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种双边多议题自治协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电子商务应用,该文提出一种双边多议题自治协商模型。该模型用几种向量对协商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定义两种效用评价函数刻画效用评价机制;引入贝叶斯决策理论,实现协商过程agent自学习;对传统合同网协议进行扩展,用于控制双方的协商交互;结合agent自学习,给出了3种提议策略。实验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QoS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移动Agent的基本特性。移动Agent可在异构的网络各个节点间自由地移动,它能感知网络的状态,监控系统并与其他Agent进行交互。IETF的IS模型采用了RSVP(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协议对系统资源进行预留,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保障所需QoS的目的。QoS保障机制将移动agent技术与RSVP协议结合起来,通过资源预留和agent动态移动的实现可以达到更好地改善QoS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郭跃  王宏远 《电视技术》2003,(10):30-32
在深入研究DVB数据广播协议中的数据传送带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有线电视网络中传送数据广播业务警方案,它可在DVB—C单项信道中模拟实现用户和前端的双向交互,实现了在MPEG-2传输流中同时传输广播数据和数字音视频。  相似文献   

4.
实时多媒体交互与协作系统中发言权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言权控制(Floor control)是在多媒体交互协作环境中协调、控制并发使用共享资源的技术,是交互与协作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协调控制机制。本文详细分析了floor control协议及其主要控制策略,介绍了实时多媒体交互协作系统——基于OP通道的人一人交互协作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时floor control协议RTFCP,着重对RTFCP及其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同时,对协议的安全性、实时性、公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伟  曾国荪  刘涛 《通信学报》2006,27(11):31-35
通过借鉴人际关系信任模型,利用Bayesian方法对agent的可信度进行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多agent协作系统的形成方案。通过agent间基于信任关系的链接更新形成稳定的多agent协作系统,并通过随机图模型分析了提出的协作系统的演化特征。仿真结果证实,提出的协作方案不仅能有效地促进agent间的协作效率,提高共同完成任务的成功率,还能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交互性能,使agent聚集在服务能力较强的可信agent周围,保证协作对象选取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Harn和Lin最近提出了一种无单向函数的多重密钥协同认证协议(H—L方案)。Yen和Joye发现H—L方案存在安全性弱点,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协议方案(Y—J方案)。而Wu,He和Hsu指出Y—J方案仍然存在安全性问题,是不安全的。进而利用单向杂凑函数给出了新的方案(W—H—H方案),增强了Y—J方案和H—L方案中的交互认证的安全性,但这违背了最初H—L方案不利用单向函数的原则。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协议方案,不利用单向函数,仍可保证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Agent机器人系统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多agent系统可以解决单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再者,在相同任务环境下多agent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制造工艺要远低于单agent机器人系统,且前者的效率也要远高于后者。但多agent机器人系统交互行为中的协调与合作、个体之间路径的选择与协调及实时通信规划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以agent思维状态为模型对当前多agent系统协调交互行为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闪联设备间的信息交互是基于(信息设备)智能互联、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IGRS)基础协议的,在此基础协议栈上可以开发IGRS基础应用及特色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GRS基础协议栈的IGRS服务开发方案。该方案采用中间件技术,通过服务供应端适配器实现服务供应端与IGRS基础协议栈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实现IGRS服务开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TD—SCDMA网络测试仪中基于PowerPC8280的AAL2适配与DMA传输的实现方案,重点说明了如何实现AAL2适配,以及如何利用PCI的DMA传输完成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的数据交互。实际使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数据采集卡已经成功地对ATM协议的AAL2适配和DMA传输进行了正确处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有线电视网上开展多功能业务,充分发挥宽带网的优势,使有线电视网真正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网,其关键技术就是将单向有线电视网改为双向有线电视网。有双向网就可进行数字信号交换。本文给出了DOCSIS协议层与OSI协议层的对比,其主要不同点是在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DOCSIS MAC子层上。DOCSIS MAC子层不是采用目前计算机网络中任一种局域网MAC子层协议,而是采用了CM与CMTS交互工作方式。参照DOCSIS1.1版本中Radio Frequency Interface规范,论述了CM与CMTS之间交互工作原理,并阐述了数字信号的调制-QPSK与QAM调制,以及它们在CATV双向网中各展所长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光突发交换(OBS)核心节点中控制卡上的网管代理接口,设计了相关的通信协议、硬件结构和硬件逻辑接口,在跨总线与跨时钟域连接中维护了数据的完整性.仿真表明,设计的接口可实现OBS核心控制卡和本地网管代理之间的高速数据交互.  相似文献   

12.
基于EoC局终端网络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琼  代少升  程鹏程 《电视技术》2011,35(12):35-37,44
提出一种将Agentx协议主/副代理应用在EoC局终端网络管理的实现方案。在该方案中,EoC局端作为主代理,终端作为副代理,两者通过Agentx协议进行信息交互。简单介绍了EoC的网络框架和Agentx协议的总体结构,然后将Agentx协议与传统的SMUX协议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Agentx协议应用在EoC中能使整个EoC网络系统的运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边界网关协议(BGP)网络拓扑动态重构及网络稳定性。通过路由软件Zebra实现一个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监测代理,并将其连接到网络中一台BGP边界路由器,通过它们之间的BGP协议交互,监测代理可捕获到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并籍此进行BGP路由监测。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色Petri网的英式拍卖会话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结合FIPA英式拍卖协议(English-Auction-Protoc01),用染色petri网(CPN)为这一协议建模.介绍了Agent按照交互协议进行会话的过程,并依据petri网㈣)理论的矩阵方程式对拍卖中Agent使用协议可能获得利益以及产生冲突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基于TCP/IP体制的Ad Hoc网络中,利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网管代理解决严重和复杂的网络管理问题。在分析SNMP协议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SNMP代理的工作流程、组成模块和实现方式,并搭建Ad Hoc网络实验环境进行了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SNMP协议和代理,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Ad Hoc网络中的关键参数,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马恒太  侯玉文  邱田 《电子学报》2009,37(8):1669-1674
 本文给出了移动代理协议数据完整性属性的定义,指出了采用传统认证性属性来分析移动代理数据完整性属性的不足,从而给出了移动代理完整性证明的两个形式化规约:数据完整性规约和序列完整性规约.在此基础上,针对典型协议实例进行CPS建模,并采用阶函数的方法证明了其完整性,验证了完整性规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和光突发交换(OBS)的光链路信令建立方法和协议方案.将主动包的结构应用于移动代理,使信令消息和数据流概括到一个突发包头(BHP)中,以此来缩短一个光路的建立时间.该方案可以实现分布式处理链路,以减轻网络中一个节点的工作量和加强每个网络节点的并行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8.
DHCPv6是IPv6下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客户端使用本地链路多播地址发送和接收DHCPv6消息,当客户端和服务器不在同一链路上时,DHCPv6客户端就无法动态获取IP地址.DHCPv6中继代理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转发初始化消息,来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DHCPv6消息的交互.基于RFC3315设计实现了DHCPv6中继代理,实现了DHCPv6中继代理的基本功能,完成1Pv6地址的动态申请.  相似文献   

19.
NYNEX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ujitsu Network Switching Systems of North America undertook development of an interface between a NYNEX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NetWindow] and Fujitsu's Fetex-150 Broadband Switching System (B-ISDN) for a specific service using a (Bellcore) standard inform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OSI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P). CMIP is a powerful but complex protocol. The modeling flexibility and enhanced vocabulary of the protocol increase the level of effort required to implement both manager and agent code. The areas of CMIP that cause the hardest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revolve around unbounded recursions in either the model or protocol. Careful selection of limitations on the information model structure, and CMIP features allows sufficient power at controllable implementation expense. By devising and applying a series of simplifying principl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et of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s, the authors were able to contain the 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while retaining the power of the protocol. Examples of the simplifying step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se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