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群体反应性抗体可诱导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哪一种同排斥反应关系更密切,目前国内报道较少.观察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变化,分析不同抗体变化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1/12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施行肾移植100例患者中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发生变化18例.通过秩和检验统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变化,分析抗体变化同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8例中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水平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4),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707);9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其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变化均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体水平升高者7例,其中以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为主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该4例患者中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丢失;以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升高为主2例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体降低11例,以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降低为主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以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降低为主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结论: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易导致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有明确的相关性,与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水平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目前众多实例和资料证实,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存在与否及该抗体的致敏程度对于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率的高低、移植后器官功能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排异情况,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98-09/2000-05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肾移植研究室完成.对象:选择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肾移植的633例患者,男348例,女285例,年龄16~67岁.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 公司和德国Biotest公司淋巴细胞冷冻板,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一两个月内血清中的群体反应性抗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临床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591例,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61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占10.3%;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42例,移植后3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71.4%,1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阳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均为阴性患者427例,术后24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5.6%;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164例,70例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占42.7%.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与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并发生排斥反应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01).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12,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和阳性与术后排异与否的相关系数为0.685,二者在P=0.01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群体反应抗体对预测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高;而术前、术后群体反应抗体阴性的患者发生急性排斥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闫宏亮  王禾  刘贺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81-1883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HLA体液致敏状态,筛选合适供者及通过PRA变化早期诊断急性排斥。方法:通过微量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269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敏受者(P<0.001),移植后PRA水平升高组的排斥发生率显著高于PRA无变化组(P<0.001)。结论:PRA是预测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及早期诊断排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旭华  曲青山  陈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54-1455,145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监测对移植肾存活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于该院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共计1 430例次,根据术前PRA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PRA<10%)和致敏组(PRA≥10%),分析两组间术后一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肾存活率的差异;结合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前抗HLA抗体阳性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几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肾移植术前抗HLA抗体阳性的肾移植患者,于2006年3月~2009年5月期间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与抗HLA抗体的关系.20例患者中4例为输血、2例为输血+妊娠、14例为再次移植.结果 输血组4例患者中3例为抗HLA-I+II类抗体,2例发生急性排斥,1例患者为抗HLA-I类抗体,未发生急性排斥.输血+妊娠组2例患者中1例为抗HLA-I+II类抗体,1例为抗HLA-II抗体,均发生急性排斥.再次移植组14例患者中6例为抗HLA-I+II类抗体,5例发生急性排斥.3例为抗HLA-I类抗体,2例发生急性排斥.5例为抗HLA-II抗体,均未发生急性排斥.结论 肾移植术前抗HLA抗体阳性并不完全是移植禁忌,但发生急性排斥的几率较高,因此对等待移植的高致敏患者应慎重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6.
致敏患者的PRA水平对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扩体(PRA)水平与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usA)对321例患者检测肾移植术前PRA;单克隆抗体干板进行供受者HI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结果 PI认阴性组的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致敏组;配型组的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配型组。结论 PRA是影响移植后发生早期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降低PRA水平,并选择良好的配型供肾,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体内的HLA致敏状态以及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供者的HLA特异抗原,用ELISA法检测受者血清中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结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结果及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肾移植前血清DSA阳性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2%)远高于DSA阴性的受者(14.7%)(P〈0.01);术后DSA阳性的受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也升高;DSA随着PRA水平的升高阳性率也增加(P〈0.01)。结论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临床筛选供体、预测术后排斥反应及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亲属肾移植后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的频率如何,对术后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是否有影响,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目的:调查亲属肾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频率,为预测亲属.肾移植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纳入2005-03/2007-10收治的亲属肾移植患者54例,分别于移植后一两年内再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及血肌酐、尿素氮浓度.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及结论:5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中有7例移植后产生了抗体,占12.96%.其中6例产生了抗HLA-Ⅱ类抗体,仅1例产生了抗HLA-Ⅰ,Ⅱ类抗体.在此7例患者中6例为初次肾移植,且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1例为再次肾移植,移植前抗HLA-Ⅱ抗体阳性.1例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2例高强度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均超过正常水平,而另外4例出现低水平抗HLA-Ⅱ类抗体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则在正常水平.结果提示,具有抗HLA-Ⅰ+Ⅱ类抗体和高效价抗HLA-Ⅱ类抗体影响亲属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而低效价的抗HLA-Ⅱ类抗体并不影响亲属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部分肾移植失败的患者体内都存在抗HLA抗体.检测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在肾移植受者体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06-10/2008-03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9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以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群体反应性抗体>10%为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即致敏受者.检测移植后2个月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与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肾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50例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率发生率为66%,移植前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56例受者的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受者(66%,11%,P<0.01).体内含抗HLA-Ⅱ类抗体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含HLA-Ⅰ类抗体的受者(78.1%,43.8%,P<0.05).结论: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是肾移植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患者移植后更容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时已超过10年存活的37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7例存活大于10年以上肾移植患者中,301例患者PRA阴性,76例患者PRA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间PRA阳性产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5,P<0.025)。PRA阴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PRA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9.26,P<0.0001)。结论男性肾移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高于女性;PRA阳性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1.
对移植肾功能的监测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工作,较早检出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及时采取干涉措施。一直以来都认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是判断移植肾功能的最好指标。菊粉清除率(Inulinclearance,Cin)、碘海醇(Iohexol)清除率、同位素锝[^99m T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minepentaacetic acid,DTPA)等被视为测定GFR的金标准,尽管其准确性好,但因操作繁琐、费用高或具有放射性等原因,尤其肾移植患者需要反复、快速判断肾功能,因此这些技术多用于实验研究,临床常规开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移植和肝移植术后患者抗HLA抗体产生几率。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的肾移植患者371例和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肝移植术后患者82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和GTI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1例肾移植患者中,29例患者PRA阳性,占7.82%,342例患者PRA阴性,占92.18%。29例PRA阳性患者中7例抗HLA-I例抗体阳性患者,5例抗HLA-II例抗体阳性患者,17例抗HLA-I+II例抗体阳性患者。82例肝移植患者中,7例患者PRA阳性,占8.54%;75例患者PRA阴性,占91.46%。7例PRA阳性患者中1例抗HLA-I例抗体阳性患者,4例抗HLA-II例抗体阳性患者,2例例抗HLA-I+II例抗体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与肝移植术后抗体产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05)。结论肾移植与肝移植术后抗HLA抗体产生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来所施行的 72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数量 ,以及诊治处理方法 ,以探讨成功及失败原因。结果  72例肝移植病人中 ,原发病为良性疾病 5 0例 (其中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变 3 4例 ) ;恶性疾病 2 2例 (其中HCC 19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 5 4例次 ,其中因凝血功能紊乱致术后腹腔内继发性出血 4例 ,术前腹水感染未能控制 ,致术后腹水严重感染 2例 ,激素用量过大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穿孔 1例 ,胆瘘 6例 ,肺部感染 2 1例 ,肠道霉菌感染 5例。全组无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 ,随访 2~ 41个月 ,无远期胆道并发症及慢排发生。住院期死亡 6例 ,随访期死亡 6例 ,目前生存 60例 ,总生存率为 83 3 3 % ,存活超过 1年者 3 2例 ,最长已达 3年 5月。结论 我国肝移植患者适应证以终末期乙肝肝硬化为主 ,这类病人肝功能不良 ,凝血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纠正甚为重要 ,同时这类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应重视围手术期感染的控制及营养支持。手术技术的完善是预防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抗体水平及其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莱姆德抗原板和混合抗原板通过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85例患者的抗HLA特异性IgG 抗体。结果:685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占12%,致敏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而移植物存活率则显著低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移植后HLA-IgG抗体水平升高组,其排斥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分别为82%和77%,均显著高于HLA-IgG抗体无变化组(P<0.01),而排斥逆转率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HLA-IgG抗体是预测受者HLA免疫致敏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HLA-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后不Ⅲ时期的超敏C反应蛋白,总结并分析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得出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入院时GCS评分呈明显直线负相关;病情越重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越高;检测值的高低与预后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简便、快捷和科学进行伤情分级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可作为全程观察患者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葡萄球菌蛋白A吸附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吸附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SPA吸附系统对32例等待肾移植的致敏受者进行体外吸附实验、体内吸附实验和临床移植观察.结果①单次SPA吸附治疗可处理循环血浆450~600mi;其饱和吸附的IgG量为(3.98±0.51)g;实验终点饱和吸附的IgG量(M1)为(19.54±3.13)g/L,吸附后血浆IgG(M2)水平降低51.2%;②本组体内吸附实验前,PRA为98%~51%者5例,PRA为50%~40%者15例,PRA为39%~25%者12例.每次SPA吸附治疗的循环血浆量为7 000~9 000ml.本组经(6.70±3.11)次SPA吸附治疗后,29例(占90.62%)PRA降至<12%;③27例(83.37%)顺利地接受肾移植手术.术后未发生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均得以恢复.结论SPA吸附治疗可降低致敏患者体内预存的PRA水平.SPA吸附治疗辅以配型良好的肾脏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对预防和减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BL)FasL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异基因移植组(SD→Wister),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Wister→Wister)。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肾脏中的凋亡细胞及血清肌酐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和PBL FasL的表达,并以同基因肾移植为对照。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术后第3~5、7、9~11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实验组术后第5、7、9、11天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与血清肌酐水平、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自术后5 d起,肾组织和PBL中FasL mRNA表达水平即显著升高,于术后7~9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血和肾组织中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平均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2~3 d开始明显上升,其变化趋势早于血清肌酐。结论Fas/FasL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大鼠异基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FasL是有价值的AR标志物。定量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L mRNA表达可以较敏感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施以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PAC方案)联合化疗。在术前、化疗及随访过程中采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125浓度。由化疗第一、第三疗程前CA125水平,根据Buller等提供的公式计算半衰期。结果发现18例患者中半衰期>20天者10例(56%),有8例出现复发或死亡;而半衰期<20天的8例则存活良好。提示化疗早期CA125水平及血浆半衰期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评定有一定的价值,检测该指标可及时发现耐药或复发,从而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频率和肾功能的变化,为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可追踪的7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和血肌酐/尿素氮观察。74例患者术前PRA均阴性。结果 23例患者接受了父亲提供的肾脏,5例PRA阳性患者,其中1例抗HLA-I+II类抗体,4例抗HLA-II类抗体。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2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且均为抗HLA-II类抗体患者。19例患者接受了母亲提供的肾脏,2例PRA阳性患者,其抗体分别为抗HLA-I+II类抗体和抗HLA-II类抗体,且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在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中,2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仅1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PRA均阴性。结论接受亲属移植肾的肾移植患者术后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低,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