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杨建  秦海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06-570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避开功能性滤过泡,保持已有的滤过功能,对26例(28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颞侧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2 a,分析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26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6 17例(17眼),占60.72%;0.3~0.5的9例(9眼),占32.14%;≤0.1的2眼,占7.14%。平均眼压2.8 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疤痕化。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取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可提高视力,同时保护滤过功能,强调对角膜内皮保护及防止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手术方法、技巧,手术对眼压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4例(46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后反应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本组44例(46眼)中,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眼术后5 d内发生高眼压,经药物治疗,眼压恢复正常;其余38眼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地保护青光眼滤过泡,对眼压无特殊影响,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马翔  沈念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1):127-12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经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5例37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37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33眼(89.19%)视力≥0.3。眼压较术前下降,功能性滤过泡无瘢痕化。虹膜反应、角膜水肿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手术效果 ,及对术后并发症处理的体会。方法 :对2 5例 (2 8眼 )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 ,行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除 3眼术后第一天出现一过性眼压增高 ,其余术眼术后眼压均有所下降 ,随访时矫正视力≥0 .5者 2 3眼 (占 82 % ) ,视力 <0 .1者 3眼 (占 10 .7% ) ,为绝对期青光眼患者。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虹膜炎症 ,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结论 :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和预防术后眼压升高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6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4眼(6.56%),0.1~0.5者34眼(55.74%),≥0.6者23眼(37.70%)。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平均1.94±0.8kPa。无一例出现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术后前房虹膜反应经局部用药一周后均能恢复。分析认为:联合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的情况下,联合手术明显较分期手术优越。  相似文献   

6.
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20例(13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有滤过功能的白内障患者施行表面麻醉、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1.0以上者12眼,0.5~1.0者48眼,0.3~0.5者29眼,0.1~0.3者20眼,低于0.1者11眼。平均眼压14.57mmHg,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瘢痕。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显著提高视力、避免医源性损伤对滤过和眼压的影响及恢复眼前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9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97眼)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8眼(8.2%),0.1~0.3者9眼(9.3%),0.3~0.5者30眼(30.9%),0.5以上者50眼(51.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97眼的眼压均在12~18 mm Hg。术后前房深度在3.03~4.12(3.99±0.58)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97只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微切口(1.8m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收治84例(92眼)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用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同时对患者实行系统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随访3个月,92眼中,87只眼(94.6%)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余5只眼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青光眼术后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给予患者系统的优质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反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5例(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反小梁咬切术.[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矫正视力为0.05~1.0,其中视力<0.1为8眼(21.05%),0.1~0.5为24眼(63.15%),>0.5为6眼(15.80%),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正常范围,平均为(15.23±3.4)mmHg.术后角膜水肿8眼(21.05%),色素膜炎4眼(10.52%),全组无明显浅前房者.[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反小梁咬切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行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方法 对36例(42 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眼压无升高,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虹膜损伤、前房出血、前段葡萄膜反应等.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同时保护了原有滤过泡功能.  相似文献   

11.
347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47例(486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379眼,占77.98%;0.3~0.5者58眼,占11.93%;0.1~0.3者34眼,占7.00%;0.1者15眼,占3.09%。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或大于0.5者392眼,占80.66%;0.3~0.5者52眼,占10.70%;0.1~0.3者28眼,占5.76%;0.1者14眼,占2.88%。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性炎症、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及虹膜红变。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在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实施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手术技巧的要求比普通白内障高,否则并发症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平衡盐液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优越性、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0眼)进行该联合手术的病例,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随访3~72个月,术后视力提高36眼(90%),视力无改善4眼(10%).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5者20例(50%),0.3~0.5者7例(17.5%),0.1~0.3者9例(22.5%),<0.1者4例(10%).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前房反应、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角膜上皮缺损、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及黄斑视网膜前膜等.[结论]该联合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显著.影响术后视力的最主要因素为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眼外伤的程度,所以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病人和手术医师熟练慎重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方法筛选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病人30例(30只眼),行单纯白内障手术12只眼(其中白内障囊外摘除术6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6只眼),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8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2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6只眼)。一期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只眼。结果术后27只眼(90.0%)眼压正常,3只眼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方可控制眼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28只眼(93.3%),矫正视力≥0.3者占66.7%。结论尽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可以提高视力和控制眼压,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6-2010-06于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9眼),男15例(18眼),女18例(21眼),年龄59~83(75.63±3.05)岁.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于术前术后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周边前房深度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术眼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增加,29只眼(74%)房角完全开放,36只眼(92.3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减低眼压,提高视力,开放房角,是安全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囊袋张力环在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12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行囊袋内植入张力环联合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月,12例人工晶体均正位,眼压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0.6以上6眼,0.4—0.5者3眼,0.3以下者3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能够保持白内障手术时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拓宽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用范围,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采用经上方巩膜瓣下非穿透小梁切除结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治疗,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状态及并发症。随机选用同时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术患者29例(29眼)做对照。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眼压、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滤过泡形成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满意,手术后反应轻,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6例(8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切口大小分为研究组(39例,44眼)与对照组(37例,42眼).研究组行1.8 mm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照组行3.0 mm标准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有效超声乳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或不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56例68眼,随访3~5年,观察其视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99.8%的患儿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5者占57%,主要并发症有葡萄膜炎、角膜水肿、后囊膜浑浊、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体移位等。【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儿童白内障远期疗效可靠,但术后青光眼,虹膜炎的发生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表面麻醉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对205例(252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随访3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1周、3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的分别为180眼(71.43%)、217眼(86.11%)、219眼(86.90%)。结论表面麻醉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快且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表面麻醉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进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对81例96眼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实施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结果:麻醉效果Ⅰ级68例(70.82%),Ⅱ级24例(25%),Ⅲ级4例(4.26%)。术后矫正视力<0.1者13眼(13.51%),0.1~0.4者37眼(38.57%),0.5~0.9者38眼(39.62%),≥1.0者8眼(8.34%)。术后第1天11眼发生暂时性高眼压,经用药物或眼球按摩后均恢复正常;6眼发生Ⅰ~Ⅱ度浅前房和低眼压,经散瞳和加压包扎后恢复正常。结论:表面麻醉对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