0.58 g、MnSO4·4H2O.0.25 g、吐温-80 2mL,用蒸馏水定客至1 000 mL.在此条件下培养乳杆茵SD-22,抑茵圈直径可达20.12mm.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没有适合黑曲霉产赭曲霉毒素A(OTA)全合成培养基的现状,进行黑曲霉产OTA合成培养基的设计,并优化高产OTA培养条件,以期为黑曲霉产OTA代谢和产毒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通过碳源、氮源的筛选确定黑曲霉产OTA合成培养基的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此培养基在不同时间、pH、温度条件下OTA的产量,确定产OTA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为FeSO4·7H2O 0.01 g/L,MgSO4·7H2O 0.5 g/L,Na2HPO4·2H2O 0.5 g/L,KCl 1.0 g/L,葡萄糖100 g/L,苯丙氨酸0.3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 值为7,培养温度25 ℃,培养时间8 d。在此条件下黑曲霉产OTA产量最高,为4.19 μg/g,菌体生物量为3.4 g。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目的在于优化液体发酵紫绒丝膜菌产紫色素的培养基。利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培养基中的影响色素产量的主要营养素,进而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关键营养素配比的优化。单因素实验表明葡萄糖、KH2PO4、Mg SO4·7H2O的添加量对紫绒丝膜菌的色素的产量影响极为显著,其中葡萄糖表现出负效应,KH2PO4和Mg SO4·7H2O表现出正效应。选取3种显著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经响应面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1.48 g/L、KH2PO4 2.34 g/L,Mg SO4·7H2O 1.84 g/L、Ca Cl2 0.5 g/L,Fe Cl3·6H2O 0.5 g/L、Na Cl 0.5g/L、硫酸铵5 g/L,在此条件下最大响应色素产量值为1.05±0.07 g/L,与预测值0.99 g/L接近。紫绒丝膜菌液体发酵可大量产紫色素,该色素理化性质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响应曲面法优化乳杆菌产细菌素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泡菜可产细菌素的乳杆菌作为实验菌,优化其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以提高其产细菌素的能力。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对乳杆菌产细菌素有显著影响的3个因素,分别为装液量、葡萄糖质量浓度以及蛋白胨质量浓度。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产细菌素能力大小的判断依据,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进一步优化,并对优化的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际值有良好的拟合性,此优化模型可靠。最后确定的乳杆菌产细菌素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30g/L、葡萄糖15g/L、柠檬酸氢二铵2g/L、K2HPO42g/L、乙酸钠5g/L、MnSO4.4H2O0.25g/L、MgSO4.7H2O0.58g/L、吐温800.1%;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25mL、温度30℃、培养时间24h、接种量1%、pH6.0。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细菌素的产量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J2-1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采用静态发酵方式,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乙醇、有机酸及无机盐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葡萄糖、MgSO4·7H2O和酵母粉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分为:葡萄糖80 g/L、酵母粉18 g/L、乙醇2%(V/V)、Na2HPO4·12H2O 3 g/L、乳酸2 g/L、MgSO4·7H2O 0.4 g/L。在此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葡糖醋杆菌J2-1静态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产量达到9.34 g/L,是优化前的1.89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米根霉HB12利用玉米淀粉生产乳酸的发酵条件优化。从土壤中新筛选得到一株以高浓度玉米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米根霉HB12。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g/L)为:玉米淀粉140、NH4Cl 2、KH2PO4 0.3、MgSO4·7H2O 0.3、ZnSO4·7H2O 0.05、CaCO3 80;最佳培养条件为:摇瓶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为2.5×106个孢子,35℃、200r/min培养108h。该条件下,菌株最大产酸量为104.9g/L,产酸速率为0.97g/(L·h),对玉米淀粉的转化率达74.9%,产酸量提高了49.4%。此菌株能够直接高效利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玉米淀粉发酵生产乳酸,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重组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糖蜜0.025g/mL、胰蛋白胨0.015g/mL、MgSO4 ·7H2O与K2HPO4的质量为7:1、FeSO4 ·7H2O 0.5g/L;以葡萄糖氧化酶法为指标测得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250mL、转速200r/min、接种量5%、初始pH 7.0、最佳温度37℃、诱导阶段OD600nm=0.6、诱导温度30℃、诱导时间5h、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浓度1mmol/L。经优化,重组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的酶活力可达950U/mL,比初始条件下提高了近7倍。  相似文献   

14.
选用乳酸菌发酵生产L-乳酸,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nhnken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以期提高L-乳酸的产量。最终确定最优培养基为(g/L),乙酸钠1.69、蛋白胨6.33、酵母膏6.63、葡萄糖30、吐温80 1、玉米浆10、柠檬酸二铵2、KH2PO40.28、MnSO4.7H2O 0.2、MgSO4.7H2O 0.2、CaCO310。在上述条件下,发酵乳酸菌的L-乳酸产量为12.533 g/L,比优化前提高74.07%。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四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为出发菌,通过测定4株菌产酸性能、产酶活力、抑菌性能和抗逆性等,筛选生物学性能最优的丁酸梭菌,并以活菌数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生物学性能最优的菌株为丁酸梭菌BLCC1-0022,其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42%、蛋白胨3.27%、牛肉浸膏3.31%、CaCO3 2.47%、MgSO4·7H2O 0.025%、MnSO4·H2O 0.025%,pH 7.0±0.2。在此最优培养基组成下,按照2%(V/V)接种量接种丁酸梭菌发酵液,37 ℃静置培养24 h,丁酸梭菌BLCC1-0022活菌数达6.721×108 CFU/mL,芽孢率为98.21%,与原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3.22倍、17%。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考察了3种金属离子对低糖酵母发酵活力的影响。首先,采用响应面设计法对酵母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出3个主要因素:镁离子(Mg2+)、锌离子(Zn2+)、锰离子(Mn2+)。在这个基础上应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抽提物(FM888) 10 g/L、蛋白胨(FM318) 20 g/L、葡萄糖20 g/L、六水合氯化镁 6.95 g/L、氯化锌1.78 mg/L、一水合硫酸锰0.069 mg/L。其次,将优化培养基配方应用于低糖酵母发酵,干酵母活力可达426.86 mL/g。经过3次平行试验的验证,实际的平均发酵活力与预测的发酵活力值相近,比优化前提高了24.8%。此研究对低糖酵母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燕  陈芳  李建科  廖斌  涂勇刚 《食品科学》2010,31(23):219-223
探讨韦兰胶的生产条件,主要包括生产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三方面。通过绘制菌体生长曲线,了解此菌种的生长情况,初步确定二级种子的培养时间。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韦兰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酵母膏3g/L、K2HPO4·7H2O 5g/L、MgSO4·7H2O 2g/L、FeSO4·7H2O1mg/L、CaCl2 0.5g/L;此条件下,韦兰胶产率由7.31g/L 上升到17.23g/L。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龄18h、接种量0.5%、装液量40mL(250mL 摇瓶)、初始pH7.0、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h,在此条件下,韦兰胶产率达20.64g/L。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各种营养和环境因素对发酵生产鼠李糖的影响。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 (g/L)为 :NaNO3 4 0 ,Na2 HPO4 ·12H2 O 3 0 ,KH2 PO4 3 0 ,CaCl2 ·2H2 O0 1,MgSO4 ·7H2 O 0 4 ,酵母膏 2 0 ,微量元素A 2mL/L ,pH6 5 ,甘油 3%。最佳培养条件为 :2 5 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 60mL ,接种量为 10 % ,培养温度为 32~ 36℃。文中认为采用休止细胞培养将有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辅酶Q10产生菌R-SL15为实验菌株,为提高其辅酶Q10产量,对其进行培养基优化,得到最优发酵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方法对R-SL15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模型的建立,得出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8.90g/L,酵母粉5.54g/L,(NH4)2SO40.98g/L,KH2PO40.95g/L,牛肉膏6g/L,MgSO4.7H2O0.75g/L,FeSO4.7H2O100mg/L,NaCl10g/L,蒸馏水1L。辅酶Q10产量为51.31mg/L,比优化前的25.74mg/L提高了99.34%。该回归模型高度显著(R2=0.9423),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