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治疗盆腹腔内恶性肿瘤、残余肿瘤的手段,自1980年被Spratt等~([1])首次报道后,一直用于消化道肿瘤发生腹膜腔转移的患者。目前已有Ⅰ级证据证实,HIPEC在治疗和预防胃癌、结直肠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等肿瘤的腹膜种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对于腹膜假黏液瘤和恶性腹腔积液的控制,HIPEC具有独特的优势~([2-4])。  相似文献   

2.
        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治疗腹腔内肿瘤的手段,自1980年被Spratt等首次报道后,一直用于消化道肿瘤发生腹膜腔转移的患者。目前已有Ⅰ级证据证实HIPEC在治疗和预防胃癌、结直肠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别对于腹膜假黏液瘤和恶性腹水的控制,HIPEC具有独特的优势[1-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复发和预后的因素。结果:BOT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97.0%,5年无瘤生存率为94.0%。单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剥除与附件切除)、肿瘤包膜破裂、双侧卵巢受累与卵巢交界性肿瘤的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提示,手术切除类型、肿瘤包膜破裂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BOT发病年龄轻,预后良好,其复发与肿瘤FIGO分期、微浸润、腹膜种植、手术切除类型、包膜破裂等相关。对有高危因素者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正阑尾黏液腺癌是原发于阑尾黏液上皮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约占阑尾肿瘤的0.01%~0.08%,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1]。主要病理类型为阑尾腺癌和类癌。随着病情进展,阑尾黏液腺癌可直接播散至腹腔,形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腹膜假性黏液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临床疾病,主要特点为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阑尾黏液腺癌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女性患者极易术前被妇科误诊为卵巢肿瘤。本研究分析了阑尾黏液腺癌向卵  相似文献   

5.
腹膜假粘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膜假粘液瘤 (pseudomyxomaperitonei,P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2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间收治的 12例PP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患者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 4 9岁 ,原发病灶为阑尾和卵巢的粘液性肿瘤 ,肠梗阻及多次术后切口和全身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72个月 ,5年生存率为 6 1% ,10年生存率为 19%。结论 :PP可来源于卵巢和阑尾的粘液性肿瘤 ,病理形态虽为良性或低度恶性 ,但患者 10年生存率低。目前尚无根治PP的方法 ,手术是治疗PP唯一肯定的有效方法 ,阑尾应常规切除  相似文献   

6.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7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3 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及 3 0例Ⅰ期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按 1999年WHO的组织学标准核对诊断。结果  64例患者中 ,符合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诊断者 3 7例 ,其中 6例微浸润的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曾被误诊为Ⅰ期卵巢癌 ,1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为非浸润性腹膜种植。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以黏液性和浆液性为主 ,95 %为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临床分期的Ⅰ期。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例行保守手术者复发率为9% ;2 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给予环磷酰胺 +阿霉素 +顺铂 (CAP)方案为主的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已随访 5年、10年患者的生存率均达 10 0 %。经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 ,组织学类型和是否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P <0 0 1)。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应适当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7.
腹膜假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疾病,迄今对该病的认识仍存在不少争议,包括其起源、病理分型、诊断、治疗与预后,甚至是准确的定义仍在争论中。文章通过收集近年来关于腹膜假黏液瘤的文献,回顾其诊断、治疗中的相关问题,为临床工作者在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提供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腹膜假黏液瘤是一种少见疾病,迄今对该病的认识仍存在不少争议,包括其起源、病理分型、诊断、治疗与预后,甚至是准确的定义仍在争论中。文章通过收集近年来关于腹膜假黏液瘤的文献,回顾其诊断、治疗中的相关问题,为临床工作者在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提供某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SP3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2014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的11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54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8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19例卵巢内膜细胞癌、17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及4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浆液性囊性瘤、2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24例正常卵巢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USP39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USP39高表达率为72.03%(85/118),与卵巢良性肿瘤(19/40)及正常卵巢组织(5/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癌的USP39高表达率是85.19%(46/54),高于其他类型的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浆液性囊腺瘤(12/20)与黏液性囊腺瘤(7/20)相比,USP39高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113)。上皮性卵巢癌中,USP39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USP39高表达、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USP39表达升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成为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新靶点和评估预后的有力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宁蔚  廖治  周飞  梅劼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7):545-550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征、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1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BO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7.66岁,67.21%的患者(4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癌抗原125(CA_(125))升高者占74.14%(43/58),糖链抗原19-9(CA_(19-9))升高者占38.18%(21/56),人附睾蛋白4(HE4)升高者占8.70%(2/23)。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A期27例,ⅠB期8例,ⅠC期18例,ⅡB期2例,Ⅲ期6例。病理类型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S-BOT)32例,交界性黏液性卵巢肿瘤(M-BOT)27例,交界性浆黏液性卵巢肿瘤2例。M-BOT患者CA_(19-9)阳性率高于S-BOT者(60%vs 17.86%,P0.05)。随访58例,9例复发,复发率15.52%。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与FIGO分期、肿瘤累及卵巢范围、卵巢手术方式有关(P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不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25例患者术后尝试妊娠,17例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1例正在妊娠;卵巢囊肿剥除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单侧附件切除组(87.50%vs 64.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T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肿瘤标志物,诊断时多为早期,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手术方式首选附件切除术,早期BOT患者不推荐同时行分期手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者术后复发风险可接受,复发后可再次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相似文献   

11.
12.
Wnt信号传导通路包括经典的Wnt信号传导途径,Wnt/Ca2+途径和Wnt/JN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在真核生物中是高度保守且最重要的信号途径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动物发育过程中,包括细胞增殖不同阶段,细胞分化,极性和迁移,并且与胚胎发生密切相关。Wnt/JNK信号通路又称为细胞平面极性途径,非经典的Wnt信号传导途径,通过重排细胞骨架来调控细胞极性。Wnt/JNK信号通路中效应因子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不同。大量实验证明,Wnt/JNK通路中的效应因子通过此通路在肿瘤中的侵袭,调控肿瘤细胞凋亡以及肿瘤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展开的Wnt/JNK通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果蝇和脊椎动物为模型的研究,探讨其在胚胎形成时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Wnt/JNK中效应因子与妇科肿瘤的关系密切,并在不同妇科肿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就Wnt/JNK通路的信号传导途径,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微小RNA(microRNAs,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miR-155是目前研究较多的miRNA中的1种,在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miR-155表达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调控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述miR-155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的早期发现、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互补结合产生转录后沉默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的发生与mi R-124表达异常有关,mi R-124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抑癌作用。研究发现,mi R-124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及实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关于mi R-124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对mi R-12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5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16例子宫恶性肿瘤中发生骨转移的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癌3例.结果 (1)骨转移时间:子宫恶性肿瘤诊断后发生骨转移的时间一般在2年内.低分化患者中,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5.3个月;中~高分化患者,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21.0个月.(2)骨转移部位:骨盆转移6例,腰骶椎转移4例,肋骨转移1例;单一部位骨转移6例,两处及以上部位骨转移2例.(3)骨转移危险因素:子宫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5%(8/316),其中特殊病理类型37例中3例(包括宫颈腺癌、子宫内膜奖液性乳头状腺癌、伴有透明细胞癌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各1例)发生骨转移,占8.1%;低分化67例患者中3例发生骨转移,占4.5%.特殊病理类型、低分化为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4)治疗及预后:8例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中,3例未接受任何治疗或只接受了对症支持治疗,均在6个月内死亡;其他5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或放、化疗,目前存活4例(生存时间分别为5、5、8、12个月).结论 子宫恶性肿瘤骨转移一般在诊断后2年内发生,以骨盆和椎骨为主要转移部位,特殊病理类型、低分化为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子宫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者预后不良,积极治疗骨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证据表明,炎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固有免疫的某些信号分子,如选择素、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能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转移,从而促进肿瘤转移.肿瘤细胞、周围正常的宿主基质细胞和浸润的炎性细胞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肿瘤微环境,这一微环境包含各类炎性细胞和炎性分子,是肿瘤细胞持续增殖的基础.研究炎症与妇科...  相似文献   

19.
20.
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使外科微创手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机器人也逐步得到应用,其主要应用于宫颈癌的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术,此外机器人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晚期宫颈癌分期手术及复发性宫颈癌的盆腔脏器切除术也有相关报道;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机器人分期手术也日趋增多。目前,机器人手术多是回顾性病例报告,缺乏随机对照、大样本比较性研究,其适应证和手术效果还需要大量临床探索,以作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