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堪萨斯州地下水超采问题比较突出,为加强超采地区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堪萨斯州划定了地下水开采重点管控区。文章介绍了美国堪萨斯州地下水开采重点管控区设立的背景及基本情况,总结了划分标准、划定程序及采取的主要治理和管理措施等,以期为我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量开采是当今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实践,将地下水超采划分为4类11型;探讨了超采区划定的方法;指出了超采区资源量校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地下水超采区的复核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法分析山西省盆地平原区和岩溶山区等重点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水资源条件、地下水取用水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地下水超采状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出下一步超采区划定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基于前期划定成果对重点地区进行补充调查;②盆地平原区仍是复核、评价的重点;③确定峨嵋台地的超采范围;④重点分析洪水泉、郭庄泉对应局部地区,如汾阳杏花村水源地超采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要求,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水利部近日启动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力争用1年半的时间完成地下水超采区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临界区划定工作,督促各省份明确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我国地下水超采管理标准规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地下水管理中存在的监测标准政出多门、水位划定标准和地下水超采治理评估标准缺失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坚持地下水监测的统一管理,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监测标准规范,落实地下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加快出台地下水水位划定标准,坚持治理与效果评价并重,制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效果评估标准,严格执行地下水标准规范,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等加强地下水超采管理标准规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昆明盆地淡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根据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以及其引发问题等因素评价了昆明盆地地下水超采情况,并划定了超采区域。评价结果表明至2010年底,昆明盆地地下水总超采区面积为128 km2,属于中型超采区,且各超采区均为禁采区。同时提出了治理超采区的措施和建议,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新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在对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超采情况及近年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针对新疆地下水超采的成因、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水资源禀赋条件,提出了新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措施和建议。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地下水禁采区管理制度,制定退耕减水政策,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制定地下水超采治理与管理评估考核方案等。  相似文献   

8.
刘文君  徐文 《山东水利》2004,(12):19-20
1 超采区概况超采区按其超采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超采区划分的标准是依据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的比值划分的:K=I/M式中:I为地下水实际开采量M为地下水可开采量K≤1时为非超采区,I相似文献   

9.
冯志祥 《水资源保护》2017,33(5):117-122
在继承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现有分类分级体系的基础上,从超采区治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地下水超采区进一步细分,以完善现有地下水超采区分类体系。提出地下水超采区分类治理模式和适用条件:对地下水超采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并具备替代水源条件的地质灾害型地下水超采区,采用以禁止开采为主导的超采区治理模式;对现状超采型及前期超采型中目前水位仍在下降或虽然趋稳,但仍在预警线之下的地下水超采区,采取以压缩开采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对目前水位已回升至预警线之上的前期超采型地下水超采区,可采用以维持现状开采为主导型的超采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日,渭南市出台《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计划四年内逐年核减用水量100万m~3,力争到2010年年压缩开采量390.05万m~3,允许年最大开采量2568万m~3,从而实现渭南城区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据了解,渭南市城区划定地下水超采区2处,总面积29.23km~2,年均超采量390.05万m~3。其中,杜桥严重超采区(限采区)面积7.3km~2,年均超采量222.23万m~3。城区超采区面积21.93km~2,年均超采量167.82万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