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笔者近年来,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探讨其治疗机理,笔者对FD治疗前后临床症状、X线和胃肠激素变化进行了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认识、儿科运用中医外治法现状、临床常用干预小儿FD的中医外治法3方面入手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指出中医外治法在小儿FD的治疗方面以其疗效佳、无毒副作用、安全易行、依从性好等特点易被广大家长及儿童所接受。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将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规范化,制定临床评价标准;多方位探讨中医外治法干预FD的机制,加强实验研究,动态观察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根据临床患儿的需求及现有治疗FD的方法途径,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进行一些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及微观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中医外治法对FD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寻找最佳方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陈龙  胡锡元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85-1586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西医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FD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及论治FD属中医胃脘痛、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国内统计约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近年来对FD的研究越来越多,中医治疗该病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针灸疗法。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针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精神、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存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故除了抗消化41良药物以外,心理治疗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中医中药在FD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病率高达20%-40%,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障碍以及胃肠激素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西医对FD的治疗尚无特异的手段,多使用促胃动力药[1]对症处理,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灸治疗FD近年来报道较多,且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针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香砂六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香砂六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确切疗效及探讨其治疗机理,对103例随机分组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其治疗FD的临床显效率、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显示能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上升,生长抑素水平下降;能调节胃电节律紊乱,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郁证""胃胀""纳呆""呕吐""呃逆"等范畴。本文以气为切入点,将玄府、FD、升阳散火汤进行关联,从玄府角度对升阳散火汤治疗FD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治疗验案;不但提供了FD新的治疗思路与方药,又创新了不同学派之间理论与临床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灸法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各种灸法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其作用机制亦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就灸法治疗FD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研究灸法治疗F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香砂六君子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香砂六君子丸治疗FD30例,并与口服西沙必利片剂20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率、消失率及胃电图、血清胃泌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香砂六君子丸能显著改善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增高胃电幅值(P<0.05),降低血清胃泌素水平(P<0.01),其作用与西沙必利相仿(均P>0.05).结论提示香砂六君子丸能有效治疗FD,可能与其改善胃动力,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前后对比,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FD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并进行分析。结果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明显,幽门螺旋杆菌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具体症状变化明显。结论HP是功能消化不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FD的治疗是个难题,因涉及的病因多种,所以治疗应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指目前尚无器质性疾病可查,但临床上可见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以上腹痛或不适、嗳气、恶心、纳差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不明,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尚无疗效可靠的理想药物,相比之下中医辨证施治,则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笔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调中安神方治疗FD56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FD症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参与FD的发病机制、针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一的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抗焦虑抗抑郁药、中药及针灸、心理疗法用于FD的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通过对最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的学术期刊及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黛力新合半夏泻心汤并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都认为FD与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笔者自2003年5月~2005年3月采用半夏泻心汤加用黛力新治疗FD65例,并与半夏泻心汤治疗64例对照.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常见症候群,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早饱、腹胀、烧心、嗳气、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目前尚无肯定和统一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魏明 《中医研究》2004,17(4):49-50
通过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理,认为肝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基础,脾胃失调是结果,从肝论治能够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各种临床症候群.因此调肝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连英  李继霞 《河南中医》2009,29(6):617-620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评价与展望四个方面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认为:中医中药对胃动力调节和改善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及相应理论基础,采用中医药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促胃肠动力中药开发已见可喜苗头。深入探讨FD中医学发病的病因、病理及中医药治疗FD的机理,总结治疗FD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方药,开发研制临床应用简便高效速效的新剂型已成为目前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亚太传统医药》2010,6(3):113-1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对FD的治疗有着独特的功效,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自觉症状方面。阐述现代医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并对其辨证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清楚,对于FD的治疗,西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作用有限、副反应大、复发率高等问题,限制临床的应用,此外,由于它可引起明显的锥体外系反应,更限制了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中药对FD的治疗,由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复发率低,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近几年来中医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进行归纳综述,以期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存在一些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