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云 《黑龙江医药》2005,18(4):284-285
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是指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鼻腔给药历史悠久,但过去大多用于治疗鼻炎、鼻塞等届部疾病,起局部消炎、收敛、杀菌等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辅粒和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鼻腔给药制剂酏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蒋勤 《中国药师》2006,9(6):559-561
在鼻腔内使用,经鼻黏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口服给药是大多数治疗药物的首选给药方式,但是,许多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就被降解,包括胃肠道降解和代谢,肝脏首过效应等。这些因素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3.
鼻腔给药制剂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给药制剂是指经由鼻腔给药,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或预防作用的一类制剂,尤其适用于除注射剂外且其他给药途径困难却又需要全身作用的药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为促进其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加强。现对近年来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方向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研究概况。方法综述了鼻腔给药的特点、手段、制剂方法、要求、影响因素及研究状况。结果与讨论鼻腔给药可以产生全身作用,可以代替静脉给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用于全身治疗的鼻腔给药系统研究概况。方法综述了鼻腔给药的特点、手段、制剂方法、要求、影响因素及研究状况。结果与讨论鼻腔给药可以产生全身作用,可以代替静脉给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张何  张景云  侯慧茹 《中国药师》1999,2(4):184-185
鼻腔给药是传统的给药方式,在耳鼻喉科应用极为广泛,一般用来治疗各种鼻腔和鼻窦疾病,也可作为辅助用药用于与鼻病有关的邻近器官疾患。近年来随着对这一给药途径研究的深入,通过鼻粘膜吸收发挥全身性治疗作用的药剂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鼻粘膜给药研究较多,很有希望替代传统的注射给药途径。1 鼻粘膜给药的特点 鼻粘膜给药简便易行,药物经鼻粘膜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免受胃肠道中酶的破坏和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某些药物鼻内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这对胃肠道吸收不良的药物有实际意义。鼻粘膜给药的缺点是制剂对鼻粘膜的刺激,主要是纤毛毒  相似文献   

7.
鼻腔给药新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在鼻腔内使用,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鼻腔给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起效快,无损伤性,使用方便等特点,已成为制剂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鼻腔的生理和给药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鼻腔给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肽类药物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但由于这类药物稳定性不佳、口服易被酶解等问题,临床多采用注射途径给药。鼻腔给药不仅能够克服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注射给药的顺应性差等问题,而且具有脑靶向、低剂量高活性的优点。本文主要就多肽类药物的鼻腔给药进行综述,系统地介绍了鼻腔的组织构造,药物本身性质、制剂的特性和鼻腔内环境对药物鼻腔吸收的影响,以及通过添加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和设计成不同药物载体等方法改善药物鼻腔吸收,并叙述了鼻腔给药的研究热点-鼻脑传递,为后续相关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鼻腔给药一般仅用于治疗局部疾病,而某些鼻用制剂通过鼻粘膜的血管吸收,也可达到全身用药的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鼻腔给药还可避免肠-肝的首过效应,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随之,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两种扩散池在透皮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的药物给药方式以口服给药、血管内给药为主,皮肤给药只是用于治疗皮肤局部的病变及炎症、烧伤、烫伤、冻伤以及局部的皮肤黏膜的保护,其靶组织为皮肤、黏膜,而不是透过皮肤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近10年来应用皮肤给药达到全身治疗作用的新剂型不断出现,皮肤作为一个新的药物全身治疗给药途径逐渐受到重视,除了传统的软膏剂、硬膏剂外,日前外用凝胶剂、贮库型经皮给药系统(TTS)、离子导入制剂也正在兴起,有关药物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增多,实验技术及手段不断完善,为研究皮肤用药的吸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透皮促进…  相似文献   

11.
王荔  田頔 《北方药学》2005,2(1):27-30
生物粘附制剂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新型给药系统,其作用机制是制剂中的粘附性聚合物材料与机体组织粘膜表面产生较长时间的紧密接触,使药物通过接触处粘膜上皮进入循环系统,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的给药方式.本文对口服生物粘附性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粘附性材料的类型及特点、粘附制剂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该给药系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鼻腔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巍  苏乐群  李宏建 《中国药房》2008,19(22):1747-1749
鼻腔给药制剂系将药物制成供鼻腔内使用,产生局部作用,或经鼻黏膜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制剂。传统的鼻腔给药制剂主要用于局部治疗。1976年有研究报道,10%盐酸可卡因溶液经鼻黏膜吸收,15--60min血药浓度达120~474ng·mL^-1;1978年的研究表明,将含表面活性剂的胰岛素制剂给狗和大鼠鼻腔给药,吸收率显著提高^[1]。鼻腔给药制剂具有吸收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3.
鼻腔给药、口服药物、静脉注射,三种治疗方法中口服药物一直是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给药方法。鼻腔给药具有药物利用率高、药物吸收速度快、作用力强、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使用鼻腔给药治疗鼻炎、头面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婴幼儿疾病及特殊病症等方面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介绍鼻腔给药中药制剂的优点和制剂的类型及实际应用情况了解该种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结肠定位给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口服后,一般在到达结肠前就会被吸收或降解,而采用直肠给药,药物可直接进入直肠或结肠,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但直肠给药时,药物只局限在直肠和降结肠,不能到达横结肠和升结肠 [1].于是,至 20世纪 80年代,一种新型的定位给药系统--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终于问世,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中药经鼻腔给药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中药经鼻腔给药可以在鼻腔起局部治疗作用,或经鼻吸收后向脑内递药发挥中枢治疗作用,本文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药经鼻腔给药临床疾病治疗应用和中药鼻用制剂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吸入给药及其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吸入给药是目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治疗的重要给药途径,在临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临床上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给药后产生局部或全身的效应,药物作用直接迅速,给药剂量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吸入给药的基本原理是给药后使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的蛋白质及肽类治疗药物的开发,非侵入性给药途径-鼻腔给药日益受到关注。与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相比,鼻腔给药既可避免注射给药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也可消除口服给药过程中肝脏的首过效应;且鼻腔黏膜下血管丰富,有助于药物的吸收,也更加便于患者的抢救和自救。然而,由于鼻黏膜屏障的存在,药物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加入鼻黏膜吸收促进剂来增强药物的吸收。该文主要探讨鼻黏膜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并对FDA已上市鼻腔制剂中的吸收促进剂进行汇总,同时对新型黏膜吸收促进剂在鼻腔给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鼻腔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定位给药系统是经口服途径将药物传递到结肠定位释放的一类药物制剂。普通口服药物制剂配方设计的目的是使药物在胃或小肠部位释放。但针对大肠部位疾患的药物或在胃酸中不稳定的药物其普通口服制剂不能在病灶部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从而使药物难以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而结肠定位给药系统虽经口服给药,但药物在胃及小肠内不释放,当转运至结肠时才崩解或溶蚀,使释放的药物在结肠病灶部位浓集,由此不但可以提高药物对大肠部位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降低全身性不良反应,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极大观注。本文对该给药系统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鼻用制剂系指直接用于鼻腔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由于鼻腔黏膜的特殊生理结构及其独特的吸收机制,导致鼻黏膜给药具有诸多优势:第一,鼻黏膜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第二,可避开肝脏首过作用、消化道内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第三,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第四,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鼻腔给药制剂发展迅速,降钙  相似文献   

20.
<正> 凡是在鼻腔用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统称鼻腔给药系统。以鼻腔作为给药途径,最早是用于治疗局部的鼻炎,鼻阻塞等。如0.5~1%麻黄素滴鼻剂或喷雾剂,用于治疗鼻腔局部炎症引起的水肿、收缩,消除鼻粘膜充血及鼻阻塞症状。因鼻腔容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