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重点分析其MRI特点及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中,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42岁,平均15.7岁,本组病例发病部位1例位于硬膜外,16例位于髓外硬膜下,7例位于脊髓内,病灶们于胸段3例,脊髓圆锥内7例,脊髓圆锥水平髓外硬膜下3例,马尾11例,其MRI信号表现为T1WI低信号13例,等低信号9例,等高信号2例;T2WI高信号15例,等高信号7例,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在22例增强扫描的病人中,5例病灶边缘呈轻度增强,17例增强扫描病灶无变化。3例病灶边缘可见脂肪信号。14例合并有先天畸形态。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增强扫描无变化或呈病灶边缘轻度增强,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伴有先天畸形,除与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外,可与其它椎管内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由胚胎发育期神经肠管残余和异位组织演变而来,临床较少见,我们在1998年3月~2003年9月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腰骶部椎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12例腰骶部椎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1例单发,1例多发;脊膜囊肿10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8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5例;12例均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  相似文献   

4.
1病例摘要 患者女,34岁,无业。腰部疼痛7a,右下肢麻木1a,在当地医院一直以“风湿病”治疗,腰腿部症状无缓解,且随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伴有尿急便秘,遂于1994年12月来我院以“腰椎管占位性病变”收入院。查体:腰椎各棘突均有压痛,并向右下肢放散,双  相似文献   

5.
魏帅  刘鸿喜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45-1145
1病例报告病人,15岁。12年前因颈部外伤致颈部强直,四肢软瘫伴有感觉障碍。在外院治疗后症状改善,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渐恢复,且能负重行走,但颈部强直未见明显改善。近20d患者四肢突然出现麻木,肌张力降低,行走时常摔倒,症状渐重。查体:颈部保持前屈位、强直,后伸硬旋转活动明显受限,气管位置居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0例。回顾性分析病灶的位置、形态、MRI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后表现。结果 10例椎管内病变中9例位于胸腰段,1例位于骶部;8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髓内;多数病灶长度少于3个椎体(8/10)。MRI平扫T1WI上4例病变呈稍低、等信号,6例呈高、稍高信号;T2WI上病变均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3例病变边缘轻度强化,7例无明显强化。1例患者行DWI扫描,病变表现为高信号。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囊肿为由膜包裹的清亮液体的囊肿,可沿蛛网膜生长,出现在有蛛网膜的任何地方,发生率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蛛网膜囊肿大部分没有症状,仅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巨脑畸形、精神发育迟缓、呕吐等症状。出现癫痫发作的多为颞叶蛛网膜囊肿,多见于成人。自发性蛛网膜囊肿破裂相当少见,出现双侧硬膜下积液,且伴发癫痫的极为罕见,文献也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颈胸段椎管内肠源性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罕见的先天性前肠畸形,由于胚胎早期内胚层与脊索的不完全分离发育而成。我院曾遇1例,报道如下。病例男,43岁。因右肩部阵发性疼痛13年,右上肢肌萎缩1月余收入院。体检:下颈椎下后轻度压痛,颈部活动自如。心肺未闻及病理性音和杂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 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术前诊断椎管内表皮样囊肿18例,诊断准确率85.7%;MRI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9例、均匀低信号6 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5例、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8例肿瘤边缘可风脂肪信号;T2WI呈高信号18例、等高信号3例,19例肿瘤边缘可见环殂等低信号囊壁;17例行增强扫描,3例肿瘤周围可见轻微强化,14例无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术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6岁,主因右下肢麻木16个月加重伴左下肢麻木1个月就诊.查体:两大腿内侧及肛周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 ,右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脊髓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脊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罕见病的临床诊断、影像学、组织病理及治疗等作一复习。结果:MRI显示肿瘤位于C3、4椎体水平硬膜内外肿瘤。手术证实为髓外硬膜内外肿瘤。组织病理为恶性黑色素瘤。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磁共振检查具有特异性,手术治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椎管内脊膜囊肿在低场磁共振的MR表现,并对其分类与分型、临床症状、MRI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本组42例均行0.35T永磁型磁共振矢状面T_1WI、T_2WI和横断面T_2WI及部分患者加行轴位T_1WI,12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按Nabors方法分为: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Ⅰa型)4例,骶管内脊膜囊肿(Ⅰb型)32例,根性囊肿(Ⅱ型)4例,椎管内硬膜下脊膜囊肿(Ⅲ型)2例。椎管内脊膜囊肿均边界清楚,T_1WI均匀低信号,T_2WI均匀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12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Ⅰa型常位于中下段胸椎脊髓背侧,并脊髓受压、硬膜外脂肪推移。Ⅰb型位于骶管内,与硬脊膜囊之间有脂肪相隔。Ⅱ型位于硬脊膜囊侧方,其内有神经根存在。Ⅲ型囊肿常位于胸段脊髓背侧,脊髓受压、前移和变形。结论低场MRI能较好地显示椎管内脊膜囊肿,对椎管内脊膜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影像依据,Ⅰa型及Ⅰb型椎管内脊膜囊肿MR征象较典型,诊断不难;而根性囊肿及硬膜下脊膜囊肿需要与囊性神经鞘瘤及肠源性囊肿鉴别。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12岁,以"阵发性四肢强直发作"入院。既往发作性全身抽搐2年,4~5次/月,经正规抗癫痫治疗后无缓解。查体未见异常。头颅CT:左颞叶内侧团块状等密度灶,伴点片状钙化。MRI:左颞叶内侧异常信号,约2cm×3cm,界限不清,无占位效应,呈等T1稍高T2信号,混杂少许点状高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图)。视频脑电图示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探讨低场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作者对7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桂转移瘤的低场强MRI资料进行了研究,并与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进行了对照。结果显示:脊柱转移瘤在低场强MRI上表现为受累椎体信号异常、椎体变扁膨出、多椎体受累、跳跃征、椎间盘嵌入征、多累及椎弓、椎旁软组织肿块。本研究提示:低场强MRI比X线平片、CT检查、核素骨扫描能更敏感地检出脊柱转移病灶,并能对转移灶的分布、数目、大小以及是否侵犯邻近组织作出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 1eukodystrophy,MLD)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质子波谱学(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表现。方法3例患者,为一家姐弟3人,年龄分别为1.5、5.5和7.5岁,依靠临床综合表现及血白细胞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fastaseA)明显减低确诊MLD。行颅脑MRI检查,并在左侧基底节区及左侧侧脑室后角旁脑白质内行1H-MRS。另随机选取1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3例患者中,2例MRI检查未见异常。1例可见弥漫性,对称性脑白质异常T2高信号,以侧脑室额角和枕角旁显著。3例MLD的1H-MRS中发现脑内NAA/Cr是对照组的52%~70%(基底节区)及46%~77%(脑白质),mI/Cr是对照组的135%~277%(基底节区)至167%~303%(脑白质),mI/NAA在病例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加明显,分别为正常组的212%~444%(基底节区)及193%~660%(脑白质)。结论MRI和1H-MRS可以反映MI。D脑内异常病理及生化改变,尤其是1H-MRS能够在MLD脑组织结构改变之前发现生化代谢的异常,敏感性较好,对于ML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Tornwaldt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3岁,主因"反复鼻咽部烧灼感1年余"入院.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双侧鼻腔黏膜慢性充血,鼻中隔右侧偏成嵴,双侧下鼻甲稍肥厚.鼻内镜:鼻中隔右偏成嵴,双侧鼻腔通畅,各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鼻咽部光滑隆起,触之不易出血,呈囊性感,咽隐窝对称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的低场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13例手术病理及随访的骶管内脊膜囊肿,男8例,女5例,MR扫描采用sE序列T1WI、T2WI矢状面和轴面扫描,5例加做MR增强扫描。结果:13例骶管内脊膜囊肿,囊肿境界清楚,囊壁菲薄,T1WI囊液呈均质低信号,T2M囊液呈高信号,5例扫描均无强化表现。结论:骶管内脊膜囊肿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低场MRI可作为诊断骶管内脊膜囊肿的敏感检查方法,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MRI不同序列对脊柱骨折及合并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骨折及合并症扫描的最佳序列选择。材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随访与手术证实的4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全脊柱MRI检查资料,比较MRI扫描序列TSE/T1WI,TSE/T2WI,STIR对病变的敏感性。结果:42例患者,临床诊断脊柱新鲜骨折37例,陈旧性骨折5例,骨挫伤27例,脊椎滑脱7例,脊髓损伤12例,硬膜下血肿6例,软组织损伤42例。T1WI检出新鲜骨折26例(70.2%),骨挫伤5例(13.5%),脊髓损伤7例(18.9%);T2WI检出新鲜骨折31例(83.8%),骨挫伤12例(32.4%),脊髓损伤9例(24.3%);STIR检出例数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三种序列检出脊椎滑脱及硬膜下血肿例数符合临床诊断。T1WI/T2WI对软组织损伤敏感性不高,并误诊陈旧性骨折2例。本组5例加扫颈部TSE/PDWI冠状位,检出C2椎体骨折2例。结论:STIR序列对病变敏感,检出率达100%,其诊断准确性高于T1WI/T2WI序列。  相似文献   

19.
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附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纵隔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本文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心包囊肿38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X线资料,其中行CT检查15例,MRI检查2例,超声检查10例,结果:病变发生在右心隔角区占55.3%,左心膈角区31.6%,余者位置不典型.圆形和椭圆形78.9%,不规则形21.1%,边缘光滑整齐76.3%,不整齐23.7%,密谋均匀94.7,有钙化者5.3%,囊肿的CT值为0-18Hu,钙化处高达128Hu,MRI见囊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包膜显示清楚,B超见其为包膜的含液囊性肿物.结论心包囊肿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少见的Hallervorden—Spatz病(HSD)的临床表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报告1例早发儿童型HSD临床表现及客观检查资料。结果:本病以锥体外系受累为主,可合并有锥体束征、智能障碍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程缓慢进展,头颅MRI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八”形异常信号,即“虎眼征”,为铁盐沉积所致。结论:根据HSD临床表现和MRI的特点,在排除其他变性病的基础上,可在生前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