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便利抽样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 6MWT)评分、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恐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MWT评分、运动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运动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法,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氧耐力与心功能水平,改善运动自我效能,降低患者运动恐惧,适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大幅度改善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运动康复路径对患者实施康复运动干预。观察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情况和再住院率。结果经过康复运动后,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volume index of diastolic end,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ystolic volume,LVESV)均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运动康复路径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应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0例, 根据时间不同记为对照组(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和观察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 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实施重症护理小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 两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LVESV)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9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运动康复训练,观察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心肌质量指数(LVMI)及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E/A)]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 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 0%(P 0. 05);干预后,2组LVEF、E/A较干预前显著升高,LVESD、LVEDD、LAD及LVMI则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2组MLHFQ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CHF患者开展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837-838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CHF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评分。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较高,LVEDD、LVESD、BNP水平及MLHF-Q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HF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闫玲 《全科护理》2021,19(8):1070-1072
目的:探讨磁珠压耳穴联合健身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磁珠压耳穴联合健身操训练,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明尼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MLHFQ)。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耗氧量(VO 2max)、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MWT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磁珠压耳穴联合健身操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及心功能,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CG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VT)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评分。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MVT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血容量(EDV)、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CGA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提升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代谢当量(METs)的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康复、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METs的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Ds)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强、乐观、坚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METs的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CHF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弹性,促进心脏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水平,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病人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R低于对照组,LVEF、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与运动耐力,同时消除心理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满意度、有效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SAS评分、MLHFQ评分、满意度、有效率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护理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A峰E峰流速比值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心胸比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方便易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以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降低再住院率,达到了早期康复、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个体化家庭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信阳医疗区心肾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康复组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52.5%、82.5%,康复组纽约心功能好转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康复组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个体化家庭运动康复治疗可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运动治疗,为期16周。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变化情况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43.02±4.38)mm、(48.46±5.52)mm低于对照组的(46.19±4.66)mm、(53.27±5.78)mm,左室射血分数(LVEF)(56.34±5.90)%高于对照组的(51.35±5.77)%,6 min步行距离(405.22±40.49)m长于对照组的(363.74±36.5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再住院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运动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恐惧管理理论的康复运动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术后康复运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PCI术后康复运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恐惧管理理论的康复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恐动症程度、康复运动依从性、心理状态、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恐动症评估量表(TSK)评分、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恐惧管理理论应用于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基于5E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老年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基于5E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基于5E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可改善老年HF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心脏康复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8例,使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进行传统心脏康复干预与以目标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心脏康复指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干预4 w、干预24 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干预前、干预4 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干预24 w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目标理论为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干预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心脏康复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干预+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公斤氧耗量、最大氧耗量、运动中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运动、健康责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情感、身体活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结合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酶谱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结果:(1)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D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清CK、CK-MB、LDH、HBDH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i HF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Li HF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