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傅祖康 《中国酒》2013,(12):48-51
在2008年秋季举办的上海酒节论坛上,我提过两个观点。第一,黄酒产业的发展应基于健康价值诉求之上,包括黄酒独特的精神内核、功效价值以及佐食文化;第二,黄酒应加强标准化营销体系的建设,通过打造黄酒的传播标准、产品标准、饮器标准,实施战略聚焦,实现产业振兴之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国东南地区5省市居民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5省市18岁及以上人群黄酒消费量数据,以及2010、2011年在5省市采集黄酒样品的检测结果,采用简单分布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对人群经黄酒摄入氨基甲酸乙酯进行估计,并对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5省市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103 mg/kg,最大值为0.498 mg/kg。18岁以上人群黄酒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13.4 ng/kg BW,暴露限值为22 388。黄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427.8 ng/kg BW,暴露限值为701。结论 18岁及以上全部人群黄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在黄酒饮酒者中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黄酒是我国拥有千年历史的特色酒种,因其营养健康、口味独特畅销国内外。本文通过介绍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食品标签、食品安全风险性物质和食品接触材料三个方面对有关黄酒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整理、研究。结合日本近年来对酒类的通报情况,分析了日本对于中国酒类产品出口的贸易技术措施。最终,从加强对日本酒类安全法规与标准的研究,加强黄酒中理化成分的安全性研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预防机制三方面提出对应措施,以期能够为中国黄酒出口日本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黄酒的浸米浆水、酒药、酒母、酒曲、酒醪中微生物资源和其他米酒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了黄酒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成果。基于我国黄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黄酒微生物的研究水平,全面、深入和系统地研究黄酒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系统发育、生态分布、酿造功能、菌种选育及其环境微生物对黄酒生产的影响等诸多课题,对于我国黄酒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是食品进入市场的一道有效管控屏障, 对食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是食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重要环节。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 源于中国, 唯中国有之, 营养价值丰富。黄酒企业在中国酒生产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黄酒质量的优劣决定着黄酒企业能否健康发展。本文按照黄酒生产许可现场核查的要求, 从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以及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6个方面阐述黄酒生产许可的核查要点, 对黄酒企业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文中指出黄酒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 设备使用维护及工艺流程不规范, 管理制度与实际生产不相符, 试制报告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等常见问题, 为今后黄酒生产许可证的现场核查工作、规范企业人员以及规范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酒健康功效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酒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健康保健功效。该文综述了黄酒健康功效和生物活性物质解析及有关配料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深入发掘黄酒中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强化黄酒健康功效的策略与路径,以期为提升黄酒品质和研发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酒功能性成分与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酒》2021,48(5)
黄酒是中国传统特色酿造酒,其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养生的价值。黄酒中含有低聚糖、γ-氨基丁酸、酚类、活性肽、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氨基酸等功能成分,使其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压、保护心血管、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等生理功效。阐述了黄酒的功能成分和保健功效,为黄酒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酒的功用     
黄酒,是用糯米、黍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特定的工艺过程,利用多种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而酿成的一种低酒精度的饮料酒,由于其色泽为黄色,故名为黄酒。黄酒是一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酒性和顺、酒味鲜美、益于健康的饮料酒,也是一种营养食品。与其它酒比较,具有其独到的特点和优点。本文就黄酒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烹调价值作一些介做,这对于了解具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华古酒——黄酒,也许是会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酒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建构"法防""物防""技防""网防""人防"五位一体化整体性治理体系。通过界定权利与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健全黄酒质量安全信息网络、提高全民诚信道德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企业自律、社会组织协助和消费者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政府对黄酒安全治理能力,促进黄酒行业稳步发展,确保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从根本上解决黄酒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沐春 《中国酒》2002,(5):24-28
据科学考证:黄酒、啤酒、葡萄酒这三大古老酒种中,只有黄酒是中国所特有的,并只有在中国,黄酒才能持续和发展。正如京剧之所以伟大,是由于她身为国粹的体现,所以人们在忧患中维护她,拯救她。那么,同样堪称“国粹”的黄酒在万马齐喑、无人喝彩之中任其寿终正寝,那将是一个大悲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具有深厚中国古老文化底蕴的黄酒有1万个理由去积极、健康、进步的发展。就在当今白、啤广泛占领市场的同时,黄酒也尚有年130多万吨的产销量。且葡萄酒只有30来万吨的年产销量,仍高歌猛进。黄酒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弄它个“三千越甲可吞吴”也未为不可! 照塔七层,不如暗室一灯。《中国酒》杂志愿作一灯,把所有关心、热爱黄酒的人们心中照亮,并让他们呼喊起来,以警示我们的黄酒业,并使之受益……  相似文献   

11.
为利用红枣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将红枣和粳米作为主要原料酿造黄酒。通过糖化发酵、压榨、煎酒、陈酿、过滤及调配等工序制得红枣黄酒,其中在压榨分离的清酒中添加蜂蜜作为澄清剂和营养调和剂。该酒呈橙黄色,清亮透明,具有黄酒和红枣特有的复合香气,口味醇和、绵长,是一种低酒度、高营养、具有保健作用的黄酒。  相似文献   

12.
糖型黄酒作为一种新型黄酒,以营养健康而著称,而相关的研究报道比较罕见。通过对低糖型黄酒的生产工艺、菌种选育、品质研究、功能性成分和发展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加强低糖型黄酒的研究开发与宣传,将推动黄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鉴别不同年份成品酒和使年份黄酒生产标准化,分别建立了3年、5年、10年陈成品酒的GC-MS指纹图谱。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黄酒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利用平均值法构建不同年份成品酒的标准指纹图谱。通过与标准图谱相似度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批次生产的黄酒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其相似度值都大于0.99,表明用于成品黄酒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份黄酒基酒HS-SPME-GCMS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鉴别不同年份的黄酒基酒以及使基酒生产标准化,建立1~10年陈基酒的GC-MS指纹图谱。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黄酒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利用平均值法构建不同年份基酒的标准指纹图谱。通过与标准图谱的相似度比较,不同生产批次的黄酒基酒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其相似度值都大于0.990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黄酒基酒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发酵型米酒作为我国的传统酿造酒之一,其感官风味特征系统性评价体系研究较为滞后,风味轮感官术语体系尚未建立。该研究通过建立10人专业品评小组,对31款来自不同产地、不同风格的发酵型米酒进行感官评价,应用M值、多元统计方法对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确定了能够基本表征当前市场上发酵型米酒风味轮廓的主要描述语,包括16个香气轮廓描述语、7个口感轮廓描述语及87个最外层感官描述词,绘制出了发酵型米酒风味轮,为发酵型米酒感官风味评价系统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在黄酒酿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对黄酒中的乳酸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乳酸菌为黄酒发酵带来的作用,但是对于在黄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引起的问题鲜有研究。该文概括了乳酸菌的生理保健功能,并阐述了近年来黄酒中乳酸菌的作用研究进展与乳酸菌在黄酒发酵过程中引起的问题,旨在为对黄酒中乳酸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苦荞红曲保健酒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苦荞红曲保健酒的总黄酮和总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值),并且与市售黄酒、VC、Trolox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苦荞红曲保健酒有一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力。被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酚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8.
黄酒中健康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酒是以谷物为原料,利用酒药、麦曲或米曲中的微生物发酵制成的酿造酒,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酒种。该文系统的介绍了黄酒中的多酚、多糖、多肽、γ-氨基丁酸和四甲基吡嗪等健康因子,总结了其发现过程和作用机理,为黄酒健康因子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中国传统黄酒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以及研发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