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连续斜率可变增量调制(CVSD)语音编码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抗信道误码能力,擅长处理丢失和被损坏的语音采样,较其他编码方法语音效果更清晰,可靠性更高,降低带宽的同时保证了语音质量.利用DSP芯片研制开发基于语音压缩编码技术的语音产品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选用TMS320VC5509芯片作为硬件平台,用C语言实现了CVSD语音编解码,能较好实时实现语音编解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煤矿井下语音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现行的语音通信系统具有编码算法复杂的缺点。将压缩感知理论引入到煤矿井下语音通信系统中,提出一种压缩感知编解码与传统编解码相混合的编解码方法。最后通过实验仿真了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重构,从重构结果的MOS评分可以看出该算法降低了井下终端的编码复杂度,节约了终端的能耗,延长了其生存时间,基本与MP3的压缩效果相当。证明了该算法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煤矿井下语音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使用OMAP5912实现G723.1语音编解码,经过信道编解码,以及ARM与DSP的相互通信,实现了数字跳频手持设备.描述了该实现过程,以及所涉及的跳频通信理论、信道编码理论和语音编码技术、与设备所使用的TIOMAP嵌入式系统平台、射频模块、语音编解码芯片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4.
G.729语音编码器定点DSP的实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G.729语音编码器算法和定点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VC549,重点讨论了低速率语音编码器在TMS320VC549上实时实现过程中软、硬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采用了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实时实现G.729语音编解码算法,结果表明,得到了预期的8 Kb/s的低码速率、较低的算法时延和极高的语音音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目前局域网内语音实时通信和推进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实际应用,基于低速率语音编解码算法和网络传输技术设计了一个能够应用于局域网的语音实时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语音采集、压缩编码、网络传输和后处理等主要模块,在语音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给出了各个模块的软件实现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局域网中传输稳定,通信可靠,能够完成语音实时通信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G.729语音编解码算法实现方法研究及DSP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编解码运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G.729语音编解码算法实现方法,重点对DSP的代码优化作了论述.仿真结果表明,运算复杂度大大降低,在单片TMS320VC5410上完全能够实现G.729语音编解码算法.重建语音具有符合标准的编解码效果.  相似文献   

7.
G.729A算法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G.729基础上,进行简化后的一种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 线性预测(CS-ACELP)的8kbit/s语音编码算法。通过改变了传统的采用DSP来实现语音压缩的方法, 提出在基于ARM7系统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S3C4510B上实现G.729A编解码过程的新方法,对 保证VoIP实现的简洁性和廉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G.729A算法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在G.729基础上,进行简化后的一种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CS—ACELP)的8kbit/s语音编码算法。通过改变了传统的采用DSP来实现语音压缩的方法,提出在基于ARM7系统架构的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S3C4510B上实现G.729A编解码过程的新方法,对保证VoIP实现的简洁性和廉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G.729编解码原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ARM9平台上实现G.729语音编码器的方案,并介绍了从算法、C程序等方面对程序进行优化,发现比优化前的算法大大减小了编码时间,完全达到实时的要求,并且语音质量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智能电话转接控制器.文中描述了其功能特点,给出了实现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关键的软件技术.对系统中使用的语音编解码芯片及电话线路接口芯片的功能特性做了必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及其播放器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语音编码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类语音编码技术的优缺点;重点研究了基于感知的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方法;介绍了MPEG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个主流格式的音频播放器,测试结果表明其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TLAB GUI的语音信号特征提取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信号的典型时频特性和核心处理算法是语音识别、合成和说话人识别等系统中的关键问题.结合线性预测分析技术(LPC)和美尔倒谱参数(MFCC)的算法原理,基于MATLAB GUI技术,设计完成了语音信号典型特征提取系统的界面平台,可实现语音信号的装载、播放和波形显示,LPC和MFCC的计算结果显示和数据存储等功能.界面的人机交互性好,操作简单方便,可提高对算法或数据处理效果的直观认识,对语音信号分析和处理等各个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音编码器不仅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同时还要具有较低的编解码延时。较大的编码延时不仅会降低语音通信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可能减小系统容量。由于G.718编码器的延时主要由核心层算法引入,为了降低G.718编码器核心层的延时,提出了一种帧长为5ms的低延时编码方案,通过改变语音分类、开环基因搜索、线性预测系数的求解和量化方法,成功将编码延时在G.718基础上降低了25ms。主客观语音评测结果表明,该方案接近G.718核心层的重建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一种能自动用语言准确报出故障、发出指令的系统。该系统用UM5100语言处理器作语言波形编码器,直接用数字表示语言波形。借助于存储器和音频电路组成语言录放电路,进行语言的记录和再生,并在微机的控制下组成智能系统,应用于工业生产及智能测试等领域。当过程控制中出现不正常情况时,迅速、准确地为操作人员指出故障所在和发出操作指令。这种系统明显地优于以往的指示灯显示或者电铃呜响的报警方式,并且在工业生产、交通管理及医疗技术等各种领域中有广泛的通用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G.726语音编解码算法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语音录放系统,实现了对语音信号的压缩存储和编解码功能。运行结果表明,解码后语音还原质量较好,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可视语音合成中语音与口型多对多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基于两层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可视语音合成,该模型有效结合了语音和口型的上下文相关性,解决了语音与口型多对多的对应问题,合成出了准确率高、连贯、自然的口型序列,该方法具有完全自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音频分类在基于内容的音频、视频检索和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针对静音、语音、音乐和环境背景音4类音频提出基于VQ-GMM的分类算法。首先通过阈值判决区分静音和非静音,然后利用VQ-GMM分类器将非静音进而分为语音、音乐和环境背景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性能良好,平均正确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8.
The immittance spectral frequencies (ISFs) is proposed as a new set of classification featur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spectral frequencies (LSFs) applied in a frame-level wideband speech/music discrimination system. These two sets of features can be shared by the classifier and coding module to reduce the total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making our classific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multi-mode audio coding applications. A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of the features are made.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SFs and LSFs have similar good performance when using full covariance matrices in classification models and the ISFs perform slightly better when using diagonal matrices. Their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for speech and music signals are also revealed.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大规模会议中的混音噪声问题,提出语音短时累积能量的概念,并据此设计基于动态竞争模式的实时多媒体会议混音算法。该算法依据会议所有成员的语音短时累积能量,通过动态竞争、自我淘汰、强制淘汰三个过程,实时从会议所有成员中选择当前的发言者,并进行混音。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可解决大规模会议中混音质量与会议人数成反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