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β-葡糖醛酸酶活性测定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共205例,其中106例为健康献血员,为确定血清β葡糖醛酸酶(βG)正常范围备用.正常对照组35例,肝血管瘤组12例;肝硬变组21例,肝细胞癌组31例.以上为1995/1997沈阳地区部分医院住院患者.抽取治疗前空腹静脉...  相似文献   

2.
3.
4.
人体组织细胞自身产生的内源性β-葡糖醛酸酶(β-G)的质与量与胆红素结石形成有关[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雄、雌激素受体的变化.方法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吸附法检测21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同时测量7例男性肝硬变患者肝组织中的AR和ER.结果癌组织中AR阳性率(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13%)(P<001)及硬变肝组织(P<005)中的AR阳性率(286%),而ER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R表达的增加与肝细胞的癌变有关,部分HCC具有雄激素依赖性,为HCC可能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恶性程度高,自然病程短,因而早期发现十分重要.据报道,肝癌、胃癌、膀胱癌患者体内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有改变[1-3].我们对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内βG活性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初探.1 材料和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住院患者.其中血清βG测定组胰腺癌患者共24例,健康对照组35例;均抽取术前空腹静脉血3mL,测定方法参考文献[4].胰腺癌组织测定组患者32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9例,中低分化腺癌13例,病理证实12例有淋巴结转移.取…  相似文献   

7.
人肝细胞癌组织中MMP-2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癌的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中,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必将降解.BM主要由Ⅳ型胶原、糖蛋白等组成,呈厚实的网状结构,而Ⅳ型胶原又是BM的主要支架.  相似文献   

8.
0 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我国常见,而胆红素结石也是常见疾病.近来研究证实,内源性β-葡糖醛酸酶(α-G)在胆红素结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 ELISA 法测定了28例丙肝病毒感染者及36例健康人血清内源性β-G 含量,以探讨 HCV 感染与胆红素结石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C/EBP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真核细胞转录调控因子,与细胞分化状态有关,C/EBP主要存在于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中,在分化不良的细胞存在较少或检测不到。本文采用兔抗C/EBP多肽抗体,经免疫组化ABC染色,对3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26例带癌旁肝组织)和26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15例带癌旁肝组织)及15例正常肝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C/EBP抗原在3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8例(25.8%),26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中阳性反应10例(38.5%),而41例相应癌旁、15例正常肝组织全部呈阳性反应。本试验中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C/EBP阳性表达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前者与后者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定点PCR技术,研究HBV的S和C基因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存在状态,探讨癌旁HBsAg表达与S基因的关系。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及癌旁组织28例,HBsAg免疫组化后的切片分别切割癌组织、癌旁HBsAg强阳性区(P2)及癌旁HBsAg阴性区(P1)各1个低倍视野,作S及C基因PCR。结果癌组织S基因较C基因检出率高(18/28vs10/28,P<0.05),癌旁二者无差异;癌旁中P1与P2的S及C基因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高分化肝癌S和/或C基因检出率较中分化者低(2/5vs20/28,P<0.05)。结论癌组织中整合的HBVDNA为残缺不全的,HBsAg强阳性与阴性区的S基因检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症患者肝细胞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体组织细胞自身产生的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的质和量与胆红素结石形成有关[1].我们选取胆红素结石及胆固醇结石肝细胞溶酶体为研究对象,参照肝细胞免疫电镜研究模型[2],探讨βG与不同类型胆结石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5/1998沈阳地区部分医院手术切除和(或)组织活检,经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胆红素结石肝组织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2岁~78岁,平均42岁.胆固醇结石肝组织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4岁~46岁,平均37岁.二组间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我国常见[1],而胆红素结石也是常见疾病[2].近来研究证实,内源性p-葡糖醛酸酶(β-6)在胆红素结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4],我们应用ELISA法测定了28例丙肝病毒感染者及36例健康人血清内源性β-G含量,以探讨HCV感染与胆红素结石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肝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IL-6的表达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性别肝癌患者术前及健康者外周血血清中的IL-6,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IL-6。结果肝癌患者术前血清IL-6中位水平为4.82 pg/ml,健康者为2.31 pg/ml,两者比较,P〈0.01;男性肝癌患者血清IL-6水平为4.96pg/ml,女性为3.87 pg/ml,两者比较,P〈0.05。血清IL-6水平以3.51 pg/ml为cut-off值,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9%、87.5%;血清IL-6水平≥3.51 pg/ml者多为男性、肿瘤直径较大、血管内癌栓、肿瘤无包膜患者(P均〈0.05)。肝癌组织中IL-6阳性率为77%(69/90),其中男性患者为84%(56/67),女性患者为57%(13/23),两者比较,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比正常健康者明显升高,男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IL-6的表达均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血清性激素及组织性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人体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肝癌组(20例),肝硬变组(16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雌二醇(E2)及睾酮(TTT)含量,并用放免组化法(PAP法)检测肝癌组织及肝硬变组织的雌二醇受体(ER)及睾酮受体(AR)含量.结果肝癌组血清E2含量(4455±931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66ng/L±170ng/L)而低于肝硬变组(6496ng/L±176ng/L)(P<001);前者TTT含量(253300ng/L±56560ng/L)明显低于后二者(458580ng/L±34960ng/L)(P<001).肝癌组织ER(80%)较肝硬变时(44%)明显增加(P<0025),且与血清E2含量有明显负相关关系(r=-08473,P<0001).AR阳性百分率在两者无明显差别(r=-03135,P>005).结论血清TTT含量改变及肝组织AR浓度改变与肝癌无明显关系,而血清E2含量改变及肝组织ER浓度改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一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我国27个省1990/1992抽样调查表明,肝癌在癌症死亡率中已上升为第二位,达2037/10万,其中男性2901/10万,女性1121/10万[1].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有:病毒性肝炎感染-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经临床确诊的肝病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癌组为HCC患者55例、良性组80例(急性肝炎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研究对象血清中癌基因[包括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抑癌基因[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16)、清道夫受体(SCAR)A5、铁调素(Hepcidin)]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升高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癌基因P16、SCARA5、Hepcidin在良性组和肝癌组均明显降低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中癌基因的上调、抑癌基因的下调揭示了HCC的部分发病机制,为HCC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设计相应治疗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后定期直接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新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癌切除患者20例,术中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主干,并将IDDS埋植于腹壁皮下,术后定期直接经IDDS推注76%泛影葡胺并拍摄点片,观察肝动脉门静脉显影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能满意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造影发现CT漏诊的肝内复发病灶1例,发现肝动脉炎3例及肝动脉肝管瘘1例,发现门静脉主干癌栓1例.结论经IDDS定期直接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有助于复发癌的监测及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FPmRNA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现规律。方法 用RT-NestedPCR技术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AFPmRNA;放免法检测其血清AFP。结果:28例癌组织AFPmRNA阳性,2例癌旁组织AFPmRNA阳性;9例血清AFP阴性者,有7例组织AFPmRNA阳性;2例癌组织AFPmRNA及血清AF均阴性;结论:人肝细胞癌AFP基因表达调控形式不同,AFPmRNA在早期诊断肝细胞癌中有一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DcR3水平对H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67例HCC、8例肝硬化、17例胆囊炎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清DcR3水平;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FP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HCC癌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组和肝硬化组血清DcR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HCC血清DcR3水平与伴有肝硬化、包膜浸润和复发转移有关( P<0.05). DcR3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水平呈正相关( r = 0.395, P<0.01), 但DcR3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IHC( P<0.05). AFP与DcR3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灵敏度可由单项检测的82%和76%提高到93%.结论:血清DcR3升高在HC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高危人群以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DcR3水平, 同时联合检测AFP, 可能对HCC的筛查、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癌组织及缺氧培养的肝癌SMMC-7721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A)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28例肝癌癌旁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中的HPA、HIF-1α蛋白。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常氧和缺氧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HPA mRNA及其蛋白。结果 HPA、HIF-1α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HPA、HIF-1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5,P〈0.05)。缺氧培养20 h后,SMMC-7721细胞HPA mRNA表达量(6.234±0.457)显著高于常氧培养细胞的表达量(2.910±0.137),两者相比,P〈0.05;其HPA蛋白表达量(65 kD为1.437±0.067,50 kD为1.706±0.066)也显著高于常氧培养细胞的表达量(65 kD为1.192±0.060,50 kD为1.580±0.265),两者相比,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HPA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缺氧肝癌SMMC-7721细胞中HPA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可能与缺氧导致的HIF-1α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