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玢  王南海  王纯 《江西水利科技》2002,28(2):86-89,101
介绍了在堤岸固脚工程中利用扩张金属网兜填充块石后,抛至堤脚深泓区域,作为抛石护脚的基础铺垫层,以起到稳固堤脚,避免抛石流失作用的一个实例,实例中采用了较巧妙的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礁砖块在护岸工程基础加固中的应用杨山林目前,河道整治险工护岸工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抛块石或柳石枕固基,该法工程量大、造价贵,现在卫运河非抢险类工程很少用;另一类是近几年新采用的塑料编织袋土枕袋铺底,上抛块石压顶固基。这类工程较抛块石工程造...  相似文献   

3.
四面六边体护岸,不仅可以改变江岸边的水流形态,有效保护江岸,而且可用于防止和治理崩岸.四面六边体防洪护岸技术首次应用在长江南京河段,结合八卦洲河段整治工程实际,在分析四面六边体护岸固脚机理的基础上,比较了实体抗冲护岸与透水减速护岸的利弊,进行了四面六边体的结构设计,系统论述了模板设计及杆件制作、框架体抛投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九江长江大堤实体护岸岸脚淘刷机理研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大堤常用的实体护岸及固脚技术进行了原型效果观测与分析,综述了前人研究的成果.针对实体护岸技术进行了概化模型试验,研究了岸脚淘刷机理,提出了护岸固脚设计的原则意见,通过比较、筛选,推荐了较佳的护岸固脚型式,为今后护岸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护岸技术是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与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推广的新护岸技术,其原理是减速促淤护岸,经1996~1998年在江西的推广应用,护岸效果非常理想,造价略低于块石固脚,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护岸技术。  相似文献   

6.
块石是常用的护岸(坡)材料,在护岸工程实施后常因各种原因使得块石滑落而破坏.为探索块石滑落的原因,设计了弯曲水槽,在水槽中进行了7种块石组成(4种块石粒径及3种护岸块石级配)、3种护岸厚度、3种岸坡组合条件下,3种近岸流速作用下岸坡的破坏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块石粒径(级配)、近岸流速、抛石层厚度、岸坡坡度等对岸坡防护的影响.提出了块石的尺度、厚度及稳定坡度的选择理念.这些成果可为长江实际护岸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护岸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的修改补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护岸块石粒径的选择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中的材料,目前仍大量采用块石。历年来,护岸块石的粒径一般为0.2~0.4米,重量为30~150公斤。但由于现有运输、施工设备仍很陈旧,采用较大粒径(重量)的块石,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与施工安  相似文献   

8.
抚远县教堂段护岸施工期由原批复的秋冬季枯水期施工改为夏季汛前施工.并对固脚及护脚结构形式进行了设计变更,固脚工程采用抛石结构,固脚顶部铺设一层铅丝石笼,铅丝笼下设一层无纺布.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对水下固脚及护脚进行了施工,按期完成了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程实践中对堤防护岸固脚处理要点及经验的总结,探讨堤防护岸固脚处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抛石护岸是一种传统的护岸技术,对维护岸坡的稳定是有效的,但抛石护岸存在根石不稳的现象,工程基础容易被淘刷,从而造成工程自身失稳.文章以试验为基础,对块石近区的流态进行了定性描述,探讨抛石护岸岸脚淘刷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岸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自有技术规范,笔者通过对几处护岸工程毁坏原因分析和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护岸设计施工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方面 1因脚顶部高程的确定 护岸工程的国脚是工程的关键之处,一般采用干砌石结构或铁丝网石笼结构,以往护岸设计时因脚高程只考虑枯水位及多年平均冰面高程而确定因脚顶部高程。但在北方寒冷地区特别是黑龙江中、上游地带冰层厚度可达 1.45米,最大可达 1.85米。开江时冰排对固脚有较强的破坏力,直接影响坡面的稳定,直至全部毁坏,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计的因脚顶…  相似文献   

12.
五绞格网网箱结构是一种新型护岸工程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河道治理的护岸工程实践中。结合南京市数个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实践,对五绞格网网箱结构护岸工程施工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包括网箱组装、填充块石、墙式护岸背面回填质量等。根据水利工程相关规范和标准,提出五绞格网网箱结构护岸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 块石护岸是一项水下隐蔽工程,工程质量在水下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避免块石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抛石不均匀而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如何在确保工程建设程序的同时,确保护岸工程的施工质量,长期以来是施工管理人员为之头痛的事。笔者在近3年的护岸工程水下平抛施工质量管理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法,即“吃水线计量法”管理模式,简介于后,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滹沱河防洪整治工程中,通过分析常用护岸技术,重点对格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格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采用多孔、柔性、透水的防护材料,具备安全、生态、施工便捷、维养简便等特性,应进一步推动此项技术在其他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岛礁地形抛石护岸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岛礁地形是一种特殊的海岸形式,国内外学者对波浪在岛礁地形上的传播变形研究较多,但对于岛礁地形上的护岸工程研究较少,缺乏对关键设计参数的研究。以马尔代夫机场岛护岸工程为例,通过比例尺为1:10的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3种不同岸坡宽度、4种不同水深和波浪组合工况下的护面块石稳定性。结果表明,前沿岸坡宽度,即护岸坡脚至礁缘之间的距离是影响抛石护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同样水深、波况及护岸块石质量条件下,护面块石的失稳率随岸坡宽度的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分析发现,为保障护岸安全,抛石护岸外坡坡脚宜布置于波浪破碎点之后,且与破碎点之间距离不应小于浅水波长的26%,即0.26T$ \sqrt{g h_{\mathrm{e}}}$。  相似文献   

16.
堤防护岸固脚的好坏直接影响堤防的安全,河道塌岸会造成水土流失、主航道改变。因此,必须重视堤防的固脚和河道的护岸。文章介绍两种软体沉排护岸固脚的施工方法,对河道护岸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化混凝土护岸是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护岸形式之一,具有固土护坡、保持水土、生态修复、美化景观等重要功能。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护岸技术的研究历程,基于绿化混凝土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绿化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势。从绿化混凝土护岸的原理和发挥效益为出发点,探讨了其防治工程的安全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城市环境的美观性。根据不同的施工方式,对比研究了不同护岸型式在工程、经济、生态方面的优劣。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阐述了绿化混凝土技术在材料性能、工艺方式方面的改良。围绕现阶段护岸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护岸的发展理念和绿化混凝土在生态护岸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格宾石笼护岸工程是一种将蜂巢形格宾网片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用作护岸的新技术。以青岛市大沽河堤防工程样板段(胶州市)为例,总结其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格宾石笼制作成网垫后应用于河道护岸防冲刷保护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9.
模袋混凝土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混凝土现浇技术。它是采用编织物做成的软膜具,将混凝土砂浆填充到模袋中所形成的混凝土模。这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桥梁,公路,码头等治理过程中。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模袋技术具有护坡、护底和防渗漏的作用,将它运用在河道护岸工程中能够提高河道护岸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模袋混凝土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施工工艺,提出模袋混凝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可推广性,并结合A河流域采用模袋混凝土技术施工情况进行护坡护岸,从而阐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模袋混凝土技术的优越性以及相关工程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中游右岸中兴、同仁两塌岸段,地处黑龙江和松花江的冲积平原,护岸材料匮乏。本文通过实地勘查分析,结合群众防护经验,提出防护措施:利用机械削坡再造新的岸边地貌,解决由重力导致的塌岸机制;选用防风固土植物进行植护,解决冻害对刚性材料的坡坏;用模袋混合料代替块石进行岸基水下固脚护床,解决由径流冲刷造成的塌岸机制;削坡土再次利用,降低护岸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