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骨形成蛋白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骨形成蛋白4(BMP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BMP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χ2=13.90,P=0.01)。淋巴结转移组BMP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9.98,P=0.02)。Ⅲ期组BMP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组(χ2=5.32,P=0.02)。结论在胰腺癌组织中BMP4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BMP4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浸润、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3例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与同期15例结肠腺瘤与10例正常癌旁组织作对照。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62.79%,显著高于腺瘤组和正常癌旁黏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10.88、12.80,P均〈0.05);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分别=4.46、7.57、6.66,P均〈0.05),与Dukes分期有关(x^2=5.59,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Survivin表达阴性和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5)。结论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参与结肠癌的侵袭与进展,可能是反映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拼接变异体V6(CD44 Splicevarint V6,CD44V6)和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在胰腺癌中表达及与胰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评价CD44V6和E-CD在胰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3例胰腺癌组织中CD44V6和E-CD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CD44V6呈阴性表达,胰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达58.1%(25/43),CD44V6阳性表达与胰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E-CD呈强阳性表达,60.5%(26/43)的胰腺癌组织中E-CD呈异常表达,E-CD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关系密切(P〈0.01)。CD44V6和E-CD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阳性表达和E-CD异常表达与胰腺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检测CD44V6和E-CD表达有助于对胰腺癌浸润转移潜能的判断,二者可以作为胰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胰腺良性病变(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假性囊肿)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PSCAmRNA表达情况;另收集34例胰腺癌及12例慢性胰腺炎和12例胰腺假性囊肿资料完整的术后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C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SCA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PSCA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PSCA蛋白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9%。其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结论】PSCA在胰腺癌组织表达与胰腺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C及其受体与胰腺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胰腺癌的石蜡标本40例以及正常胰腺组织标本12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组织中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并分析三者达与胰腺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胰腺癌组织VEGF-C表达、VEG—FR-2及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②胰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VEGFR-2阳性脉管数及VEGFR-3阳性脉管数均呈正相关(P〈0.05);VEGF—C和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R-2阳性脉管数与神经浸润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VEGF-C过量表达及VEGFR-2和VEGFR-3阳性脉管的形成,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胰腺癌分化、转移与预后分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病理分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4.28)、性别(x^2=2.53)、病程(t=6.83)、发病部位(x^2=1.51)、病理分级(x^2=1.74),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2期以上的例数及COX一2阳性表达率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分别=7.79、6.45,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分别=3.52、2-35,P均〈0.05)。结论临床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和COX-2表达的增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l,GLUTl)的基因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中HIF-1α和GLUT1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在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96/1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6,P〈0.01)。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25.53,P〈0.01)、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x^2=24.99,P〈0.0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1.20,P〈O.01)、与肿瘤坏死呈正相关(x^2=30.35,P〈0.01)。GLUT1蛋白在172例胃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106/1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76,P〈0.01)。胃癌组织中,GLUT1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5.43,P〈0.01)、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x^2=13.13,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11.31,P〈0.05)、与肿瘤坏死呈正相关(x2.-23.29,P〈0.01)。HIF—Id和GLUTI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无相关性。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IF-1α与GLUT1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636,P〈0.01)。结论HIF-1α、Glutl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且这些指标的表达对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zrin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7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相对正常肺组织(距癌组织5cm之外)Ezri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非小细胞肺癌Ezrin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相对正常肺组织(x^2=12.07,P〈0.05)。肺癌病人肿瘤组织Ezrin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x^2=0.05~4.39,P〉0.0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5.93,P〈0.05)。结论Ezrin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转移相关,其检测可作为判断病人肺癌转移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ras基因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喉癌组织(喉癌组)与25例癌旁组织或声带息肉组织(对照组)中OPN与ras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OPN和ras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和73.8%,明显高于对照组(24.0%和48.0%)(P〈O.05);喉癌组OPN阳性表达率在肿瘤T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临床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s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年龄、T分期、分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阳性表达与ras基因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33)。结论OPN和ras基因蛋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喉癌生物学特性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K—Ras和BRaf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4例前列腺癌和3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KRas和B-Raf蛋白表达。74例前列腺癌中高中分化23例,低分化51例;未浸润转移(A+B)期40例,浸润转移(C+D)期34例。结果K—Ras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79.73%,49/74)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23.08%,9/39),x^2=19.025,P〈0.01。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的表达分别为(65.22%,15/23)与(66.67%,34/51),x^2=0.15,P〉0.05,在(A+B)期与(C+D)期表达分别为(60.00%,24/40)与(73.53%,25/34),x^2=1.504,P〉0.05;B-RaI在前列腺癌表达(64.86%,48/74)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0.26%,4/39),x^2=30.659,P(0.05。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表达分别为(43.48%,10/23)与(74.51%,38/51),x^2=6.698,P〈0.05,在(A+B)期与(C+D)期表达分别为(42.50%,17/40)与(91.18%,31/34),x^2=19.107,P〈0.05。K—Ras与B-Ra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x^2=0.272,P〈O.05。结论K—Ras与B-Raf蛋tt过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B-Raf蛋白高表达预示着前列腺癌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BP1和P1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6例肺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CtBP1和P16蛋白表达,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CtBP1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和47.0%,P16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癌组织(χ^2=9.196,P〈0.05),而两者CtBP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662)。肺癌组织CtBP1蛋白与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92,P〈0.05)。P16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5.079~9.333,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CtBP1蛋白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学参数均无关(P〉0.05)。结论 P16表达缺失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tBP1和P16可作为判定NSCLC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EB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宫颈炎(32)和宫颈鳞癌患者组织标本(52)共84例,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和69.2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炎组3.1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混合感染率为67.3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分化程度:低分化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临床分型:浸润型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型患者(P<0.05);淋巴转移:淋巴转移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且HPV(+)+EBV(+)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低于HPV(+)组患者和EBV(+)组患者(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EBV及HPV有较高的感染率,且HPV+EBV+感染与宫颈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分型、淋巴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鳞癌组织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原位癌(CIN)组织25例、正常宫颈组织12例,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C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差异有显著性(x^2=4.10、4.53,P〈0.0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的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x^2=6.11,P〈0.05)。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x^2=6.01,P〈0.05)。结论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宫颈癌的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胰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法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上皮-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的表达。把E-cad阴性-Vim阳性表达作为癌细胞发生EMT的免疫表型。结果 47例胰腺癌组织中E-cad和Vim阳性率分别为46.8%、23.4%,其中E-cad阴性-Vim阳性表达7例,EMT发生率为19.1%。EMT发生率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χ^2=6.73、4.06,P〈0.05),与临床分期和1年生存率无关(χ^2=3.56、2.72,P〉0.05)。结论 EMT在胰腺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表达及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中Syk基因的表达,同时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Syk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32,P〈0.01)。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相应的癌周正常组织(P=0.000);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8.15,P〈0.01);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具有高转移潜能的胰腺癌细胞株亚系并研究其生物特性。方法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从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筛选高转移侵袭能力胰腺癌亚系PC-3-I-3,光镜下比较细胞形态;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M1Tr)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平板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数,比较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转移和侵袭实验比较细胞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结果光镜下细胞形态学显示,PC-3-I-3细胞多呈长梭形,较母系PC-3细长;MTr实验结果显示,PC-3-I-3的在1—5d吸光度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PC-3,在第5天时,PC-3-I-3的吸光度值(2.78+0.12)高于PC-3的吸光度值(1.88_+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P〈0.05);培养2周后,PC-3-I-3组克隆数(180.72+5.01)明显高于PC-3组克隆数(139.00±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P〈0.05);Transwell小室体外迁移实验结果显示,PC-3-I-3吸光度值(0.40±0.05)高于PC-3吸光度值(0.2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P〈0.05);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C-3-I-3吸光度值(0.12+0.03)高于PC-3吸光度值(0.04±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在没有改变基因性质的前提下.筛选的胰腺癌细胞亚群PC-3-I-3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强.为探讨胰腺癌转移机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黄山  康苏娅  刘振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4):582-585,596,F000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以及癌旁胃组织中MMP.2、TIMP.2、MMP.9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对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97例胃癌组织以及89例癌旁胃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的方法检测MMP-2、TIMP-2、MMP-9在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MMP-2、TIMP-2、MMP-9在89例胃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O.01),其中MMP-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大于其在癌旁非肿瘤胃组织,而TIMP.2、MMP.9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小于其在癌旁非肿瘤胃组织。MMP-2的高表达率与胃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1);TIMP.2与胃癌组织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显著负相关。MMP.9在肠型胃癌的表达要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P〈O.05)。MMP-2的高表达与TIMP-2的高表达显著负相关(P〈O.01)。结论MMP-2可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在胃癌组织高表达;TIMP-2抑制胃癌的侵袭转移,在胃癌组织低表达;MMP-2的表达与TIMP-2的表达显著负相关。MMP-9在胃癌组织表达低,.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与TIMP-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