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可划分出6个沉积层序和2个构造层序,下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Ⅰ~Ⅳ,上部构造层序包含层序Ⅴ~Ⅵ。在6个沉积层序中,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并识别出湿地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正常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湖、浅湖等沉积环境。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发育有南、北两个物源区,层序I,北物源充足,形成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Ⅱ~Ⅲ,湖盆扩张,北物源总体退却,形成了曲流河-正常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层序Ⅳ~Ⅴ,受南物源控制形成小型曲流河三角洲;至层序Ⅵ,盆地急剧萎缩消亡,形成广布的曲流河沉积。昌吉凹陷及斜坡区的含煤地层,尤以层序Ⅲ湖侵泥岩最具生烃潜力,彩南及斜坡区层序Ⅲ曲流河、三角洲砂体为主要储层,三台及北三台地区油气储层主要为层序Ⅱ,Ⅲ,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层序Ⅵ曲流河道砂坝。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层序构型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分析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中生界下白垩统地层从沙河子组到泉头组(K1sh-K1q1)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根据其构造演化特征,将5个二级层序划分为断陷型、断坳转换型和坳陷型三类。研究表明,构造运动控制了松辽盆地南部的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特征为火山岩-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扇三角洲-湖泊-水下重力流、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水下重力流组合,以及曲流河-辫状河组合。该区的碎屑岩储集体(层)主要包括沙河子组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体、营城组的冲积扇体系储集体、登娄库组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储集体以及泉一段的曲流河沉积体系储集体。储集层岩性主要以含砾中、粗砂岩和中、细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油气显示多存在于细砂岩中。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梨树凹陷泉头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松辽盆地梨树凹陷泉头组主要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浅水湖和滨浅湖等沉积相,盆地的轻微振荡性升降使其沉积演化可分为 4个时期,早期 (泉一段)是断陷沉积向坳陷沉积转换的过渡时期;中期 (泉二段)由于盆地沉降速率大,河流冲积作用弱,发育了大规模的浅水湖,沉积环境由浅水湖、洪泛洼地和少量曲流河组成;晚期 (泉三段-泉四段中期)区域沉积变缓、河流作用再度增强,形成十分发育的储层段;末期 (泉四段晚期)受全盆地发展影响,松辽大湖盆形成雏形并开始扩展。泉头组的沉积演化经历了河流冲积平原沉积的完整沉积序列,代表了松辽盆地断坳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等研究表明,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划分具有四分性特征。印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冲积—河流环境下.准层序组边界主要依据较大规模河流底冲刷及厚层粗碎屑沉积、相对稳定的泥岩及古土壤、岩性组合及其测井响应等识别;有时,准层序组的边界与层序边界相一致,据此可将新近系分为10个准层序组。济阳坳陷新近系的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研究表明,济阳坳陷新近纪由早至晚经历了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辫状河—低弯度曲流河过渡体系和高弯度曲流河—泛滥平原沉积体系3个阶段,主要相类型有冲积扇相、辫状河及曲流河。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盆地共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冲积平原、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等沉积相。岩性上冲积扇以砂砾岩为主,辫状河以含砾砂岩、中细砂岩为主,三角洲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冲积平原、滨浅湖及半深湖则以泥岩为主;底砾岩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及冲积平原沉积。清水河组、呼图壁河组、胜金口组—连木沁组各个沉积时期,均发育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东沟组沉积时期,辫状河、泛滥平原发育。清水河组、呼图壁河组三角洲砂体为盆地白垩系的有利储层及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开展春光探区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等4种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结合春光探区各层系古地貌特征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各层系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春光探区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了各层系有利沉积相带。结合春光探区油气成藏特征,最终确定了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的冲积扇沟谷砂体、沙湾组河道砂体侧缘尖灭带、古近系滩坝砂体和白垩系扇三角洲地层超覆/剥蚀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晚第三纪为北缓南陡的"箕状"坳陷,沉积体北薄南厚,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发生明显的错位.其内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冲积-湖泊相碎屑沉积体,可识别出曲流河相、辫状河相、冲积扇相、曲流河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湖泊相等7种相类型.坳陷西南缘广泛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扇三角洲相及曲流河三角洲相;曲流河相及曲流河三角洲相分布在东北缘,辫状河相、冲积扇相及扇三角洲相分布在西南缘.  相似文献   

8.
哈密坳陷三叠系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综合地震、测井、沉积和古生物等资料对其进行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将其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分别由3个体系域组成,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哈密坳陷三叠系主要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沉积相,其中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主要的储集体发育相带,湖泊相是有利的烃源岩和盖层发育相带。早、中三叠世哈密坳陷中南部缓坡带广泛发育辫状河相,北部、西北部主要发育曲流河相;晚三叠世黄山街组和郝家沟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克拉玛依组沉积晚期哈密坳陷北部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0.
综合露头、测钻井资料的对比,建立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南天山和西昆仑山前带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和区域性沉积相突变界面将研究区白垩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依据沉积相变化、地层叠加样式的转换面以及沉积旋回结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通过区域内野外露头和单井等资料的分析,共识别了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等5种主要沉积相。系统地编制了各层序的沉积体系展布图,揭示了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及纵向演化。研究表明,白垩纪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沉积范围和沉积体系有明显变化。沉积范围先由山前带向盆内扩展,反映了研究区整体上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海进事件。沉积体系的演化整体上表现为陆相—海相沉积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以岩心观察为基础,通过区域地质、古生物、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对西湖凹陷花港组下段沉积相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花港组下段发育曲流河扇、辫状河扇、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4种相类型,凹陷西北部发育曲流河扇沉积,凹陷东北部发育辫状河扇沉积,中南部广泛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建立了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下段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 The Sunda basin covers about7,000km2.Its maximum thickness at the depocenter is around16,000feet(5,000m).It has a north-south direction strike(Fig.1).The basement rock is believed to be Cretaceous granodiorite,metabasalt,mica schist and limestone(Tonkin and Himawan,1999).The basin began to take the shape at the Paleocene-early Oligocene,due to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with the Eurasian plate(Hall,1997;Howells,1997).This collision produced the major NW-SE stress s…  相似文献   

13.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 14 井区盒 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 14 井区盒 8 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 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 3 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 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古生界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含气层系,天然气的聚集受相带的控制,其主产层均为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曲线等的综合分析,将区内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分析表明,研究区两类三角洲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测井曲线等方面存在差异。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下部盒8、盒9段气层组,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早二叠世山西组山2段气层组,以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勘探实践表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对于研究区天然气的富集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山2段气层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利储集相的寻找,同时兼顾盒8、盒9段气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湖相沉积受盆缘冲积扇控制明显,发育有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南北山前带向沉积中心依次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构成,分布在研究区西北库车坳陷附近。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期气候炎热干旱、湖盆水体浅,地层含砂率高。湖侵期,湖盆边缘沉积的地层厚度远大于湖盆中心区域沉积的厚度;湖退期,正好相反。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从湖侵到湖退,东北部仅受北侧古天山隆起单一陆源沉积物影响,南部仅受南侧东昆仑—阿尔金隆起影响,而中部地区由单一物源控制逐渐变为多物源影响。因此,湖退期在湖盆中部沉积的地层也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广泛发育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在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旋回、沉积背景及岩电组合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但可以根据陆上沉积组合来区分。这两种粗碎屑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集油气潜能,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若参 1 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沉积相,可以分为曲流河相、冲积扇相、湖水改造冲积扇相和滨浅湖亚相。根据构型要素分析法,划分出10种主要典型岩石相。其中Gm1为褐红色块状砾岩,复成分,粒度为细—粗砾,分选、磨圆差,主要为杂基支撑;Gm2为褐色块状砾岩,复成分,粒度为细—中砾,分选和磨圆一般—差,主要为颗粒支撑;Gm3为灰绿色、橘红色块状细砾岩,分选、磨圆较好,颗粒支撑。Gm1和Gm2沉积期,多处发育震积构造。中—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北天山构造活动,盆地快速充填,可容纳空间减小,上侏罗统齐古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受蒙古—鄂霍次克洋快速闭合的影响,张性环境演变为局部挤压环境,北天山继续构造活动,盆地收缩,可容纳空间减小,盆地边界由早—中侏罗世的中天山退至北天山,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沉积期,准噶尔盆地南缘广泛发育褐红色冲积扇沉积,侏罗纪盆地充填结束;在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沉积期,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完成,构造相对稳定,盆地扩张,可容纳空间增大,大范围快速湖侵,气候转为湿润,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湖水改造冲积扇沉积,之后广泛发育滨浅湖沉积,发育灰绿色、橘红色滨湖砾岩及细粒沉积,白垩纪盆地充填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