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铜镉污染土壤问题,研究了不同电极材料对电动修复土壤效果的影响。采用不锈钢、石墨板、钛板、钛网四种不同电极对土壤进行修复。结果显示,石墨板电极对2种重金属的总去除率较好,Cu为40.34%,Cd为95.21%,且C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Cu。另外,不同电极材料对修复过程中电流和处理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不大,其中石墨板电极电流稳定时的值为42mA,高于其他三种电极。  相似文献   

2.
针对铜镉污染土壤问题,研究了不同电极材料对电动修复土壤效果的影响。采用不锈钢、石墨板、钛板、钛网四种不同电极对土壤进行修复。结果显示,石墨板电极对2种重金属的总去除率较好,Cu为40.34%,Cd为95.21%,且C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Cu。另外,不同电极材料对修复过程中电流和处理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不大,其中石墨板电极电流稳定时的值为42mA,高于其他三种电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种类钝化剂对铅、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影响,选择某化工厂铅、镉污染比较严重的黄壤作为修复对象,采用单一的无机钝化剂、生物炭类钝化剂、矿物钝化剂和有机-无机混合钝化剂对土壤进行修复。在不同类型钝化剂下,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除了钝化剂类型之外,所有条件都相似,研究上述各个类型钝化剂对土壤中铅、镉含量的钝化效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所选择的生物炭、石灰、含硫型土壤调理剂、硅藻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矿物钝化剂,对受试土壤中重金属铅、镉的钝化效果最好;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可知,在矿物钝化剂使用量为460kg·hm-2、土壤水分为50%、土壤粒径>2mm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佳的铅、镉钝化效果,钝化效率分别为79.85%和87.18%。  相似文献   

4.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修复被铅污染的土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电压、电极面积、电极材料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很有必要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系统的研究了电压、电极面积、电极材料对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土壤中重金属Pb去除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电压电极面积电极材料。元素铅的最佳去除条件分别为A1B2C3。采用低于氢析出电压进行电动力学修复时,更有利于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去除率;增大电极面积,提高了电流强度,有利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迁移,从而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以唐山滨海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物炭为修复材料,对其进行表面氧化改性,并与中酸性助剂、粘土矿物进行高温合成,得到一种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对污染土采用土壤淋洗的方式进行修复,在实验室中根据不同的控制条件,优选出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修复率最高的淋洗工艺条件。最终,液土比为8:1、转速160rpm、淋洗搅拌时间15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制备的新型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害成份实现了磁性吸附、鳌合,土壤中重金属汞含量平均能降低38%、镉含量平均降低45%、铬含量平均降低10%、铅含量平均降低26%,将重金属转化为矿物类形态,生态环保,具有对土壤重金属离子稳定效果长久、适用范围广、制备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能够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腐植酸》2017,(2)
<正>电动修复实验中,通过加入络合剂腐植酸,提高对水口山铅锌矿区农田土壤中铅、锌、镉、铜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当修复电压为17.6 V/cm、修复时间为7天时,铅、镉、铜、锌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65.04%、94.92%、89.88%、91.05%。电动修复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镉含量大大降低,减少了镉的环境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动修复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首先详细阐述了电动修复技术的特点和修复效果的影响,如电场、电压、pH、离子强度等,并对电动修复与其它典型技术(如:淋洗、PRB、植物、微生物等)联合修复技术的特点和适应场地作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电动修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因其原位、环保、费用低等特点在修复Cd污染土壤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微生物通过促进重金属胁迫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率。本文在阐述修复机理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和植物内生菌与植物协同的方法修复土壤Cd污染进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电动-螯合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电动修复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机理、基本类型、优缺点及螯合物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概述了电动-螯合联合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应用及其进展,提出了电动-螯合联合技术修复污染土壤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现状入手,介绍了以生物、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为基础的各联合修复体系,主要包括以植物修复为核心的微生物-植物、化学-植物、动物-植物、植物-植物以及以电动修复和化学淋洗为核心的各种联合修复体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联合修复体系可显著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尤其是以植物修复为核心的联合修复技术,以其低能耗、环境友好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分析了目前土壤重金属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The miscibility of various amorphous polybutadienes with mixed microstructures of 1,4 addition units (cis, 1,4 and trans 1,4) and 1,2 addition uni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udies here involved optical transparenc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small angle light scattering. It was found that a 90 percent (cis) 1, 4 addition polybutadiene was immiscible with high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butadiene. Reduction of the 1,2 content to 71 percent induced an 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UCST) with the cis 1,4 polymer. Polybutadienes with 50 percent and 10 percent 1,2 contents were miscible above the crystallin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cis 1,4 polybutadiene. Immiscibility of the 91 percent 1,2 addition polymer was also found with a 10 percent 1,2 polybutadiene. The latter polymer also exhibits an UCST with the 71 percent 1,2 polymer.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s of polybutadienes of varying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
唐蕾 《粉煤灰》2013,(5):5-6
以F类粉煤灰为例,详细介绍了测定粉煤灰中烧失量的步骤、计算数学模型、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以及各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评定,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都是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7.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8.
19.
20.
姬波  刘奇峰 《河南化工》2005,22(3):43-44
利用组件技术开发化工原理实验课件,给出了系统层、组件库层和应用层的架构划分。重点讨论了组件库的设计,给出了流体阻力这一典型实验的实现描述。实践证实,基于组件技术可以提高仿真实验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