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浦东塘桥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规程,通过管网标准改造以及增设调蓄池两种方案进行改造。利用排水软件SWMM和InfoWorks ICM模拟,对比了两种方案对区域内涝防治的缓解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改造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涝情况,但是新建调蓄池方案的内涝缓解效果要比管网改造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2.
郑爽  熊黎  刘春阳 《净水技术》2021,40(z1):283-287,297
项目中的市政道路位于已建城区,历年暴雨期间内涝严重,因改造条件受限,拟仅通过雨水管网改造解决内涝问题.为制定经济合理的管网分期改造方案、准确分析内涝成因、预估不同降雨条件时改造方案的实施效果,项目采用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进行模型构建,并采用传统推理公式计算法辅助分析.通过软件模拟对现状管网重现期进行评估;对近期管网改造方案在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降雨条件时的道路积水情况模拟,以验证近期改造效果;通过反复试算最终确定了50年一遇内涝设计标准下的管网改造方案.项目采用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辅助方案设计,利用其超标重现期下内涝设计的功能,软件操作以AutoCAD为平台,避免了软件输入数据的处理、转换以及软件模块间的外部耦合,操作过程简单、模型构建时间短.与传统推理公式法计算相比,优化了管道管径,由于该软件目前较少应用于超标重现期下的道路内涝整治设计,可为类似内涝整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且对数学模型法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健 《净水技术》2022,41(2):103-110
针对海绵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排水性路面建设难、流体管网充满度预测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渗透性路面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并对其建设方式和使用材料进行了说明,同时为了对规划流体管网的排水能力进行预测,将LSTM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一种改进的LSTM模型对流体管网充满度进行预测.最后,对文中的透水性路面性能和流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缓解城市雨季"内涝"的问题,形成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的集约化处理模式,海绵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我国各地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相关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基于低影响开发系统(LID)的城市海绵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总结,从而形成具有各地地域特点的LID设施设计。  相似文献   

5.
李保建  王林  余俊 《净水技术》2022,41(2):111-117
雨水管道是城市排水系统重要环节,其排水能力关乎城市内涝严重程度,因此,快速而准确地对雨水的管道疏水能力进行评估,精确定位溢水节点、超载管网,掌握内涝风险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文中通过建立MIKE URBAN一维管网模型,在不同重现期下模拟,利用模拟结果对研究区进行排水能力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雨水管网整体排水能力较弱,绝大部分管段不能满足1 a暴雨重现期要求,难以抵御强降雨威胁,易形成内涝点,城市雨水管网亟待改造。该评估结果为后期雨水管网改造等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徐洁  郭绚 《化肥设计》2022,(6):31-33
建设海绵城市不仅能维护生态环境平衡,还能防止城市内涝干旱。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出发,强调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原则,详细叙述“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及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并梳理城市道路及公园园林的“海绵”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城市内涝,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排水系统能力不足。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方法,此种方法中综合了多种思想及经验,通过"弹性"排水,解决内涝问题,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城市内涝的产生原因及发生特点,接着在介绍海绵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城市内涝问题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号召,有效控制城市内涝,防止城市水土流失,全国各大城市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政策.文中以宁波市江北区某新建住宅小区海绵专项设计和施工为例,通过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回用设施等,验证了海绵专项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提出工程设计和施工管控要点(协调海绵及景观专业,控制竖向净高施工),为其他新建住宅小区海绵社区建设提供借鉴.通过利用海绵城市设施,该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1.8%,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为61%.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将充分利用海绵型城市政策机遇,在全市重点发展片区、旧改集中区、具备海绵改造条件的区域等24个区域进行绿色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文章以深圳某城市更新为例,采用HYSWMM-LID构建模型,因地制宜将多种LID措施进行组合,通过对年径流控制率、设计重现期、内涝三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地块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结果表明,在落实了上层次规划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海绵措施不但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而且可以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极大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当前海绵城市推行中顶层设计系统统筹力度不够、内涵理解不足、因地制宜体现不够、海绵设施有待补充完善、低影响开发做法有待优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海绵城市内涵、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立法、完善海绵城市标准体系、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相关对策建议,为"十四五"及未来"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海绵城市综合水系统(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目标(水系统健康)的最终实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