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闭式输液方法,临床上早已应用。但在战争情况下,由于短时间内大批伤员,特别是失血性休克伤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老山地区作战的救治过程中,根据瓶式和袋式输液的不同情况,采用就便器材,自制了两种闭式输液加压装置。经过实战对250例失血性创伤性危重伤员快速输液的证明,效果很满意,节省了人力,节省了时间,使输液速度比原来加快了七倍,是野战条件下对大批伤员快速输液的较好的简便加压装置。  相似文献   

2.
创伤休克,特别是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创伤早期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急救网的建立,快速后送和加强护理单位的出现,使不少危重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是在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的医院前处理方面,除了现场开始输液和迅  相似文献   

3.
李秀英 《工企医刊》1996,9(2):98-98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常因血源缺乏而失掉抢救时机。目前在无急诊输血条件下,主张早期超量补液扩容,纠正休克及时手术止血。1992年8月至1995年2月我们应用超量补液扩容,专人床旁护理抢救重度失血性休克16例。现将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作一介绍。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5例。年龄6—48岁。入院时均属重度休克,神志淡漠或不清,收缩压0—9kPa,脉搏细数或摸不清,心率130次/min以上,血红蛋白4—6g%,急性失血量达40%以上,入院后经专人床旁护理观察,超量补液,13例于3小时内休克纠正,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研究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补液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补液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100mg5%氯化钠治疗。结果:实验组病死率(17.5%)、萼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以及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早期高渗盐水补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1984年4~7月收治85例创伤性休克。其中38例为中、重度休克(中度23例,重度15例)在扩容的同时,采用大剂量多巴胺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1.所有中、重度休克伤员,均采用边手术边抗休克治疗。2.绝大多数伤员均建立两根输液通道:一根为专门扩容;另一根为使用多巴胺专用。3.将多巴胺溶于平衡液或5%葡萄糖盐水中,配制成20~60mg的溶液。根据血压的变化调节液体的速度及浓度,将收缩压保持在90~110mmHg之间为准。  相似文献   

6.
潘雪勤  杨华 《职业与健康》2003,19(9):172-173
外伤性失血性休克是由于较大或较多的血管破裂失血造成 ,病情十分凶险危急。尤其是重度失血性休克的病人 ,稍有延误即可导致死亡。熟练的掌握外伤性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 ,对抢救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急救中心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进行院前抢救外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 5 3例 ,除 2例在救护车到达现场时已无自主呼吸 ,瞳孔散大 ,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均在院前实施有效抢救后顺利送入病房。1 临床资料本组 5 3例病人中 ,男性 3 9例 ;女性 14例。年龄最大的 5 2例 ,最小的约 14岁。其中颈外动脉合并失血性休克 2例 ;腋动脉…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临床急救过程中,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是抢救的关键,但一些危重症病人因各种原因建立静脉通路比较困难,如呼吸心跳骤停、严重烧伤、失血性休克、重度脱水等重度患者,由于静脉塌陷而无法常规建立急救通道,不能及时应用抢救药物,贻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因此,学会建立替代输液途径至关重要,骨内输液术就是其一,被国内外急救组织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加温加压输血装置在野外严寒环境下的性能和适用性。方法:在野外严寒条件下,将模拟失血性休克伤员置于担架中转运至2 km外的转运车上,转运途中采用加温加压装置进行液体复苏、加温加压血液回输等紧急救治,分析该装置在转运途中的加温加压效果;选取2只健康成年雄性猪构建战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将其中的一只猪作为实验动物,采用加温加压装置进行输血输液抢救,另一只猪作为对照动物,采用市售充气加压袋和加温器进行输血输液抢救,比较2种加温、加压方式救治前后动物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加温加压输注效果。结果:加温加压输血装置使用方便、加温加压效果好,在伤员转运途中适用性良好;与对照动物相比,实验动物的血容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恢复得更快,输血输液速度及液体复温的效果也更优。结论:加温加压输血装置性能良好,适合在野外严寒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9.
战伤与创伤抗休克裤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适用于抢救失血性休克与骨折伤员的充气裤,该裤是伤员现场转运和医院急救复苏中不可缺少的装备。本文主要介绍了抗休克裤的结构组成、原理、性能以及救治范围。  相似文献   

10.
郑美玲  廖庆鸾 《现代保健》2012,(15):161-162
产科休克是妇产科临床中急性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通常分为失血性休克和非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是病理性妊娠、DIC、产时、产后等各种相关因素引起大出血、血容量剧减导致的休克;非失血性休克是感染、过敏、失血原因外的其他原因所致休克.产科诊断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先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了解休克的程度,并在抢救同时找出休克的病因.产科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及时补充血用量,纠正酸中毒,积极去除病因,短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救治模式中,由于衔接不畅、信息不对称、等待时间过长等因素,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成功率较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借助5G技术,改进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模式。5G救治模式能够明显缩短创伤失血性中度和重度休克患者确诊时间、术前等待时间,减少重度休克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也存在患者医疗信息调取困难、专职创伤救治医师配置不足或专业性不强、缺乏相关制度保障等问题,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为宫外孕病人实施手术。方法选择失血性休克分级为Ⅰ、Ⅱ级〔1〕的患者在充分输液、输血治疗后低血容量已基本纠正的基础上,选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选择失血性休克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结果经围术期积极扩容、纠酸、抗休克、手术止血等综合处理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良好,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合理选择麻醉、尽快剖腹止血、术中严密监测是宫外孕病人急诊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心脏破裂伤是心脏创伤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伤员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死于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休克,尤以前者为主.若不采取直接、果断的抢救治疗,死亡率极高.因此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早手术修复心脏的伤口,控制出血、解除心脏压塞,恢复心脏的泵功能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术前一切处理应"从快从简".已经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有心脏破裂时,宜在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的同时,在全身麻醉下手术修补破裂心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通过1例宫角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分析讨论抢救成功的体会。结论:对宫角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积极纠正休克,缩短术前准备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卢立花 《职业与健康》2004,20(9):156-157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应做到分秒必争,快速补充有效循环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输液输血(选用18号穿刺针头),既操作简便,又能保证输液速度.现将1998~2003年应用此法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26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58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液体复苏组,比较不同方法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救治的效果及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5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充分)液体复苏组出血量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而Hb、PLT及HCT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结论:常规液体复苏组比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多,出血量大,丢失的血红蛋白多,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措施在抢救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阮辉  隋平 《现代保健》2011,(8):172-173
目的 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和容量复苏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麻醉经验.结果 42例患者中行全身麻醉31例,腰硬联合麻醉11例.抢救成功40例,抢救成功率为95.24%.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轻度休克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合理控制麻醉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与探讨外科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与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90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基础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82.22%,观察组治愈率为97.78%,且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水平远远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外科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救治时护士应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对待突发情况要认真严谨,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4例严重创伤其中38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浆ADM、ET-1含量,并分别与36例无失血性休克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结果严重创伤患者血浆ADM、ET-1含量均明显增高,各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是休克组又明显高于无休克组,轻、中、重度休克组也明显高于无休克组;轻、中、重度休克组逐级递增,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患者血浆ET-1/ADM比值也有类似变化,并按轻、中、重度休克逐级递增。休克组、无休克组患者血浆ADM含量增高分别与ET-1含量增高均呈呈正相关(r=0.492,0.438,P<0.01)。结论严重创伤,尤其是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浆舒血管活性肽ADM含量明显增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自身调节机制,以此抑制ET-1等缩血管活性肽增高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机体起到自身保护性代偿作用。但其变化的确切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临床特点,总结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救治要点。方法对71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必要的抗休克治疗,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产妇器官功能衰竭。结果 71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在进行相关的救治措施后,休克皆得到有效纠正,脱离了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对于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产妇,应密切关注其临床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同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器官功能衰竭,对产妇的救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