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素呈相关分布;土壤类型的侵蚀分异为西北部及东南部最强,东北部最弱。  相似文献   

2.
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川系黄河的一条多泥沙河流,到1997年年底流域治理度达到了28.2%。随着流域治理度的提高,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逐渐增大。坝地减沙作用大于减水,林地、草地、梯田的减沙作用小于减水。20世纪80年代前林地的减水减沙作用最大,坝地次之;80年代后坝地减水减沙作用最大,林地次之。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承担的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泾河、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于日前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的验收。该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 ,全面调查核实了泾河、北洛河流域水保措施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 ,利用水保坡面措施减洪指标体系和洪水输沙统计模型对两流域坡面措施的减洪减沙作用进行了计算。该研究以“水保法”为重点 ,利用“水保法”和“水文法”两种方法 ,分析计算了两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在不同年代的…  相似文献   

4.
岔巴沟流域数字水文模型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姗  夏军 《人民黄河》2005,27(5):27-29
结合无定河水系的岔巴沟流域的气候、植被以及下垫面条件等,重点探讨了流域产汇流模拟问题。在流域产流机制方面,采用的是超渗产流模式,在每一网格单元上建立数字产流模型;在流域汇流方面,由DEM(数字高程模型)所提取的水流路径和水流路径坡度等信息确定汇流参数,采用等流时线法考虑汇流的滞后效应,应用线性水库法考虑汇流的坦化过程;最后,将数字产流模型和数字汇流模型有机结合,建立了数字水文模型,使用该数字水文模型对岔巴沟流域进行了径流模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西汉水流域水保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汉水位于秦岭南坡,其上游分布有2350km^2的黄土区,为嘉陵江流域重点产沙区。自20世纪80年代末“长治”工程实施以来,重点产沙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至1996年底,累积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0%,水保措施对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作者以流域上游控制站顺利峡站为分析重点,以实测水沙资料为依据。采用水文学方法,着重分析积极作用。作者以流域上游控制站顺利峡站为分析重点,以实测水沙资料为依据。采用水文学方法。着重分析研究水保措施实施以来的水沙变化。  相似文献   

6.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截止1989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361座,塘坝2666座,引水有效灌溉面积40.4万公顷,治理总面积8136km~2,治理度17.1%。以1970年为效益计算起始年,并将全流域划分为18个片,分别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计算1970~1989年间各项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量及综合减水减沙效益。水文法算得的综合减水效益为24.1%,减沙效益为30.6%;水保法算得的结果相应为29.9%和30.8%,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7.
以岔巴沟流域地形地貌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地形地貌各因子对流域下垫面抗蚀力的影响,选取坡度、坡长、沟壑密度、地形起伏度、地貌部位作为评价因子,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形地貌对岔巴沟流域下垫面抗蚀力影响的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岔巴沟流域不同时段的下垫面抗蚀力。结果表明:该流域下垫面抗蚀力的变化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抗蚀力级别为强和极强的区域面积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以及核实的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对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截至1996年底,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7.32万hm^3,其中梯4.64m^3、林地18.26万hm^3、草地3.98万hm^3、坝地0.44万hm^3。北洛河流域(状头以上)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及人类活动年均养活减少洪水8417万m^3,减洪效益21.4%;年均减水27793万m^3,减水作用24.7%。1970-1996年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少洪沙1246万t,减洪沙效益15.4%;年均减沙1543万t,减沙效益16.4%。  相似文献   

9.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泾河流域各县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算方法自成体系,在小区坡面措施减洪指标推到流域的过程中,消除了小区与流域存在的时段、点面和地区三方面差异;流域坡面措施减少量的计算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计算结果表明:1970-1996年,泾河流域年均综合减水6.537亿m^3、减沙0.475亿t。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冉大川 《人民黄河》2006,28(11):39-41
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结果分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利措施减沙昔、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保法”计算的水土保持综合减沙超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等5个层次:结果表明,1970~1996年: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2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5亿t,“水保法”计算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年均综合减沙量为4.2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5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8亿t;②若扣除1970年以前的减沙量,则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1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6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1.7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2亿t.  相似文献   

11.
基于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13个雨量站2004—2006年5 min降雨数据资料,分析了流域2 h、6 h、24 h、3 d、7 d、月和年(5—10月)等7个时间尺度的降雨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曹坪雨量站为代表的单站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0%以上,其中7—8月以中雨和大雨、暴雨为主,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80%。②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不同,2、6、24 h最大降雨量的变异系数C_V分别为0.27~0.93、0.06~0.81、0.06~0.69,呈减小趋势;3 d到7 d尺度上C_V值并非一直减小;月降雨的C_V以6月最大,年(5—10月)降雨量的C_V为0.05~0.11。③暴雨中心在2004年、2005年分布在流域上游,2006年则移至下游。降雨量的空间变异性随着丰水年水汽运移强度增大及降雨量增大而减小,局地性降雨尤其是局地暴雨是引起空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分析方法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分析方法简述熊贵枢(黄委会水文局郑州450004)水文气象资料和水利水土保持调查统计资料是分析河流减沙状况的依据,现行的计算方法可分为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1$文法人类活动对流域的影响,反映在径流、泥沙实测过程上。径流泥沙的...  相似文献   

13.
岔巴沟流域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水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0 m×30 m分辨率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分析1987—2018年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生成流域土壤面蚀等级图,分析其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1987年的24.7%增加至2018年的53.1%;流域植被覆盖度构成发生很大转变,2002年以后中、高覆盖度区域比例大幅上升,增长主要集中在丘陵沟壑地区;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长,流域产流产沙呈现减少趋势,地表面蚀有所减少,植被对产沙影响大于对产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典型次洪泥沙动力学过程的岔巴沟流域水沙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把握岔巴沟流域径流泥沙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以岔巴沟流域1970—2016年98场洪水输沙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年代次洪输沙量,阐明了次洪水输沙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近50 a来次洪输沙滞回曲线模式主要表现为顺时针型、逆时针型、8字型、复杂型4种,4种模式中逆时针型所占比例和次洪输沙量最大,顺时针型所占比例最小,但平均洪峰流量和平均输沙峰值最高,复杂型洪水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不同年代次洪输沙频率表现为1980—1989年间洪水输沙滞回曲线以逆时针型为主,其次为复杂型洪水,2006年以来逆时针型和复杂型洪水数量大幅减少,8字型洪水数量增多;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岔巴沟流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在1970—1989年间产生较强的作用,但2000年后,由于长期使用后产生淤满和损坏等状况,效力逐渐降低,对岔巴沟流域整体的水沙输移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岔巴沟淤地坝小流域重力侵蚀产沙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中重力侵蚀产沙量为研究对象,选择岔巴沟流域中6个淤地坝小流域作为研究流域,以坝库中1978—2001年共22年泥沙淤积量作为流域总泥沙侵蚀量,采用中国土壤侵蚀流失模型(CSLE)并考虑沟蚀因素计算水力侵蚀量,将水力与重力侵蚀产沙量区分开来。研究结果表明:6个小流域中重力侵蚀产沙分别占流域总侵蚀产沙量的0%、51.0%、54.1%、59.0%、65.0%和67.0%;小流域中重力侵蚀产沙量与32°的沟坡面积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沟坡坡度是重力侵蚀的控制性因素,降低沟坡坡度能够显著地减少流域产沙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田纳西干流四个主要测站有1935~1942年的水沙资料分析得出泥沙呈减少趋势,其原因为气候、水利和水保工程影响。根据支流典型测站有1935~1938和1963~1965年水沙资料情况对9条支流进行了平均对比分析,得出泥沙减少是流域内水保工程所致;对有1935~1938,1939~1942和1963~1965年三个时段的支流测站VALLEY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在排除降雨条件影响下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果。另外结合田纳西流域的治理,对我国长江流域的水保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曹文洪  姜乃森 《人民黄河》1993,(11):18-21,50
通过对浑河流域降雨,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和降雨,径流,输沙资料统计,采用成因分析法建立了适合该流域的降雨-径流和降雨-产流经验关系。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对流域80年代减水,减沙量计算的结果表明,所减水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41.5%和58.5%;所减沙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21.1%和78.9%。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流域34年实测水文资料及水利、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典型调查资料,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分别分析计算流域20年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治理的减水减沙效益,其结果为:用水文法计算,其平均减水效益为22.3%,消洪效益为17.7%,减沙效益为21.2%;用水保法计算,其减水效益为11.8%,减沙效益为20.7%,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可以作为该类型区流域规划治理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岔巴沟流域次降雨侵蚀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侵蚀力是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因子。降雨侵蚀力指标就黄土高原,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指标。雨型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根据降雨特性分为三种雨型,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降雨的最大时段雨强与能量的乘积EIt与土壤侵蚀模数直线回归,并对各个相关性系数r之间进行了显著性分析表明,研究区所有雨型条件下从rEI10到rEI60各rEIt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短阵型雷暴雨(A型雨)rEI10与rEI3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rEI40有显著性差异,锋面夹雷暴雨(B型雨)其rEI10与rEI100中各rEIt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雨侵蚀力指标EI10到EI30各EIt都可以采用,并且可以被相应简易因子PIt替代。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层极为深厚,土壤包气带容量很大,暴雨入渗量将整个土层包气带容量全部蓄满是不可能的。同时,黄土土质瘠薄,下渗能力不大,当暴雨强度超过下渗能力时即产生径流。因此,暴雨的强度对产流起决定作用。从实测的暴雨、径流资料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