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内主流平台上,以真实记录为属性的纪录片通常发挥着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商业价值不足,受众基础比较薄弱。网络群体的崛起,给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具有明显社群属性的视频网站,通过创新纪录片内容和形式,实现了对受众的精准传播,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文化现象,为纪录片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我国的网络群体年龄构成年轻化,信息接收方式呈现碎片化和即时性特点,艺术创作和欣赏习惯倾向娱乐化、去中心化。为此,如何吸引网络观众的注意力,在内容选择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是新时代纪录片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为例,从网络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的类型、制作策略出发,总结基于网络群体的纪录片制作策略,为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谭谈交通》交通普法栏目于2018年八月停播,却于2020年在哔哩哔哩网站占据顶流,本文将在新媒体视野下,从新媒体技术、节目内容等方面入手对《谭谈交通》在哔哩哔哩走红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研究传统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技术的迭代更新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成为纪录片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依托于各大视频平台的网生纪录片精准定位,转变语态,呈现出多元化与年轻化的样态,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欢迎,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下纪录片行业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以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为例,结合平台特点,从内容、叙事、制作及传播四个方面,对新媒体背景下网生纪录片的创新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哔哩哔哩,“恰饭”已成为UP主(Uploader,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用户和平台间心照不宣的行为,而学界在该话题下针对用户的研究则较为薄弱。本文采用深度访谈法、线上观察法,分析用户对“恰饭”现象的态度及其背后的成因,并推测“恰饭”视频可能达到的效果。研究发现,用户通过“使用”从而产生“满足”,哔哩哔哩用户对UP主的“恰饭”现象抱有开放与苛刻并存的态度。但这种态度往往围绕着UP主产生,忽略了广告主与广告产品。比起实际的购买行为,用户也往往止步于产生好感、了解品牌、留下印象。  相似文献   

5.
弹幕既是视频观看者对于视频内容的点评和分析,也是观众之间的讨论和互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更新迭代,视频弹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所接受和使用,弹幕文化亦随之兴盛。弹幕早已与网络视频文化密不可分。哔哩哔哩上的四大名著电视剧更是掀起了弹幕热潮,形成了弹幕文化新景观。基于此,本文以哔哩哔哩上的四大名著电视剧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信息传播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交互性使得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打破了信息的单向流动模式.框架理论视角与时俱进,重视受众反馈已经成为新一轮传播点.对于视频网站来说,用户评论是用户对视频进行反馈和用户间交流的渠道,同时,弹幕作为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更为用户提供了互动的感觉,评论与弹幕的内容可以作...  相似文献   

7.
直播3.0时代,“直播+”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各大视频平台相继开设直播频道,直播场景变化丰富。其中,陪伴型学习直播经过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一个直播品类,在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拥有较高的热度。但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种方式到底是“学习还是表演”的质疑。本文将对B站陪伴型学习直播进行研究,简要分析陪伴型学习直播火爆程度有增无减的缘由,并从自我呈现和规训理论等角度分析该类直播热度不减以及学习博主“学”而不“上岸”的原因,为研究同品类直播主体和客体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昆曲也称昆腔或昆剧,是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源流中的璀璨明珠。如今Z世代(互联网世代)逐渐成长为昆曲文化传承传播的主力军。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然不适应当今的媒介环境,昆曲传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探索如何对Z世代进行昆曲文化传播,改变传播现状,让昆曲重新绽放艺术魅力,是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自2016年起,得益于4G、人工智能、计算机动画等技术,虚拟主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车道。虽然虚拟直播行业附属于亚文化,但发展至今,虚拟主播产业已成为一种不容小觑的盈利模式。哔哩哔哩虚拟主播的发展处在我国该行业的前沿水平,探究其实现有效传播效果的驱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哔哩哔哩出品的网生纪录片在不断拓展叙事边界的同时,突破常规纪录片创作的模板,以其题材涉猎的广泛性实现网络时代的类型跨越,并通过内容文本的深度挖掘完成文本框架的创新。同时,以对人物立体性的塑造为桥梁,与观众构建强有力的情感连接,在多维网络的传播过程中收获极大范围内的热度与好评。本文将依托“媒介情境论”这一理论依据,以题材类别、文本模式、人物建构为论点着手进行剖析,实现对该网站纪录片情感转译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弹幕(Danmaku)是一种社交互动机制,也是一种在线视频媒体用户体验的增强机制。弹幕来源于日本视频共享网站Niconico动画,Ac Fun弹幕视频网首先将弹幕文化引进至中国,后发展于bilibili。随着流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弹幕已经在中国的视频共享平台中被广泛使用。弹幕是一种实时用户生成评论,它可以使用户在视频时间轴上的某一特定处发布评论或查看其他人的评论,以完成更好的社交与多媒体协同体验。以哔哩哔哩为例,该机制可以在视频播放时的特定时间点下渲染或以动画形式播放大量的用户产生的评论与注释,营造“实时互动”的假象。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作为我国视频网站发展的元年,土豆网、优酷网、酷6网等的创办将视频网站引入国人视野.至此,我国视频网站行业逐步推出自制内容.本文视"2011年以来的我国视频网站自制纪录片"为研究主体,对我国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凤凰视频、哔哩哔哩等六大视频网站从2011年至今已推出的自制纪录片类型作出梳理.通过...  相似文献   

13.
科普类短视频作为短视频发展的一个分支,随着短视频行业市场红利的暴增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随着专业知识传播的垂直化和受众的细分化,普法类短视频应运而生。2020年3月,“罗翔说刑法”在哔哩哔哩上爆火,其对于我国普法类短视频的发展极具借鉴意义。本文借助使用与满足理论,以“罗翔说刑法”哔哩哔哩短视频为研究个案,从紧贴实事、趣味叙事和弹幕助力三个方面分析“罗翔说刑法”爆火的原因,尝试通过分析我国普法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举措,助力普法类短视频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智能产品的迭代更新,以测评科技产品为目的的自媒体逐渐进入公众视线.本文以科技测评类自媒体的叙事策略为视角,选取@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在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上超过500万播放量的8个科技测评类视频,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叙事话语和叙事内容两个角度研究其叙事学特征.结果发现适当的屏幕持续时间、带有沉浸感的个人出演、合适的有洞察力的停顿解说以及不失严谨的情绪化处理是其走热的重要原因,并据此为此类自媒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公众创意的时代Web2.0技术协议,使得因特网有能力提供博客(Blog)和上传分享视频(You Tube)这样的新业务。实际上,这就开创了人类"个人出版"、"公众创意"的新时代。正因为有这些业务的开展,近年来因特网上传递的信息流量急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中,视频类信息资源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一种信息资源形式,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优化相较于其他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也有着其自身特点。文章分析了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且提出了关于优化视频类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视广信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的多档直播节目提供技术支持。在央视频联合哔哩哔哩推出的“2020最美的夜”跨年直播中,中视广信团队完成了虚拟场景设计、虚拟机位调整、虚拟面板、柱状图、扇形图等实时数据展示界面的开发制作,呈现给用户绚丽的节目效果。节目中应用的中视广信虚拟系统播控软件,可配合主持人控制虚拟面板上下线,支持数据内容实时变化、数据刷新频率实时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线电视》2020,(1):111-111
2020年美股首个交易日,中概股集体大涨,“小破站”哔哩哔哩(B站)一马当先上演开门红。1月2日周四,B站宣布与QQ音乐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扶持并推广优质音乐人及音乐作品。除了打通双方平方的资源以外,两家公司还计划共同举办一系列联合线上活动,并于后续开启多场线下交流会和演唱会。  相似文献   

19.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4):97
赛灵思宣布SiliconGear在其最新一代高清(HD)视频安全和视频显示平台中采用了赛灵思Spartan-6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SiliconGear是一家专为低成本高性能HD串行数字接口(SDI)数字视频录像机(DVR)和机顶盒监控设备制造商提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诸如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除了新闻宣传外,很多地方政府和媒体为了进一步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美感,也会运用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这种传播手段不仅速度很快,而且传播范围较大,很容易形成裂变式传播。本文着重介绍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概念及特点,并阐述裂变式传播的概念,探讨目前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裂变式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