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新型高效药剂,进一步明确扬穗+力承组合、麦甜+麦甜伴侣对上述小麦两种病害防控效果和先正达方案对小麦品质、产量提升效果,笔者在如皋市丁堰镇新堰村开展了施用不同药剂组合的药效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先正达方案(T2 T3 T4)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病指防效均达到99%以上,27.5%麦甜预混剂80ml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佳,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95%和95.39%,同时有一定程度增产提质效果,此试验结果可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优化小麦赤霉病控制技术,特在‘扬麦20’‘扬麦15’上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田的小麦赤霉病在自然情况下属中等偏轻发生程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论是中抗赤霉病还是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均是麦甜组合和乐麦宝两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能明显提高小麦实际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展示扬彩、"麦甜+麦甜伴侣"对小麦赤霉病、小麦落黄、产量CE等综合效果,受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植物保护站在涟水县朱码街道余东村对麦甜组合以及涟水县常用防治赤霉病药剂进行了药效示范,总结出小麦扬花期用"麦甜+麦甜伴侣"或48%氰烯菌酯·戊唑醇可以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同时有一定增产效果,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小麦赤霉病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提高小麦赤霉病监测预警自动化水平,在富平县流曲镇臧村开展小麦赤霉病远程监测预警与人工自防对比试验,以检验小麦赤霉病远程监测预警仪器防治大田赤霉病的准确性与实际可操作性。通过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准确,适宜在本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凤台县地处沿淮,是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2017年,凤台县植保植检站开展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发布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20.98%,试验田小麦品种烟农19实际发生赤霉病病穗率为29.20%,预测准确度为100%。建议加快该系统在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区县推广使用,以加快安徽省现代化测报工具的推广使用进度,提高测报工作效率,减轻基层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分析比较了不同药剂单用及组合使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齐穗后见花5-10%及间隔5-7天左右总共用药2次,麦甜(20%氟唑菌酰羟胺)+麦甜伴侣(25%丙环唑)防效优于其他药剂,防效达到87.1%,并且实粒数增加以致达到总体增产的效果,出于成本经济考虑,也可在初花期使用1次麦甜(20%氟唑菌酰羟胺)+麦甜伴侣(25%丙环唑)以上两者都可在今后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17种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中筛选出效果更好的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25%丙环唑悬浮剂600 mL/hm~2(麦甜)、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900 mL/hm~2、30%丙硫菌唑悬浮剂675 m L/hm~2、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2 100 mL/hm~2、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900 g/hm~2、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75 m L/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次之。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药剂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呕吐毒素的控制效果,选用中抗赤霉病品种‘扬麦20’和中感赤霉病品种‘扬麦25’,用不同药剂进行赤霉病防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扬麦20’和‘扬麦25’上,每667 m2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0 mL+250 g/L丙环唑EC 35 mL(麦甜组合)、40%丙硫·戊唑醇SC 40 mL、48%氰烯·戊唑醇SC 50 mL防治2次后,对赤霉病和呕吐毒素的控制效果均较理想;而每667 m2用45%戊唑·咪鲜胺SC 30 mL防治2次,对赤霉病的防效较差,故不建议在赤霉病重发年份使用该药剂。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癌症”,不仅造成严重减产,产生的毒素还会危害人畜生命健康,科学防控好赤霉病意义重大。麦甜(氟唑菌酰羟胺)作为一种新型吡唑羧酰胺类杀菌剂,于小麦扬花初期、盛期喷施两次麦甜组合对小麦赤霉病防效优越,药后21d调查,麦甜组合处理区病穗率为3.84%,较常规处理区低14.09%;病穗防效85.2%,较常规处理区高2.94%;病情指数1.4,较常规处理区低29.29%;病指防效89.03%,较常规处理区高5.39%;增产效果明显,组合区每667㎡有效穗较常规对照处理区高3.7万穗,实测千粒重高0.28克,组合区实测产量较常规对照区高23kg/667㎡。  相似文献   

10.
1%申嗪霉素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阜南县小麦穗期主要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30%以上。为筛选控制其发生流行与为害的有效药剂,进行了1%申嗪霉素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120ml/666.7m2处理区药后20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5.7%,明显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1%申嗪霉素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赤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一元二氧化氯高稳液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控效果、并明确其施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喷雾法、通过设置不同剂量与施用次数在湖南桃江稻瘟病圃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一元二氧化氯高稳液750 ml/hm2、1000 ml/hm2剂量喷施5次或7次对水稻穗颈瘟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1000 ml/hm2剂量喷施5次的防效最佳、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其防效与增产率分别达69.40%、55.21%,皆高于对照药剂40%稻瘟灵乳油1125 ml/hm2剂量喷施4次的防效与增产率,但其差异都不显著。因此,一元二氧化氯高稳液在穗颈瘟防控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推荐剂量为1000 ml/hm2,施用次数为3~5次,具体根据品种抗性、环境与气象条件确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背景] 黄芩是我国重要中药材,人工种植模式下杂草防除困难,且目前没有登记的专用除草剂。[目的]筛选出适用于黄芩田防除一年生杂草的除草剂品种或组合。[方法]通过调查黄芩田杂草种类、数量,并针对主要杂草,从13种有代表性的茎叶处理除草剂中筛选出对黄芩安全性好的品种进行防效试验,确定除草效果及用量。[结果]60g/L烟嘧磺隆OD 750ml/hm212%砜嘧磺隆OD 120ml/hm2187.5ml/hm2以及10.8%精喹禾灵EW 450ml/hm2675ml/hm21350ml/hm2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375ml/hm2450ml/hm2900ml/hm2等处理对黄芩安全,鲜重抑制率-1.35%--17.96%;480g/L灭草松AS等其它药剂、处理的黄芩植株全部或多数枯死、植株弱小发黄,对黄芩不安全。12%砜嘧磺隆OD 120ml/hm2187.5ml/hm2240ml/hm2375ml/hm2处理药后30天对黄芩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的总体株防效为84.08%-90.55%,鲜重防效为89.30%-95.38%;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总体株防效为54.90%-73.20%,鲜重防效为60.16%-78.52%。10.8%精喹禾灵EW 450ml/hm2675ml/hm2处理对黄芩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0.20%-95.42%,鲜重防效为93.19%-97.00。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375ml/hm2450ml/hm2处理对黄芩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95.42%-99.35%,鲜重防效为97.23%-99.54%。[结论]可以使用12%砜嘧磺隆OD 120-187.5ml/hm2防除黄芩田以反枝苋、马齿苋、牛筋草等为主的一年生杂草,对黄芩安全。禾本科杂草群体较大时,加入10.8%精喹禾灵EW 450-675ml/hm2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375-450ml/hm2,以增加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华北小麦和玉米田已发表文献分析,明确不同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及氮素调控措施对土壤N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减少氮肥用量并调整基追比有助于减少土壤N2O排放;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土壤N2O的减排效果均较好。兼顾华北粮田N2O减排和作物产量,小麦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67~174 kg·hm-2,基追比1∶1,添加DCD,土壤N2O总排放量为 0.31 kg·hm-2,籽粒产量6200 kg·hm-2以上;玉米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77~181 kg·hm-2,基追比2∶3~1∶2,添加DCD,土壤N2O总排放量1.70 kg·hm-2,籽粒产量9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植保无人机水稻田间农药喷施的作业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测试和对比电动单旋翼与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间的作业效果。【方法】测试的植保无人机为HY-B-15L型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机)和MG-1S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多旋翼机)。以一定比例的罗丹明B与善思纳米农药的混合溶液作为喷施溶液,通过改变无人机作业高度和农药喷洒量进行田间喷施试验,采用荧光示踪剂法和水敏纸图像分析法获得2种无人机在不同喷施条件下喷施的雾滴在靶标上的沉积效果。按田间药效调查准则,调查不同处理下的纳米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无人机喷施的雾滴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随农药喷洒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农药喷洒量为66.67和100.00 mL·hm~(–2)时,单旋翼机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喷洒量为46.67 mL·hm~(–2)时的分别增加了48.50%和137.73%,多旋翼机分别增加了66.60%和111.88%。作业高度影响了无人机喷施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当作业高度由1.5 m增加至2.5 m时,单旋翼机喷施的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分别降低了19.3%和53.6%、多旋翼机分别降低了48.7%和22.9%。在4种喷施条件下,单旋翼机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多旋翼机同条件下分别高出85.8%、26.5%、59.4%和123.4%。单旋翼机在1.5 m和4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细菌性条纹病及稻瘟病5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7.63%、76.67%、84.08%、59.26%和82.33%;多旋翼机在1.5 m和6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上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6.54%、78.62%、89.47%、66.67%和83.33%。【结论】2种植保无人机由于旋翼风场不同,导致雾滴沉积效果不同,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效果更好;2种无人机喷施的农药最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且防治效果均达到国家防效标准。  相似文献   

15.
肥料运筹和覆膜对小麦营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优质小麦贵农18号为材料,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分析了肥料对覆膜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对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和籽粒产量、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等施肥条件下,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含量都随之增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相同施肥用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高达10.4%,植株氮、磷、钾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氮肥施肥量为N 270 kg·hm-2,且于前期一次性施肥是实现覆膜小麦超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索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品质、保护酶活性及籽粒硒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量和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对照(T0)、16.96g·hm~(-2)Na_2SeO_3(T1)、33.92 g·hm~(-2)Na_2SeO_3(T2)、67.84 g·hm~(-2)Na_2SeO_3(T3)、135.68 g·hm~(-2)Na_2SeO_3(T4)、271.36g·hm~(-2)Na_2SeO_3(T5)),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供硒水平对不同品种谷子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外源硒叶面处理谷子,不同生育期SPAD、POD、SOD、MDA、GSH和GSH-Px等6个生理生化指标,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并且除MDA外,其他均主要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3处理达到最大,抽穗期SOD、POD、GSH-Px的活性、GSH含量和SPAD分别比对照增加18%、44%、94%、97.4%和9%,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谷子籽粒硒含量,并且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均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时间对籽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不同品种同一时期表现为晋谷50长农35冀谷20。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T3处理,晋谷50籽粒硒含量达到0.297 mg·kg~(-1),比对照增加8.6倍。叶面喷施硒可以提高谷子粗蛋白、脂肪、赖氨酸和叶酸等营养品质的含量,不同喷施时期不同品种谷子粗蛋白、赖氨酸和叶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表现为T3处理增加最多,最高增加了13.9%、17.9%和7.5%。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以T3处理达到最大,之后为减小趋势。抽穗期T3处理晋谷50、冀谷20、长农35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7%和1.2%。【结论】适量的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提升、营养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食品谷子的生产。综合分析,抽穗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 g·hm~(-2)为谷子叶面喷施硒的最佳施用期和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串珠藁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串珠藁本在甘肃高寒阴湿区的分布、危害情况。经室内外研究,摸清了其生育期,块茎状节休眠习性与抗逆能力,田间出苗规律及开花,结实习性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水氮运筹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产量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灌水(W)和施氮量(N)对大穗型品种豫麦66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两品种穗数及穗粒数均有促进作用,以W2(灌两水)、W3(灌三水)和N2(225 kg/hm2)、N3(300 kg/hm2)处理较高.氮肥对千粒质量的影响豫麦66为以N2处理最高,继续增施氮肥反而降低,而豫麦49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豫麦66灌水次数与千粒质量间呈负相关,而豫麦49的为正.两品种产量表现为W2>W3>W1(灌一水)和N2>N3或N1(150 kg/hm2)>N0(0 kg/hm2),W2N2处理为最佳水氮组合.根据水氮投入和产量结果建立产量与氮肥和灌水的回归方程,水氮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氮素效应大于水分.豫麦66表现出水氮正交互效应,而豫麦49为负.在拔节期灌一水,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90.8 kg/hm2和373.8 kg/hm2,其产量分别为5 773.2 kg/hm2和7 259.7 kg/hm2.在灌二水下豫麦66和豫麦49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2.5 kg/hm2和325.4 kg/hm2,产量为6 055.3 kg/hm2和7 633.1 kg/hm2,继续增加灌水,由于水氮投入增加和产量降低而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应依据当地生产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有机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太湖地区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进行温室效应估算。结果表明:在稻麦轮作季,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整体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稻季,有机种植土壤CH_4排放总量为195.56 kg·hm~(-2),显著高于常规种植(119.77 kg·hm~(-2)),而CO_2和N_2O排放总量与常规种植无显著差异;在麦季,有机种植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总量分别为12 554.92、1.44 kg·hm~(-2)和7.02 kg·hm~(-2),常规种植土壤分别为8 096.61、2.67 kg·hm~(-2)和6.74 kg·hm~(-2)。稻季有机种植土壤温室气体GWP和GHGI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而在麦季常规种植较高。在整个稻麦轮作季,有机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GWP和GHGI分别为6 501.69 kg CO_2-eq·hm~(-2)和0.44 kg·kg~(-1),显著高于常规种植模式(4 745.38 kg CO_2-eq·hm~(-2)和0.37 kg·kg~(-1))。有机种植模式在稻季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无明显优势,但是有利于麦季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25g/l氯氟吡啶酯EC在推荐剂量下,防除直播水稻田杂草效果、杀草谱,安全性及施药技术等指标,采取茎叶喷雾施药、定期调查的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氟吡啶酯杀草谱主要包括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但对千金子无效;施药时间为直播水稻4~6叶期,推荐剂量为15~30ga.i./hm2,施药后25d对阔叶杂草综合防除效果达100%,与氰氟草酯混合使用,对千金子防效更好。建议在直播稻4~6叶期,25g/l氯氟吡啶酯EC22.5~30ga.i./hm2+100g/l氰氟草酯EC100~150ga.i./hm2混合喷施可以有效防除直播稻田杂草危害,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