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瑞替普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期间收治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5.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优化血管再通干预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组,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入院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45例),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入院治疗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r PT联合GSH治疗急性STEMI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4例急性STEMI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行r PT治疗,观察组行r PT联合GSH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心肌酶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MACE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PT联合GSH应用于急性STEMI的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心室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抗肢体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绑扎大鼠双侧后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两组均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肝素钠注射液,观察组则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首次ST段回落>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1、3 d抗Ⅹa活性、APTT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ST段回落>50%时间及胸痛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3 d,观察组抗Ⅹ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1、3 d,观察组CD41、CD62P及CD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抗Ⅹa活性、APTT及血小板活化,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对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时间、2h内间接判定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溶栓距发病时间及入院后开始用药时间上,两组显著差异没有统计意义,瑞替普酶组溶栓后临床再通时间早,2h内临床判定血管再通率高,两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9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B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功能指标。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mitral orifice blood flow velocity,MV)、三尖瓣口血流速度(tricuspid orifice blood flow velocity,TV)、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aortic valve blood flow velocity,AV)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EF、MV、TV、AV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以及hs-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患者TC、LDL、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HDL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A组2例患者复发心绞痛,3例患者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20%(5/49);B组3例患者复发心绞痛,4例患者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29%(7/49),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心脏功能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34例患者溶栓1h冠脉再通率为32.35%,溶栓2h冠脉再通率为64.71%;观察组34例患者溶栓1h冠脉再通率为55.88%,溶栓2h冠脉再通率为85.29%。观察组溶栓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好,再通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的110例AMI患者按照血清cTnI水平的不同分为高水平组(血清cTnI的水平≥5 ng/mL,n=55)和低水平组(血清cTnI的水平<5 ng/mL,n=55).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RMPI)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4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非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MPI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信号强度、首过时间及首过最大上升斜率。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中,38例梗死部位心肌灌注延迟;对照组40例患者中,10例发现低灌注区。观察组患者均可见明显的心肌内高信号(延迟强化灶),心肌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区首过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区首过最大上升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MPI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其特征性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首过时间延长、首过最大上升斜率降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再灌注治疗是目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重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当今以直接PCI为主的时代,溶栓治疗仍是心肌梗死重要的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总体来说,在我国接受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对接受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进行再灌注的临床评估,对指导下一步治疗策略和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既往认为,溶栓后心肌再灌注的胸痛缓解或消失、抬高的ST段回落≥50%、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等情况时均是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设备和临床评估方法的不断完善,临床医生亦应从组织学、病理学、功能学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心肌梗死导致的心脏损伤和心室重构。本文将对STEMI患者溶栓后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大田县总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病情、血小板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BI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NIHSS评分、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脑部血液微循环状态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费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共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溶栓,观察组则改用rt-PA静脉溶栓,两组均在溶栓后予以抗血小板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对象50例为健康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表面TLR4、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根据预后情况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天和7天血小板计数(PC)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入院后3天PDW、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入院后7天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者自治疗至出院,死亡27例(37.5%)。存活组患者入院时、治疗7天后TLR4、PAC-1阳性表达率、降钙素原(PCT)水平、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TLR4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16,PAC-1的AUC=0.782,PCT的AUC=0.844,预测能力依次为PCT>TLR4>PAC-1。结论脓毒症患者TLR4表达上调伴随血小板活化,TLR4阳性表达率升高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不同时间窗使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61例/组).在参照组患者发病后3~4.5 h使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在研究组患者发病后3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急诊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ACI患者。根据红蓝球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急诊溶栓抗凝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指标、脑氧代谢、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ER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寻找预测溶栓结局的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经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区域协同体系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使用替奈普酶行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溶栓后造影结果分为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时间节点及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并按照心电图定位诊断分为前壁心肌梗死和非前壁心肌梗死两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的临床及心电图特征与溶栓再通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229例患者(溶栓失败组47例,溶栓成功组182例),两组的发病至溶栓中位时间分别为111.0min、117.0min (P=0.798),溶栓失败组ST段抬高幅度大于溶栓成功组[(0.5±0.2)m V vs.(0.4±0.3)m V,P=0.047]。前壁心肌梗死和非前壁心肌梗死亚组间年龄、ST段抬高导联总数、ST段抬高最高幅度及病理性Q波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