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腹膜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本院75份腹透液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75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G-)10株(13.3%),革兰阳性(G+)球菌59株(78.7%);真菌6株(8.0%).革兰阴性(G-)杆菌对亚安培南、头孢他啶、含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1株(1.3%),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检出5株(6.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G+).结论 腹膜透析感染腹膜炎仍以G+菌感染为主.对感染患者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待明确病原菌后,应及时调整用药.避免重复和长疗程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腹膜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治疗的62例(84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腹膜炎相关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特点。结果84例次致病菌中培养阳性71例次,阳性率为84.50%,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9例次,革兰氏阴性菌18例次,混合菌感染2例次,真菌感染2例;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占51.85%,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多者为大肠埃希菌,占50.00%;真菌感染2例次,包括近平滑念珠菌1例及光滑念珠菌1例。革兰氏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41.67%,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5.56%、16.67%。重现性和复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头孢唑啉因为耐药率高已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用药,推荐万古霉素代替头孢唑啉,并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作为腹膜炎的初始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情况及患者转归,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次培养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透出液致病菌、药敏结果,并按初始治疗方案组合分为4组: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碳氢霉烯类+万古霉素组、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组、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后透出液WBC变化及转归。结果本组革兰阳性球菌76例,革兰阴性杆菌29例,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所有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62.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3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仅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4%。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组治疗后透出液WBC数下降显著,症状控制快,与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多数为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啉耐药性增高,目前不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的经验性用药。腹腔应用碳氢霉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腹膜炎症状缓解快且明显,治愈率高,因此推荐两者联合应用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情况及患者转归,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次培养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透出液致病菌、药敏结果,并按初始治疗方案组合分为4组: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碳氢霉烯类+万古霉素组、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组、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后透出液WBC变化及转归.结果 本组革兰阳性球菌76例,革兰阴性杆菌29例,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所有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62.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3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仅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4%.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组治疗后透出液WBC数下降显著,症状控制快,与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多数为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啉耐药性增高,目前不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的经验性用药.腹腔应用碳氢霉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腹膜炎症状缓解快且明显,治愈率高,因此推荐两者联合应用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谱及其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经验性抗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1例次(46例),回顾性分析其透析流出液培养结果、耐药情况、初始治疗方案、疗效和转归。结果:61例次腹膜炎患者中42例次透析流出液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67.85%,其中革兰阳性菌23例次(54.8%),革兰阴性菌16例次(38.1%),真菌3例次(7.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100%敏感;对莫西沙星无耐药,但有3例次(13.0%)不很敏感;对头孢唑啉、苯唑西林、氯洁霉素耐药30.4%;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耐药17.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3.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50%以上;对头孢他啶、氨曲南耐药18.8%;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匹美、头孢唑啉、头孢替坦耐药12.5%。3例真菌为假丝酵母菌。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谱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腹膜炎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培养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本中心针对腹膜炎的经验性治疗革兰阳性菌可选择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革兰阴性菌可选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反复发作腹膜炎患者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为防治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我科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81例腹膜炎住院患者共151例次感染中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抗生素敏感性及转归。结果 15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培养阳性98例次,培养阳性率64.9%。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13.2%, 其中单纯2种及以上G+菌感染3例次(15%);单纯2种G-菌感染1例次(5%);G+菌和G-菌混合感染6例次(30%);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9例次(45%),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6例次(30%);单纯2种真菌感染1例次(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万古霉素100%、左氧氟沙星55%、头孢唑啉45%;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中G-菌抗生素敏感性为美罗培南100%、头孢哌酮/舒巴坦100%、庆大霉素76.9%、头孢他啶 69.2%。多重感染性腹膜炎20例次,治愈的15例次继续腹膜透析(75%),4例拔除腹膜透析管改永久血液透析(20%),1例死亡(5%)。结论本腹膜透析中心多重感染性腹膜炎主要由G+菌和G-菌混合感染、G+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引起;多重感染性腹膜炎G+菌敏感抗生素为万古霉素,G-菌敏感抗生素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参考。对于真菌性腹膜炎或难治性腹膜炎,需及时行拔除腹膜透析管。  相似文献   

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需氧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  许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6):445-446
目的 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主要需氧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136例CSOM患者的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和铜绿假单胞菌(32株)为主,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11株)和真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红霉素多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多耐药,对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较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CSOM的主要需氧病原菌;二者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12家三甲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结果 108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阴性(G-)菌67株,占62.04%;革兰阳性(G+)菌41株,占37.96%。G-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34.26%(37株);G+菌中葡萄球菌属最多,占全部致病菌的24.07%(26株)。所有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分布最多,共60株,占所有标本的55.5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9株(17.59%)、导管12株(11.11%)、血液10株(9.26%)、其他标本7株(6.48%)。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的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居多,伤口标本则为产酸克雷伯杆菌,导管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而血液标本则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G+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及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但对磷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敏感度可达92.9%~100%。G-菌对部分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之外,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生素均较敏感。结论 粒缺伴发热淋巴瘤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仍可作为G+菌感染的经验性用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可作为G-菌感染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仍是导致腹膜透析技术失败及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调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更好更及时的针对性治疗,提高治愈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CAPD,且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29例次腹膜透出液培养结果,统计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 129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腹膜透出液培养阳性97例次,阳性率为75.19%。共分离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感染69例(71.14%),革兰阴性(G-)菌感染26例(26.80%),含1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混合感染,真菌感染2例(2.06%)。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替考拉宁1例中介,1例耐药。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均敏感,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均敏感。129例次患者中共有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5例患者拔管改血透。 结论 CAPD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G+菌为主,推荐头孢唑啉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丁胺卡那霉素作为腹膜炎的经验性治疗药物,对重症感染可考虑直接万古霉素加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十年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分析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诊治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取结果为阳性的523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分离出致病菌597株,其中G-杆菌324株,G+球菌196株,真菌77株。G-杆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克林霉素耐药率较低,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致病菌耐药率高,同时真菌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26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1 263例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53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317例(70.0%),革兰氏阳性菌(G+)91例(20.1%),真菌45例(9.9%)。位列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G-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G+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苯唑西林等;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均较为敏感。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为主,其次是G+、真菌。经验治疗可选择头孢三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菌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四代、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等治疗或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2.
林琳  潘宏升  王春楠  兰颖 《医学综述》2009,15(23):3671-3673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及时诊治患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自动鉴定系统(VITEK-32)对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1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216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测到131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84株(64.1%),G+球菌17株(13%),混合感染15株(11.5%),真菌感染12株(9.2%),其他菌3株。G-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耐药率均较高,对舒普深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3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本地区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治疗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魏雅雯  陈彦香  杨文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51-1053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临床标本分离的322株病原菌的布和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菌184株(57.14%),G-菌138株(42.86%)。前5位感染菌依次分别为草绿色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产气肠杆菌。G-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和第三代头胞菌素的耐药率分别达98%和70%以上,敏感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G+球菌对青霉素和第一代头胞菌素的耐药率均达70%以上,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达90%以上,敏感药物依次为万古霉素和头孢呋辛钠。结论 NICU中常见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随时掌握本地区NICU中细菌的分布和耐药动态,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普通痰细菌培养法及药敏法测定细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结果:细菌阳性分离率26.5%;革兰阴性(G-)杆菌占首位(72.5%),其中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肠杆菌为优势菌;革兰阳性(G+)球菌占第2位(22.9%),其中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大部分G-杆菌对亚胺培南、氟喹诺酮类、头孢霉素三代及丁胺卡那霉素有较好的敏感性;G+球菌对头孢霉素二代、头孢霉素三代、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长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细菌以G-杆菌占首位.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在G-杆菌中抗菌活性最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对G+球菌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吴凡  翟志敏  刘周  秦慧 《安徽医学》2014,(5):568-571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4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果 64例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272份血液标本中共培养出77株(28.30%)病原菌,其中G-菌60株(占77.92%)、G+菌14株(占18.18%)、真菌3株(3.90%),1例患者发生混合细菌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1.55%)、肺炎克雷伯菌(12.9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69%)、金黄色葡萄球菌属(3.9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71.88%和5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88.88%。G-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耐药率低。结论引起血液病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菌,对G-菌及G+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为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建议选用抗G-菌为主、兼顾G+菌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必要时加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470株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浩徽  李仁惠  李孳 《安徽医学》2008,29(5):583-586
目的了解近期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抗生素敏感性状况。方法通过病例回顾性分析,对我院两年间470株致病菌感染的422例次患者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26±15.57岁,其中G+菌75株(15.96%),G-菌239株(50.85%),真菌156株(33.19%),53例同时检出细菌及真菌,G-细菌大多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耐药率均较高,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等;G+菌中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4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近期下呼吸道感染以高龄患者多见,G-细菌是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呈增加趋势,治疗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及时诊治患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鉴定系统(API)对沈阳市婴幼儿医院收治的139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及血液进行细菌鉴定及K-B法药敏。结果:1397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测到582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453株(77.8%),G+球菌98株(16.8%),混合感染15株(2.6%),真菌感染13株(2.2%),其他菌3株。G-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耐药率均较高,对舒普深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3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本地区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学结果集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998-01/04分离的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5l株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87.9%,且都为多重耐药株。14种抗生素中万古霉素活性最好,耐药率为0%;其次为利福平、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耐药率分别为23.5%、35_3%、43.1%、60.8%、64.7%;对青霉素、SMZ CO、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呋新耐药率高,均在70%以上。结果: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MRSA所占比例极高,首选用药为万古霉素,可联合使用利福平、丁胺卡那或氯霉素。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李颖  冯永文  吴明  叶宇  何云  曾晶晶 《安徽医学》2012,33(3):303-30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胃液内定植菌的构成和耐药性。方法对107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胃液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07例胃液标本阳性率为58.8%,共分离出96株致病菌,其中主要为G-菌49株(51.1%),其次G+菌22株(22.9%)和真菌25株(26.0%)。G+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β-内酰胺酶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无耐药性;G-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没有耐药性,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较为敏感外,其他细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常用抗生素均有很高的耐药率;分离出的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超过50%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胃液中有致病菌定植,且大部分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及药敏实验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PDAP患者,观察患者腹膜透出液主要致病菌构成情况,统计患者腹膜透出液细菌培养革兰阳性菌(G+菌)及革兰阴性菌(G-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患者转归情况。结果76例PDAP患者腹膜透出液培养中,共有51例(67.11%)培养阳性,其中G+菌29例(56.86%),G-菌21例(41.18%),肺炎克雷伯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1例(1.96%);G+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31.03%(9例),G-菌中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28.57%(6例);G+菌对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对复方新诺明(47.62%)、环丙沙星(40.00%)、苯唑西林(62.50%)、红霉素(68.89%)、氯洁霉素(60.98%)、青霉素G(61.90%)等药物耐药率较高;G-菌对妥布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较敏感,对呋喃妥因(60.00%)、头孢替坦(70.00%)、头孢唑林(66.67%)、氨苄西林(72.73%)、氨苄西林/舒巴坦(63.64%)等药物耐药率较高;76例PDAP患者治愈71例,病死3例,拔管转血液透析2例,培养阴性、G+菌感染、G-菌感染及混合感染PDAP患者退出率、病死率、治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P患者主要致病菌为G+菌,对氯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噻肟等药物较敏感,可用于PDAP经验性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