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区的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冲积扇砂体是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大,围岩中普遍含有灰岩,使得砂、泥岩速度差异减小,利用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反演的方法不能对储层进行有效预测,同时,因岩性复杂,地震反射特征也呈现多样性,再加上地震分辨率较低,传统的地震相-沉积分析方法应用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应用地震沉积学的关键技术——分频解释技术、地层虚切片技术、相位转换和岩相物理研究对沙四下红色滩坝砂岩储层进行了预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英台-大安地区姚二三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沉积学是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演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层序地层及岩心、钻井测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演分析明确地震响应与砂岩厚度及岩性组合的相互关系,应用90°相位转换、地震属性分析和分频解释等技术手段,在英台-大安地区姚家组二三段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编制的沉积微相图,能够准确地刻画出沉积微相边界.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英台-大安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3.
有关地震沉积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地震沉积学认为地震同相轴具有穿时性。有关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目前所用的主要技术包括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等。本文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初步应用研究后认为:地震相位旋转的角度要根据与目的层位高频层序界面相对应的地震相位来决定,所以相位转换不一定都是90°转换,而且90°相位转换也不能真正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地层切片比时间切片和水平切片更接近于等时,但地层切片技术没有考虑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地层切片的纵向密度以及它所反映的真实信息受到地震分辨率的制约,因此对地层切片所反映的地质信息要进行综合分析;在利用频率信息进行层序解释时,应将分频解释与时频分析技术相结合,这是因为前者侧重于考虑不同频段反映地质信息的差别,而后者则对纵向上的频率变化所反映的地层旋回性给予更多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而出现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思想,但又有着更为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本文对地震沉积学的由来、发展及其概念、内涵与应用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地震沉积学 ——地震解释的新思路及沉积研究的新工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和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岩石学、古地貌学、沉积结构以及沉积演化历史等。地震沉积学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力,其关键技术是层序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地层切片体(等时地质切片)的生成。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历程对地震沉积学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仅仅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其关键技术;对于地震同相轴的穿时性问题,也仅存在于3级或4级层中,并且这种穿时性与“沉积物体分配空间”和“相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地震沉积学在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涉及三项关键技术:①利用90°相位转换技术估计地层岩性;②通过地层切片技术解决同相轴等时分析问题;③采用分频解释技术使地震解释结果的地质意义更加明确。这些技术在处理海相大套沉积以及垂向上变化平稳的河流相沉积问题时效果明显;但对于横向上相变快、纵向上相带窄的陆相沉积地层,应用效果却欠佳。本文在对地震沉积学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地震沉积学在解决陆相盆地沉积问题时所存在的不足及其解决方案,并自主研发了多项有针对性的解释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东营三角洲地震沉积学解释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莺歌海盆地,随着勘探走向中深层和高温高压领域,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常规的亮点、AVO、叠前反演等对储层预测、含气性检测出现了精度大幅降低或失灵的情况。为了研究高温高压地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有效地解决盆地内高温高压储层的预测和含气性检测问题,通过多砂体精细属性分析,总结了影响本区地震响应的6大主要因素,分别是浅层气及泥底辟、泥岩盖层、砂体耦合、储层厚度、储层物性和储层的含气饱和度。研究中采用了岩石物理分析、地震正演、精细建模的叠前叠后反演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各种地震信息的分析,然后将各种影响因素一一剥离,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最后得到不同条件下地震属性异常所代表的储层厚度、物性及含气性等数据,实现了地震信息与气藏信息的有效对应,达到了预测储层及其含气性的目的。实钻结果表明,利用地震信息剥离技术开展的中深层高温、高压储层预测和含气性检测的精度较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已钻2口邻井的电缆测井资料及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孔隙压力预测模型;用电缆测压资料对得到的孔隙压力模型进行刻度,并做出该2口邻井的孔隙压力预测趋势线;在钻井中途利用得到的趋势线和VSP数据对研究井未钻地层孔隙压力进行预测更新,可使研究井的孔隙压力预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目前该方法已广泛推广应用于该海域钻井的孔隙压力预测中。  相似文献   

10.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塌浊积扇的地质特点,依据地震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核桃园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进而,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岩心刻度等工作,开展了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确定了核桃园组多物源供给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滑塌浊积扇的发育明显受控于三角洲的发育演化,明确了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油气关系,指出核桃园组SQ2—SQ4是深凹区岩性油气圈闭的有利勘探层段,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砂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湖底扇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以克拉玛依油田中拐五-八区克81 井东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湖底扇的识别为例,首先,建立湖底扇的地震识别模式,在深湖-半深湖亚相区域,根据地震反射波同相轴的外形反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特征进行湖底扇的识别,再综合运用三维地震多属性分析、谱分解、层拉平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对预测的湖底扇加以佐证,并确定其平面的展布范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LT9 1 1井钻于莺歌海盆地北部斜坡带 1号断裂带。从古生物、岩性、电性、连井地震测线解释、构造、层序界面成因、断陷性质、沉积规律、地震测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 ,指出LT9 1 1井 72 6~ 1 0 2 5m井段属于上渐新统陵水组地层 ,LT9 1地区存在下第三系断陷沉积 ,其上第三系为坳陷沉积。这一认识与研究区沉积发育基本规律相吻合。根据 94G3 50 0等地震测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 ,认为存在两个颇具规模的下第三系断陷 ,两个断陷的接合部位应是找油找气的新领域。在LT9 1地区发现了一批新的地层圈闭、构造圈闭、潜山圈闭 ,这些圈闭均邻近生油凹陷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 ,优选这些目标实施钻探 ,无疑将加快莺东斜坡带的油气勘探进展。图 5参 2 (梁大新摘 )  相似文献   

13.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活动期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天然气探区之一,具有超高温及异常高压的独特地质条件,中央坳陷形成了众多巨型泥底辟构造,根据对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解释,精细研究泥底辟构造分布区的地层结构,分析泥底辟活动期次,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的泥底辟构造发育具有不同期、不同步及纵向叠置等特点,泥底辟活动具有多源、多幕的特征,而多期幕式活动直接导致了油气的的多期幕式充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工业的应用与发展状况。对虚拟现实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虚拟现实地震资料解释平台的设计目标,给出了一种国产化的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由专业软件层、模型数据库层和虚拟现实软硬件系统层等3大部分组成。并对实施该方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的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识别生物礁等复杂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内部储集层结构等细节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的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该技术采用频率-波数域单程波动方程进行地震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记录与偏移前、后的实际地震剖面的主要反射特征,逐次修改地震构造解释模型,从而得到最终的构造精细解释结果。该技术采用频率-波数域单程波场延拓算子进行计算,不仅计算效率高,而且波场模拟记录信噪比高,便于目标地质体有效反射波场特征的对比。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偏移前、后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有助于降低地震构造解释的多解性,获得精细的地震构造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6.
流动单元指标是流动单元的地质及油藏工程特征的综合参数,用它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应用流动单元指标评价了宝产区块的储集层非均质性,认为宝北区块层内非均质性最强的是Ⅰ1、Ⅰ2、Ⅱ1小层,最弱的是Ⅲ1、Ⅱ2小层,层间非均质性最强的是Ⅱ油组,平均非均质性最强的是Ⅰ2、Ⅱ3小层,最弱的是Ⅲ1、Ⅱ小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所面对的勘探开发对象越来越复杂,需要寻找的圈闭越来越小、越来越隐蔽,对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分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潜山储集层作为油气聚集和埋藏的重要场所之一,往往具有丰富的地质储量,但其地质构造情况复杂、裂缝发育,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从而导致潜山油气勘探难度较高。以华北某油田潜山及潜山内幕为研究对象,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之上,通过开展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波吸收系数分析等工作,深入研究了该区潜山及内幕的构造、裂缝发育情况、吸收系数等。研究认为,古潜山裂缝发育、储集性能良好,钻探有利区域应为中高构造部位,并通过进一步研究论证,分别就潜山面及潜山内幕提出了两口滚动开发井井位。  相似文献   

18.
双感应测井反演方法及其在莺歌海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上油气》2005,17(1):21-24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双感应测井反演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莺歌海盆地乐东和东方地区共8口井的资料处理中。利用阵列感应测井数据对该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了验证,并由处理结果分析认为,乐东地区厚层低阻气层主要是由岩性造成的,薄层低阻气层则主要是由层厚造成的;而东方地区厚层低阻气层主要是由岩性和侵入造成的,薄层低阻气层则主要是由层厚和侵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莺歌海盆地CO2分布及初步预测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莺歌海盆地富CO2天然气是泥底辟构造带特有产物,主要分布于该带浅层含气组合体系,且受控于泥底辟发育演化、展布和伴生热流体的上侵活动,其平面分布多具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区分块性特点,纵向总体分布则具分带分层性特征。根据富CO2天然气分布规律,采用地质综合分析类比方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盆地高CO2风险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本区纵向上存在2个低CO2富烃气带,平面上分布有3个低CO2富烃气区,其中尤以超浅层和中深层区带最佳,是近期勘探有利区带。图3参5(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海洋石油》2014,34(1):36-40
时深转换是将地震资料解释成果转化为地质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油田勘探实际资料为例针对几种不同的时深转换方法进行深入讨论。对于常速成图分区分深度进行幂函数拟合是最理想的办法,对于变速成图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不同的资料特征和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变速成图方法。通过变速成图计算误差的对比阐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而根据不同的地质及地震反射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深转换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