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普罗布考降脂的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 ,将 5 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普罗布考组 (36例 ) ,服用普罗布考 0 5 ,Bid ;普伐他汀组 (16例 ) ,服用普伐他汀 10mg ,Qn ,疗程均为 4周。选择血脂正常的 2 0例健康者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①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为 (4 6± 3 2 ) %比 (12 8± 3 5 ) %,P <0 0 1,而对硝酸甘油的反应 (NMD)正常。②普罗布考明显降低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③治疗后均使FMD明显增强 ,NMD无显著性改变。④普罗布考降TC及对FMD的改善作用稍优于普伐他汀 ,P分别 <0 0 1和 0 0 5。结论 ①高脂血症主要影响FMD ;②普罗布考可作为良好的调脂和保护内皮功能的药物 ;③普罗布考降低HDL ,但不影响其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对 62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 ,同时测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变化 ,服普罗布考 0 5 g ,每日 2次 ,4周后再次复查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分析治疗前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①FMD与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 495、-0 780、-0 410和 -0 415 ,P分别 <0 0 1、0 0 1、0 0 5和 0 0 5 )。②FMD的改善程度与治疗前的FMD呈显著正相关(r =0 764 ,P <0 0 1) ,与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0 660、-0 5 65和 -0 43 0 ,P分别 <0 0 1、0 0 1和 0 0 5 )。结论 :高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及C 反应蛋白为致FMD障碍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为探讨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5 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血脂康或安慰剂治疗 8周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及其对硝酸甘油的反应 ,并观察血脂变化。结果显示 ,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相似 ,血脂康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 1 5 %、2 8 2 %和 16 2 %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显著增加 (P <0 0 1) ,而安慰剂治疗组无显著差异。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相似 ,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以上表明 ,血脂康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高脂饲料组(B组)、高脂饲料+VitD3组(C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D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VitD3组(E组)。第16周时对大鼠行血流动力学研究,并取血检测血清TG、TC、HDL-C、LDL-C、NO、一氧化氮合酶(NOS)、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最后取主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TG、TC、LDL-C、NO、NOS水平升高(P均〈0.01),HDL-C水平降低(P〈0.01);与未干预组比较,普罗布考干预组NO、NOS、T-AOC水平均升高(P〈0.05),TC、HDL-C、LDL-C、MDA水平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监测,仅C组大鼠输入硝普钠后血压下降大于输入乙酰胆碱(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被公认为导致功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管舒张功能异常与之密相关。由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以一氧化氮为代表的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产生和释放减少,可能是导致内皮舒张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关于高脂血癌引起内皮舒张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以及改善内皮功能的干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E-Tracking技术测量35例高脂血症患者与30例正常健康组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和顺应性(AC),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10.15±3.98)与(16.35±2.42),P<0.05;高脂血症组Ep、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136.27±21.11)与(112.67±29.43),P<0.01,(10.20±1.25)与(9.09±1.98),P<0.01。但高脂血症组的A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8±0.14)与(0.75±0.18),P<0.05。FMD和Ep、β负相关(r=-0.562,P<0.01;r=-0.415,P<0.01),与AC呈正相关(r=0.527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且2者之间有相关性,提示E-tracking技术和FMD一样能够判断动脉功能异常,具有简便、快速、无创性及测量结果精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无创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选择混合高脂血症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30例(按病变程度分为冠心病I组和II组)和对照组20例,按照Celermajer设计的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测定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发现反应性充血右肱动脉扩张变化百分数高脂组,冠心病I组和II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P<0.01),冠心病I组,II组比高脂组明显下降(P<0.05,P<0.01),[冠心病II组比1组降低(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四组动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但冠心病I组,II组比对照组,高脂组动脉扩张明显减少(均P<0.01),冠心病I组,II组间无明显差异,对照组,高脂组间也无明显差异,以上提示,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逐渐发展加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逐渐降低,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联;该高分辨超声测定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方法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水平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71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 34例对照者的血脂水平以及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6 1± 2 91) %比 (8 0 1± 4 72 ) %和 (17 2 2± 6 76 ) %比 (2 3 13± 8 6 1) % ,P均 <0 0 0 1]。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与血清HDL C水平呈正相关 (r=0 32 4,P =0 0 0 2 ) ,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关 ;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也与上述血脂水平无关。根据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程度将两组受试者合并再分为A、B两组 ,A组肱动脉舒张≤ 4% ,B组肱动脉舒张 >4%。结果显示 ,A组HDL C水平明显低于B组 [(1 15± 0 2 6 )mmol/L对 (1 38± 0 5 0 )mmol/L ,P <0 0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HDL C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成为冠心病防治重点.降脂药物普罗布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但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普伐他汀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普伐他汀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5 8例冠心病 (CHD)患者 (A组 )及 30例健康人 (B组 )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技术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A组服普伐他汀 6个月后复查。结果 :A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均低于B组 [分别为(2 .85± 2 .77) %∶(8.14± 3.6 5 ) %、(16 .6 8± 5 .71) %∶(2 4 .83± 6 .79) % ,均P <0 .0 1],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分别为 (6 .4 5± 3.82 ) %∶(2 .85± 2 .77) %、(2 2 .4 6± 6 .37) %∶(16 .6 8± 5 .71) % ,均 P <0 .0 1]。结论 :普伐他汀对CHD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与其非调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和 30例正常男性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结果  (1)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P <0 0 1) ,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能是高尿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34例高血压病(EH)及28例EH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服用缬沙坦前及12周后右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D%)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EH组与合并组(EH 2DM组)间右肱动脉基础内径(D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H 2DM组的△D%[(2.50±4.00)%]较EH组[(6.34±4.34)%]明显减低(P<0.05),服用缬沙坦治疗12周后,EH及EH 2DM组的△D%[(10.12±4.68)%、(4.68±3.2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EH 2DM组较EH组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缬沙坦对二者的血管内皮损害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测定43例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行异性标志物NO、ET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与20例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明显减弱,NO明显低于对照组,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Ⅱ期及Ⅲ期颈动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P组,n=24)和常规治疗组(C组,n=25),检测外周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 P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外周血中ox-LDL和CE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含量明显升高(P〈0.01),FMD明显升高(P〈0.05)。P组患者治疗后与C组相比,外周血中ox-LDL和CEC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NO明显升高(P〈0.01),FMD明显升高(P〈0.05)。C组CEC、NO含量及FMD含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治疗后血浆ox-LDL与CEC呈正相关(r=0.385,P〈0.01),与NOFMD呈负相关(r=-0.517,P〈0.01)。结论 普罗布考具有抗氧化、降低ox-LDL,提高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CS患者在入院24 h内随机分到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15)与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d,n=15).治疗前、治疗1周和4周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血脂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由硝酸甘油诱导的内皮非依赖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 经治疗1和4周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血清总胆蚓醇水平下降较他汀组更明显(P<0.05).治疗1周后,FM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他汀组:3.75%±0.78%比1.09%±0.44%;联合治疗组:3.67%±0.36%比1.24%±0.37%;均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4周后FMD明显高于1周后(6.85%±0.64%比3.67%±0.36%,P<0.01);他汀组则无显著变化(P=0.954).两组NMD在治疗4周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FMD和NMD的改善与血脂或hs-CRP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提示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较单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明显地改善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病人中,研究培哚普利除降压效应外,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76例被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培哚普利(雅施达,培哚普利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组)作为基础降压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组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前临床指标、血压、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MD)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后,血压水平下降幅度两组类似,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FMD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在培哚普利组改善更显著[(7.84±0.38)%:(6.35士0.41)%,P〈0.053;而NMD两组治疗后仍无显著改善。结论:对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病人,培哚普利除降压外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改善可能较硝苯地平控释片更好。  相似文献   

17.
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餐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旨在通过高脂餐试验 ,研究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餐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5 0例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经饮食宣教 4周后 ,开始高脂餐试验和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随后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脂康组。治疗 6周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治疗前两组高脂餐后 4h的FMD明显受损 (P <0 0 5 ) ,餐后血清甘油三酯 (TG)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两组间餐后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 (TG AUC)差异无显著性。 6周后血脂康组餐前和餐后FMD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且空腹FMD和餐后FMD差异无显著性 ,而常规治疗组空腹FMD和餐后FMD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餐后FMD仍显著受损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餐后TG AUC与餐后 4h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值正相关 (r=0 32 2 ,P <0 0 5 )。治疗后TG AUC的变化与空腹和餐后FMD的变化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高脂餐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可能与餐后血脂紊乱有关。提示血脂康调脂治疗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空腹和高脂餐后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4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20例),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测定血循环内皮细胞数。结果显示3组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依次降低,提示此测定可作为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和血管病变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