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娣 《中外医疗》2009,28(18):150-150
儿童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最大的希望是减轻患儿的痛苦。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患儿能在安静、舒适和无痛中接受治疗。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提供了护理工作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深受广大家长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在家长看来,一旦孩子患病,都要输液才算是治疗,而儿科患儿对口服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也会选择静脉给药,从而使儿科患儿输液量逐年增加。由于儿科患儿特殊,治疗护理技术难度大,而患儿家长不易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各环节均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了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我们对静脉输液患儿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88-328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3例患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儿家长的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3名患儿家长中116人希望了解静脉输液护理知识,占94.3%;109人希望了解输液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占88.6%;105人希望了解输液及输液量、输液速度对患儿的影响,占85.4%;74人希望了解护理方法及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占60.2%。结论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知识宣传及普及的重视,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预防及治疗患儿疾病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减少患儿家长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的一项基本操作,使临床给药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穿刺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患儿的治疗,病情的转归,也是赢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关键,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值得我们护理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对不同年龄阶段输液患儿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了静脉的重复穿刺率,减少了患儿的哭闹声,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使患儿能在和谐、轻松快乐的环境中顺利完成输液,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6.
罗英莲  张晓华 《甘肃医药》2009,28(6):474-474
头皮静脉穿刺是3岁以内患儿静脉采血化验、静脉给药的主要途径。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穿刺成功率不高,不能满足患儿家长“一针见血”的要求,造成患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甚至造成护患纠纷。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总结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失败原因及对策,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延续护理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家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经PICC置管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延续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居家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居家延续性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家长导管居家维护知信行水平、家长自我管理能力、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患儿生活质量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知识、信念、行为维度评分及总分、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更高(P<0.05);家长的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儿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张花卿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96-4097
我院儿科实行门诊、住院治疗一条龙服务,属于一线窗口,由于治疗方便、快捷,每日吸引诸多患儿来院就诊,日输液患儿平均达80余人次。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家庭中的“皇帝”,宠爱就不必言语了。抱患儿上医院就诊、输液治疗,不知有多紧张与心疼,作为与孩子打交道的护理工作者,如果不做好与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极易发生医疗纠纷,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工作5年来,取得了广大家长朋友们的喜爱,现将在接待患儿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接受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了患儿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便于抢救,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了患儿的花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作者试图通过临床观察确定小儿常规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使用微量输液泵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华 《吉林医学》2008,29(14):1221-1221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护理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一是因为血管太细,易导致穿刺失败,从而导致患儿家长的不信任;二是因为患儿家长过于紧张,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我科于1999年引进了微量输液泵,并应用于临床,使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受到了广大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的欢迎,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一门学科,逐渐被人们重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门诊患儿数量多,而门诊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不但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而且还要掌握家长的心理动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避免护患之间的纠纷,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门诊输液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中的重要部分,是新生儿疾病治疗及抢救的必要途径。为了减轻患儿每天静脉穿刺的痛苦,我科于2003年2月起对收治的106例新生儿患者采取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穿刺成功率达到94%,受到患儿家长的欢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儿科患者特殊治疗护理技术难度大,精细度高,而患者家属不易配合,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心痛,每次输液家长都要在旁边观看,所以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将对我科2007年4月~6月收治了103例患儿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纠纷原因的分析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儿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司空见惯。患儿不配合,致静脉穿刺技术高,难度大,普通针穿刺操作1~2次/日以上,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还可造成治疗失败。我院是基层医院,我科护理人员奇缺,经常只有一人上班,工作更难。为了减少患儿恐惧心理及反复穿刺的痛苦,并保护血管,减轻家长顾虑,提供最佳治疗与服务。静脉留置针以输液安全、迅速、套管柔软,容易固定,留置时间长,且不易外渗等优点,应用于l临床,节省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护理工作。且小儿病情急、变化快,病情多危重,定时静脉用药多,留置针有利于临床用药,保障输液、输血和紧急抢救,既保护了静脉,也为抢救危重儿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5.
唐爱春 《肇庆医学》2006,(2):123-124
小儿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要做到一针见血成功穿刺,除了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但也不能忽视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患儿来到医院,我们首先要用心服务,用心呵护,融入人文关怀。做到认热情周到,对患儿体贴入微使其消除恐惧心理。细致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向家长了解患儿日常生活规律,尽量满足患儿心理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水平,更完善地做好心理护理,使患儿乐意配合治疗,这对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是患儿抢救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之一,也是儿科工作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通过临床观察及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笔者发现家属对护士的穿刺技术最为关心。家属有一种择优心理,认为护理服务中的技术水平更为重要,因高超的技术水平是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儿科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经常遭到家长的拒绝,笔者对此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由于小儿四肢静脉的穿刺和固定较困难,头皮静脉又常有限,多次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大量破坏和家长心理上的焦虑。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危重患儿的抢救,及时静脉给药争取了时间。同时成功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任,促进患儿的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提高患儿静脉输液质量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干预提高患儿静脉输液质量,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5月我科16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输液前后加强沟通,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穿刺后有效固定、加强巡视、教育、指导家属和患儿保持静脉输液有效在位,对照组按静脉输液流程进行。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7.5%,对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1.25%,患儿家长满意度为8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输液全过程予以关注,给予相关的健康指导,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配合度,从而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患儿静脉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9.
饶清兰 《中外医疗》2009,28(31):146-146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儿科静脉穿刺采血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刚出生的婴儿及不同年龄的患儿均可使用、但是,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股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如肥胖的患儿和严重循环功能障碍的患儿;患儿哭闹不配合,家长不能很好协助等因素。通过临床实践,现将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会给患儿生理、心理及家长的心理造成负担。护理人员术前应评估患儿的身心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术后帮助患儿尽快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实现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