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秋泻灵合剂的体外抗轮状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培养恒河猴MA104细胞, 用人轮状病毒Wa A群感染细胞,通过ELISA法对病毒进行滴定,用于评价细胞生长、病毒繁殖情况,确定细胞受感染程度。结果:秋泻灵处理组与病毒组细胞相比,生长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秋泻灵合剂对轮状病毒感染有预防、治疗和中和病毒活性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番石榴叶中皂苷和挥发油抗轮状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四氮唑(MTT)法检测番石榴叶中皂苷、挥发油的抗轮状病毒作用. 方法 提取番石榴叶中皂苷和挥发油两种有效成分,将其作用于MA10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求出其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后,给予<TC50不同浓度的有效成分对轮状病毒感染细胞进行干预,检测其对病毒感染细胞存活的影响,以确定两种有效成分体外抗轮状病毒的作用. 结果 皂苷和挥发油均有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作用,其用于预防时病毒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12%和60.04%,治疗指数(TI)分别1.69和1.50. 同时,皂苷和挥发油对MA104细胞感染病毒后具有治疗作用,两者用于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时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8.37%和86.55%,TI分别为3.30和3.59.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治疗和预防时病毒抑制率明显升高,呈量效关系. 结论 番石榴叶中皂苷、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轮状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培养分离人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MA104细胞从4名急性肠炎患儿的粪液标本中,分离出3株致细胞病变的轮状病毒。细胞病变特征为细胞边缘交模糊,细胞融合,堆积,变圆以及细胞瓦解。我们发现用细胞培养分离HRV不仅取决于接种和培养条件,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粪液标本中病毒颗粒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用3例急性胃肠炎患儿的大便标本,在MA104细胞(一种来源于恒河猴胚肾细胞的稳定细胞系)上分离到3株致细胞病变的人轮状病毒(HRV)。作者指出,用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轮状病毒LLR株在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中培养效果的比较,为轮状疫苗的生产筛选最佳的细胞基质和培养条件。方法:将轮状病毒LLR株按MOI 0.02分别接种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两种细胞病变的情况,同时抽样检测病毒滴度,分析两种细胞对轮状病毒LLR株的敏感性。结果:牛肾细胞在感染轮状病毒LLR株后d 3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6.8 lgCCID50.mL-1;而Vero细胞在感染轮状病毒LLR株后d 8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7.3 lgCCID50.mL-1。轮状病毒LLR株在牛肾细胞和Vero细胞上均能达到满意的病毒表达量。结论:轮状病毒LLR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能够达到理想的病毒表达量,利用Vero细胞培养轮状病毒LLR株,有利于提高疫苗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鱼轲  魏至栋  郭敏  刘艳  谢澎  庞兴  崔焰 《中国新药杂志》2012,(10):1140-1143
目的:确定影响轮状病毒感染增殖过程的因素,以提高滴度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半数细胞感染剂量法(CCID50)结合ELISA(CCID50-ELISA)判断病毒在细胞上有无复制来检测病毒滴度。结果:不同细胞代次、接种浓度、培养时间、培养液种类和接种细胞孔数均会对病毒滴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结论:轮状病毒滴度检测的线性和准确性与细胞状态与培养环境相关。CCID50-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滴度有良好的重复性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感冒 (流感 )病毒表面存在着两种糖蛋白分子——血球凝集素 ( ha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 ( neuraminidase,NA)。血球凝集素可识别细胞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病毒与细胞的融合 ,启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 ;神经氨酸酶则可直接与细胞表面的神经氨酸分子结合 ,破坏细胞膜 ,使病毒感染细胞 [1]。呼吸道多种粘蛋白均含有神经氨酸的基团 ,因此 ,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也有利于病毒通过分泌液感染细胞。新装配成的流感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也需要病毒神经氨酸酶的开路 ,破坏细胞膜上含有神经氨酸基团的糖蛋白 ,病毒才能顺利地从细胞中释…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科学研究委员会Gustavo等的最新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和减少心脏病危险的作用,还可能有助于减慢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感染进程。 HIV-1的感染需要脂质筏相关受体的作用,而在细胞膜胆固醇低的培养细胞中,感染HIV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研究者尝试采用降胆固醇药物来治疗HIV感染。他们首先在细胞和小鼠中证明了他汀类药物的抗HIV疗效,然后对6例未接受高效抗  相似文献   

9.
氨基肽酶N抑制剂和SARS 目前 ,紧迫问题是缺乏有效对付冠状病毒的抗病毒药物 ,如果药物能有效调节如病毒入侵靶细胞等病毒复制的关键步骤 ,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一些有关人类冠状病毒受体的研究可帮助找到阻止病毒扩散的方法。研究发现 ,人类细胞膜结合的金属蛋白酶、氨基肽酶N(CD13)是冠状病毒 2 2 9E的受体 ,也是肠道冠状病毒的受体 ,这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在人体包括肺脏的多种组织中有表达 ,而且在免疫细胞和炎症部位活化的血管内皮中高表达 ,从而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潜在位点。目前 ,已研制的选择性受体抑制剂乌苯美司 (ubenimex)是一…  相似文献   

10.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编码的Gag蛋白含有病毒组装所需的多种病毒原件,在核糖体合成后,Gag蛋白直接到达胞膜或内含体膜的结合位点进行组装并发育成非成熟的病毒体,然后被病毒蛋白水解酶裂解成基质(MA)、农壳(CA)和核衣壳蛋白,从而组装成成熟的可感染的病毒颗粒。对于大多数逆转录病毒,病毒与细胞膜的结合依赖于转录后GagN端MA结构域的乙酰化,HW1型(HIV-1)和2型的MA是含有132个氨基酸的多肽残基,N端含有十四烷基,可以与保守片断相互作用,从而进行膜的选择和结合。  相似文献   

11.
HIV-1病毒为包膜病毒,其感染靶细胞的第一步是由HIV包膜蛋白表面亚基gp120与靶细胞上的CD4分子和辅助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等)结合,导致gp41的构型发生改变,启动病毒包膜与靶细胞膜的融合。与gp120相结合的一些抗体、蛋白、多糖、多肽和小分子化合物,都可能影响HIV-1病毒包膜和靶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从而起到抗HIV-1病毒的作用。该文对近年来以HIV gp120为靶点的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体,其感染主要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肠炎。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后病毒不局限于肠道,病毒以经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脏器,导致全身多脏器组织特别是心肌损伤[1]。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是一组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所致的腹泻普遍流行,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5岁儿童均感染过轮状病毒,但实际上并非100%婴幼儿均患轮状病毒肠炎,推测有相当数量为无症状感染。随着临床免疫学的进展,人们普遍认识到免疫功能紊乱与各种疾病的发病有关,但对本病免疫球蛋白(Ig)测定报道甚少。笔者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7例血清Ig含量,以探讨其与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拉韦罗是一种选择性、可逆的小分子抑制剂,能与细胞膜表面人化学趋化因子受体-5(CCR5)和HIV-1gp120相互作用,抑制CCR5-tropic HIV-1病毒进入细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病毒药.现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对仅感染CCR5-tropic HIV-1的成年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选择秘鲁利马郊区社会经济情况较差的800名两月龄婴幼儿作为免疫对象,用双盲法分成4个组,分别口服10~4空斑形成单位(PFU)的G3型恒河猴轮状病毒(RRV)疫苗、G1型人-RRV(D株)重组疫苗,G2型人-RRV(DS1株)重组疫苗和安慰剂.每天两次监测免疫后不良反应,共一周,同时收集免疫后4~5天内大便样品或直肠拭子检测疫苗病毒的排泄情况,大便中的轮状病毒(RV)用G型单克隆抗体ELISA分型检定,不能定型的经培养后重新定型,排泄的疫苗病毒在MA104细胞中培养后用ELISA加以证实.对发生轮状病毒腹泻和随机收集的无腹泻者血清用人血清G1型(Wa株)、G2型(DS1株)石3型(P株)作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分析,被调查的800名儿童中782名被分成1371个儿童年,分别进行了30天以上和两年的连续观察.  相似文献   

16.
赵焱磊  邢爱敏 《药学进展》2009,33(5):234-235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是诱发婴幼儿及儿童病毒性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有包膜RNA病毒,主要人侵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包膜F糖蛋白介导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被感染细胞随之也发生融合,最终形成合胞体。不同RSV株的F蛋白序列类似,故而F蛋白可作为治疗靶标。RSV感染性疾病的症状直接由病毒性细胞病变以及对感染的宿主反应所引起。  相似文献   

17.
鉴于在原代胎牛肾(FBK)细胞中能获得多次传代的nebraska犊牛腹泻病毒(NCDV)以及用牛轮状病毒作子宫内免疫能保护小牛防御人轮状病毒的攻击,本文作者用牛轮状病毒研制减毒活疫苗,以预防人轮状病毒感染.选用NCDN Lincoln株经FBK细胞多次传代减毒,用终末稀释法进行克隆.在第20代及第147代分别获得RIT 4256和RIT4237毒株.试验用第21代(US/535)及第149代  相似文献   

18.
巴西圣保罗大学DePaula等用登革热感染恢复期血清样本接种C6/36细胞,比较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测定1型登革(DEN-1)病毒的效率。将1∶10稀释的血清样本200μl接种到成片的C6/36细胞单层,培养7天,分别用IFA或RT-PCR测定。模拟感染C6/36细胞作阴性对照并用PBS代替血样。进行时程试验时,用1×104感染单位/ml的DEN-1病毒(NauraIsland株)接种C6/36细胞。感染24h后用IFA检测细胞的登革热病毒感染,用PCR检测细胞上清的病毒基因组,然后逐日检测1周。结果表明,用1×104感染单位/ml病毒接种C6/36细胞后,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鸡血细胞和鸡脾细胞诱生外源性干扰素。对不同种(株)的病毒、病毒剂量、营养液等因素对干扰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测定了鸡白细胞干扰素的产生曲线和干扰素预处理鸡脾细胞后对干扰素产量的影响,也进行了干扰素提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I系新城疫病毒、F系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仙台病毒四种(株)病毒中,以F系新城疫病毒诱导干扰素的能力较强;病毒剂量对干扰素的产量影响不大;RPMIl640细胞培养液比0.5%水解乳旦Hanks液为好;鸡脾细胞在F系新城疫病毒作用后4小时即产生干扰素,12~20小时达到最高产量;干扰素预处理鸡脾细胞后,引起干扰素产量明显下降,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将干扰素进行部份提纯,可提高纯度19.8倍,平均回收率为75.3%;干扰素能明显地减轻感染了传染性囊病的鸡的腔上囊的病变程度,看来对鸡传染性囊病会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金国 《河北医药》2000,22(5):323-324
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α干扰素和不断新开发的核苷类药物。另外,包括反义核酸、核酶及DNA疫苗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呈现出良好的前景。1 α干扰素干扰素与同种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系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激活细胞的干扰素激活基因,编码合成抗病毒蛋白(2’,5’寡腺苷酸系统、蛋白激酶等)。抗病毒蛋白能够降解病毒RNA,中止逆转录过程,使HBVDNA复制停止及病毒蛋白合成受阻,从而达到某些抗原消失和病毒酶活性降低的目的。α干扰素适用于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增高,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