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义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3个主要亚科的花器官早期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花器官发生的两种不同类型:在马鞭草亚科中,存在从远轴至近轴单向发生的顺序,首先远轴位置的萼片、花瓣、雄蕊相继发生,此时近轴位置的萼片、花瓣和雄蕊尚未出现或处于更幼小的时期;在牡荆亚科和莸亚科中表现为向心轮状发生的顺序,萼片同时或依次出现,萼片发生完成后,有一段转向花瓣形成原时间间隔,5枚花瓣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随后是4枚雄蕊同时发生,花器官发生的研究结果与形态学和rbcL序列分析所得出的系统学推断一致,支持马鞭草亚科和其余亚科不能形成一个单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广义马鞭草科花器官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艾铁民  杨连菊 《植物研究》1995,15(2):181-184
本文发表了马鞭草科一单型新属-静容花属即ChingyungiaT.M.Ai,探讨了它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4.
基于rbcLmatK序列探讨马鞭草科部分植物的系统学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适用于马鞭草科植物的DNA条形码及该类群的系统分类关系,对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的叶绿体基因ycf6-psbM、trnV-atpE、rbcL、trnL-F、psbM-trnD、atpB-rbcL、trnC-ycf6、trnH-psbA、rpl36-infA-rps8和核基因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仅rbcL、trnl-F、trnH-psbA序列的PCR扩增以及测序效果较好,而ITS不能得到明显的扩增条带,ycf6-psbM不能成功测序,其它序列存在有部分双峰或噪值高等问题。根据DNA条形码标准,rbcL序列是所有测试条码中相对最适合的。应用rbcL和matK序列对马鞭草科(Verbenaceae)豆腐柴属、牡荆属(Vitex L.)、马鞭草属(Verbena L.)和大青属(Clerodendrum L.)等4属与唇形科宝盖草属(Lamium L.)、水苏属(Stachys L.)、鼠尾草属(Salvia L.)和香科科属(Teucrium L.)等4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以紫草科Lithospermum multiflorum L.为外群,最大简约法对2个片段的单独和联合矩阵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豆腐柴属和大青属应从马鞭草科划入唇形科,马鞭草属仍归于马鞭草科,而牡荆属的系统学位置还需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本变种小叶边缘具缘毛,聚伞花序单生叶腋,有时成对簇,通常3-4次二歧分枝,花序梗短于少为长于或等长于叶柄,花冠管较短,长6-7mm,内面近中部具一环白色长毛,核果较小.长6-7mm,直径5-6mm。  相似文献   

6.
王青  李艳  陈辰 《植物学通报》2005,22(1):32-34
长苞马鞭草(Verbena bracteata Cav.ex Lag.&J.D.Rodriguez)原产北美.2001年春天我们首次在中国大连的马兰水库发现该种植物,它丛生或与其他植物混生,形态与原产地的种一样;因为其苞片通常大、显著且比花萼明显的长,易和原产中国的唯一马鞭草属的V.officinalis L.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王青  李艳  陈辰 《植物学报》2005,22(1):32-34
长苞马鞭草(Verbena bracteata Cav. ex Lag. & J. D. Rodriguez)原产北美。2001年春天我们首次在中国大连的马兰水库发现该种植物,它丛生或与其他植物混生,形态与原产地的种一样;因为其苞片通常大、显著且比花萼明显的长,易和原产中国的唯一马鞭草属的V. officinalis L.区分开。  相似文献   

8.
在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国家植物标本馆(PE)的国产合瓣花植物模式标本时,根据《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规则9.5,发现在报春花科中的小点地梅、羽叶点地梅和狭萼报春,龙胆科中的福建龙胆、云雾龙胆、大花深红龙胆、管花秦艽、五台山龙胆和四数獐牙菜,马鞭草科中的三花莸,唇形科中的白苞筋骨草、甘青青兰、血盆草和宽苞峨眉鼠尾草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11和9.12,以及辅则9A.3的精神,对这14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9.
短管黄毛牡荆新变种图1 Vitex vestita Wall. var. brevituba Z. Y. Huang et S.Y. Liu, var. nov. Fig. 1 A var. vestitae recedit folii magine caliato,dichasio axillare unico vel binato, 3-4-dichotomo,corollae tuba breviore, 6-7 mm longa, intus prope medio annulo albo-piloso, drupa minore, 6-7 mm longa,5-6 mm diam. 本变种小叶边缘具缘毛,聚伞花序单生叶腋,有时成对簇生,通常3-4次二歧分枝,花序梗短于、少为长于或等长于叶柄,花冠管较短,长6-7 mm,内面近中部具一环白色长毛,核果较小,长6-7 mm,直径5-6mm.  相似文献   

10.
金凤花与急性子果———凤仙花科琐谈汪劲武生动的比喻和传说俗话说:“七月凤仙开得红”。盛夏时节,在花坛中、公园路边以至百姓家的院落中,一排排、一片片的凤仙花竞相怒放,花朵红、粉、紫、白……虽比上月季的高雅,却也热热闹闹,招人喜爱。在众多的草花之中,凤仙...  相似文献   

11.
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鞭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理化特征及波谱数据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龙胆苦苷(1),槲皮苷(2),山柰酚(3),毛蕊花糖苷(4),桃叶珊瑚苷(5),β-谷甾醇(6)和熊果酸(7)。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实验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应娟  王艇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7,17(2):133-144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系统位置及系统发育关系长期以来都存有争议,本文对此三科在实验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扫描电镜和光镜下的叶表皮特征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支持在红豆杉科内建立白豆杉属的处理方式;赞同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叶片解剖结构方面,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的穗花杉属的相似之处颇多。而叶表皮形态特征方面又表现为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更加接近。反映了出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之间的密切而又复杂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纯化鹭科具有代表性的夜鹭及鸬鹚科具有代表性的鸬鹚的卵黄抗体IgY。方法 采用了水稀释法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粗提IgY,再过HiTrap IgY Purification HP柱子进一步纯化。结果 经两步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鸬鹚和夜鹭的卵黄抗体IgY,经SDS-PAGE检测为电泳纯,夜鹭和鸬鹚的卵黄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0×10^3。结论 证实了鸬鹚和夜鹭的卵黄抗体IgY的存在及其特性,为这两种鸟类的卵黄抗体IgY纯化,二级抗体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毛球莸和小叶灰毛莸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毛球莸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经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刺槐素(Ⅰ),香叶木素(Ⅱ),赪桐甾醇(Ⅲ)和一个环烯醚萜甙——8-acetyl ha-pagide。从小叶灰毛莸中除分离到上述环烯醚萜甙,还另外获得一个环烯醚萜甙ajugoside(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采集标本基础上,结合分析大量有关资料,讨论了鄂西南香蒲科等四科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区系组成包括5属20种2变种1杂种。其中有1新种1新变种和3个湖北分布新记录。2.区系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对湖北同类区系具有代表性。3.有一定比例的特有成分(8.70%)。4.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但主要具有东亚亚热带一温带分布(26.09%)和世界性分布(26.09%)的性质。5.本区四科植物区系主要与处于我国地貌第三级阶梯上的省区发生密切联系。其区系分区,在亚区的划分上与陆生种子植物相同。  相似文献   

17.
败酱科和川续断科的一些种类有像菊科的特征,因而它们与菊科的亲缘关系常被分类学家认为是较近的。 缬草也有冠毛 七、八月份,在我国东北到西南的高山上,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各种草花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空气中瀰漫着浓郁的芳香,熏人欲醉。在这迷人的花海中,有一种草高众一头(高达1.5米),极为显眼。它的茎顶是一个平展宽  相似文献   

18.
广西含羞草科和云实科一些植物结瘤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学亮  唐东阶  徐雪华   《广西植物》1987,(1):61-65+95
调查了广西一些地区含羞草科植物34种,云实科植物39种,发现有瘤的植物分别为27种和6种,其中格木是首次报道有瘤,电子显微镜切片表明这些瘤是根瘤菌侵入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20.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x Arn.)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木犀草苷(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2α,3α,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4),乌索酸(5),2α-羟基-乌索酸(6)和齐墩果酸(7)。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