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参芪益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益心方,观察2组患者的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平方根(RMSSD)、相邻R-R差 50 ms的百分比(PNN5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P 0. 05)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有效率(P 0. 01)高于对照组,治疗组SDANN、PNN50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SDNN、RMSSD和PSQI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1)。结论:参芪益心方能增加CHF伴失眠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率变异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利水等中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善及不同中医证型HRV各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5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HRV时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与全程记录中每5 min 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全程记录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与总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但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各中医证型组中,SDNN与SDANN在气阴两虚血瘀与气虚血瘀水停两型中均较心肾阳虚血瘀型升高(P<0.01),但气阴两虚血瘀型与气虚血瘀水停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SSD与PNN50在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可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RV改善更为显著;HRV部分指标进一步研究和细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辨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冉旭  陈立  吴伟 《新中医》2012,(7):13-1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每天2丸,每天3次,口服3月。结果: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SDNN、RMSSD及PNN50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增加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PCI术后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就诊的PCI术后室性早搏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即室性早搏次数、平均心率,心率震荡(HRT)[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HRV)[正常两个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血清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室性早搏次数、平均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O较治疗前降低,TS、SDNN、SDANN、RMSSD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TO低于对照组,而TS、SDNN、SDANN、RMSS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  相似文献   

5.
林婉 《新中医》2016,48(7):5-7
目的:观察益心补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心脾两虚型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益心补脾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改善情况,同时观察2组治疗后HRV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间期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补脾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升高HRV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米力农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CH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米力农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2组疗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末径(LVEDD)]、血清生化指标[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率变异性指标[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百分比(PNN50)、低频带(LF)]。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2组LVEF、CI、SDNN、PNN50、LF均升高(P<0.05),LVEDD、hs-CRP、IL-8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米力农治疗CHF疗效确切,能够提高心功能,降低血清hs-CRP、IL-8水平,改善心率变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呼吸六字诀结合心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心肺功能障碍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心肺训练及呼吸六字诀训练,训练12周后采用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观察2组心功能变化,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评估2组肺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FMA)评定2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2组SDNN、RMSSD、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六字诀结合常规心肺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乌梅丸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的变化情况及心率变异性(HRV),记录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HRV各参数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观察组HRV各参数提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能减少室性早搏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HRV各参数,对室性早搏和冠心病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十味温胆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气阴两虚兼痰浊壅盛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痰浊壅盛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美托洛尔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十味温胆汤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超过50ms百分比(PNN50)]、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P<0.05).2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PNN50、LVEF、SV、C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十味温胆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气阴两虚兼痰浊壅盛型心律失常可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提高心功能,降低症状积分,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益心定悸方辅治室性早搏疗效及对左心室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心内科室性早搏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定悸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功能、心率变异性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7%、78.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V)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24h窦性心博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差值50ms个数占总窦性心博数之比(PNN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心定悸方辅治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室性早搏发生频率,提高左心室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水平,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通口服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常通口服液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观察常通口服液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甲醛性足肿胀以及棉球肉芽肿的影响.结果:常通口服液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并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甲醛性足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常通口服液对急、慢性炎症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榴为药食同源的药材,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和生理作用。因此,近年来对石榴的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重视。在我国石榴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目前国内学者对石榴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石榴多酚类或黄酮类的提取工艺报道、化学成分分离和体外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石榴中单体化合物抗肿瘤的研究方面报道较少。石榴中存在多种药效活性成分,包括鞣花酸、安石榴苷、没食子酸、石榴皮鞣素、石榴酸等。本文对其抗肿瘤作用药效成分单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石榴抗肿瘤作用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留针考略     
对《内经》及现代医家临床文献进行探讨,发现留针时间目前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常见病的留针时间设计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针刺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系统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径。方法:搜集近10年来有关针刺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针刺可以调节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酶的生成,改变组织的超微结构、细胞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等。结论:针刺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然而在充分证明针刺作用的基础上,尚未形成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祛风湿类中药蚕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研究蚕砂水提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模型考察蚕砂水提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蚕砂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跖肿胀,还显著减轻由醋酸引起的疼痛,提高热板实验中小鼠的痛阈值。结论:蚕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中风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性。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21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8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疗效、神经功能等指标影响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Fugl-Meyer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环境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研究组基本痊愈率30.56%、总有效率84.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73.15%(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余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助针灸治疗中风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和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8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共获得四组不同搭配,每种搭配施以不同处理方案,观察其多伦多临床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多伦多评分比较,治疗前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1B1、A1B2、A2B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因素(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B因素(针灸治疗)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分析z=53.225,P=0.000);A1B1组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与A1B2、A2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2A2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 因素、B 因素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A2B2相比,A1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还是针灸治疗对周围神经病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者联用效果更佳。两种方法结合,多途径多方法综合处理,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β—EP与DynAl—1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镇痛机制的影响。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监测各组大鼠垂体、下丘脑及异位内膜的p—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DynAl—1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β-EP及DynAl—1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针利治疗组其β-EP及DynAI—13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EP和DynAl—13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医"效"的记述、中医"效"是实效、中医对"效"的尊崇、中医创新与对"效"的否定、中医"效"与中医理论的依存、中医"效"的临床实践、中医"效"的求证、中医"效"对现代医学的启迪及中医的发展与阶段性"效"的总结9个方面对中医"效"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中医"效"最终能得以合理、可信、科学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