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南部小麦田节节麦发生特点及综合防除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和总结了节节麦在冬小麦田发生的特点, 描述了节节麦的生物学特征, 并针对节节麦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小麦田节节麦的综合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节节麦的研究提供帮助,通过现有资料的分析整理,对我国冬小麦田节节麦的起源、分布、生物学特性、与作物的竞争关系及防除研究进展进行述评。结果表明,我国冬小麦田的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同源;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冬小麦主产区的大、小麦田;可与作物竞争水分、光、养料和空间,还是小麦条锈病菌和吸浆虫的禾草寄主;植株分蘖能力强、靠种子传播;节节麦种子的发芽主要受温度、水分影响,光照、土壤pH值、盐分对其影响不大。目前,生产上对节节麦的防除主要通过阻止传播、人工拔除与甲基二磺隆喷雾防除,效果差、防除成本高,应加强新的防除手段和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西麦田节节麦的发生、防除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的初发时间、分布、为害情况及防除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研究工作的开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防除技术对策。调查发现,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最早出现为害的时间是2001年,截止目前,全省节节麦的发生面积已超过6000hm2;节节麦在山西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的平川麦田,晋城城区和泽州一带也有零星发生;节节麦为害小麦,一般造成小麦产量损失5%~8%,个别严重地块甚至毁种绝收。现有的防除技术成本高,效果差;采用播前种子处理、深翻压草、适时拔除及科学化防等技术措施,可有效解决节节麦防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麦田节节麦的识别及防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节节麦的发生特点、特征特性及传播规律,介绍了节节麦的识别办法,并提出了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5.
山西南部麦田节节麦防除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节节麦在山西小麦主产区麦田已成为杂草优势种的现实,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从防除策略制订入手,建立起以深翻除草、种子精选、合理密植、人工拔除及适期药防为主要措施的节节麦防除技术体系,在山西南部盐湖区、闻喜县、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等地示范推广4 333 hm2,小麦平均单产6 900 kg/hm2,较对照田增产750 kg,共挽回粮食损失325万kg,增收325万元。节节麦的总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对宝鸡市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防除节节麦高效安全的新除草剂品种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对宝鸡市农资市场6种防除节节麦除草剂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用3%世玛油悬剂450 mL/hm2(加伴剂),鲜重防效达到75.70%,株数防效达到69.52%,防除效果相对较好,其余除草剂防效差,不能满足生产防治要求和农民需要。  相似文献   

7.
永年县麦田野麦子主要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以节节麦为主,占95%以上。1993年节节麦在永年县始见,之后逐年增多,严重地块节节麦达到500株/m^2,在重发麦区已成为优势杂草。该杂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防治不力,加之对种子管理不当,致使节节麦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节节麦的传播危害。  相似文献   

8.
开发防除节节麦高效安全的新除草剂品种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对宝鸡市农资市场6种防除节节麦除草剂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用3%世玛油悬剂450 mL/hm2(加伴剂),鲜重防效达到75.70%,株数防效达到69.52%,防除效果相对较好,其余除草剂防效差,不能满足生产防治要求和农民需要。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节节麦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定量播种不同密度的节节麦种子(Aegilops squarrosa L.)进行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在小麦收获时进行小区实际产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节节麦各密度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19.12%;1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27.50%;1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1.22%;2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7.26%。并提出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当前小麦产区部分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危害情况、生物特性、传播途径、发生原因。分析总结了麦田节节麦杂草综合防治技术,重点叙述了生产一线如何净化肥料、净化种子、净化机具、净化用水综合治理,中耕与化学除草,人工多次拔除等主要技术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土壤养分异质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会对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影响。分析土壤养分异质性对入侵植物竞争能力的影响,可为其入侵危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以入侵杂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及其主要危害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试材,设置同质性及异质性养分条件,结合de Wit取代实验方法,依据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等指标,探讨了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生长发育及其与小麦竞争关系的影响。  结果  ①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幼苗株高、叶面积及单株分蘖数的增加,2种植物总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②种间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根冠比降幅最大,表明节节麦通过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地上以加大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③从竞争平衡指数可知: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并较同质性土壤中略有增加,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作用。  结论  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节节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了其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异质性会进一步加剧节节麦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图5表1参46  相似文献   

12.
除草剂对节节麦的防效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不同施药时期对节节麦的防效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节节麦株率10%为研究对象,选用世玛、阔世玛、穗安3种除草剂分3个时期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三叶期前施药,虽能有效抑制节节麦的生长,但对小麦的鲜质量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施用除草剂应于小麦三叶期后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分析表明,小麦分蘖初期和小麦拔节初期施药对节节麦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小麦分蘖盛期,但小麦拔节初期施药会显著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世玛、阔世玛对节节麦的防除效果优于穗安,二者防效均在95.7%以上,施药后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7.6%和17.3%。田间可根据阔叶杂草的多少有选择性地施用世玛或阔世玛。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平阴县自2002年发现节节麦以来,之后逐年增多,在重发麦区已成为优势杂草。该杂草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加之防治措施不力,致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4.
正馆陶县常年种植冬小麦25万亩,节节麦是危害我县麦田常见的恶性杂草之一。自2002年发现节节麦以来,之后逐年增多,2017年田间统计,节节麦发生范围已遍及全县7个乡镇,一般密度每平米1.2株,最高密度5.2株。从调查情况看,由于该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适应性强,繁殖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很大,轻则使小麦减产10%,重则减产20%-30%。因此,了解节节麦的生物学特性,做好麦田防除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疆与黄河流域节节麦的传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新疆和黄河流域(陕西、河南)节节麦的亲缘关系,探讨中国节节麦的传播问题。结果表明:①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节节麦居群由中东传入了中国;②中国节节麦的传播路径可能是由中东经丝绸之路的北道传入新疆,然后传入黄河流域。但是,也不能排除中国节节麦由丝绸之路传入黄河流域,然后再传入新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了陕西宝鸡地区禾本科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危害特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宝鸡生产实际,针对目前节节麦危害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对36 份不同来源的节节麦进行醇溶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有19 种带型,中国节节麦与中东节节麦带型数目显著不同。中国节节麦仅有两种类型,河南及陕西为A类,新疆为B类;而中东则具有包括A、B 在内的全部19 种类型,进一步支持了中东为节节麦的起源中心学说。  相似文献   

18.
坚持“节节麦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节节麦实行冬前化学除草与人工拔除等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临汾市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危害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来源及形态特征的认识,剖析了节节麦在山西省临汾市发生的原因及对小麦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明确了其有效防治措施,为防治节节麦恶性传播蔓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主要阐述了陕西宝鸡地区禾本科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危害特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宝鸡生产实际,针对目前节节麦危害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