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眼科病房护理活动时间分配,为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连续7d跟踪7名护士和护士助理当班期间的所有护理活动,形成209项护理活动列表,将护理活动与《护理措施分类》匹配,能匹配的护理活动分为直接护理措施和间接护理措施,不能匹配的护理活动归为相关护理活动和非生产性护理活动,形成眼科护理措施清单和工作抽样调查表。根据工作抽样法原理,由1名观察者调查所有在岗眼科护士/护士助理从事的活动,记录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种类,每天持续10h(7:00~17:00),观察间隔时间为10min,调查持续20d。结果观察9 473次活动,总观察时间持续200h。活动列表共囊括209项活动,其中183项(87.56%)护理活动可归类至53项护理措施,直接护理措施、间接护理措施、相关护理活动、非生产性活动时间所占比值分别是24.94%、31.98%、7.92%、35.16%。眼科病房白班生产率为64.84%。结论眼科病房护士个人活动时间相对较多、生产率偏低。应将间接护理活动和相关护理活动转向非护理专业人员。同时应通过相应管理策略减少非生产性护理活动时间以提高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 120例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对不同特征患者及不同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预后、是否手术及科室来源对ICU护理工作量有显著影响,白班护理工作量显著大于夜班(P〈0.05,P〈0.01)。结论死亡、非手术、内科患者及白班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应针对上述特征调配ICU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内外科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护理工作量及其构成情况,为在不同科室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对6个外科、4个内科示范病房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量,比较内外科病房的各项护理服务时间。结果外科6个科室平均床护比1∶0.51;内科4个科室平均床护比1∶0.53。外科病房每日每例患者的总护理工时为(104.6±12.4)min,内科病房为(117.6±31.5)min,内外科患者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所占比重较高(37.76%)。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人员和安排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ICU护理工作量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ICU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对ICU 120例患者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对不同特征患者及不同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预后、是否手术及科室来源对ICU护理工作量有显著影响,白班护理工作量显著大于夜班(P0.05,P0.01)。结论死亡、非手术、内科患者及白班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应针对上述特征调配ICU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护理组织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全院16个病区随机选择6个病区,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个病区.对照组实施常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构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即每个病区护士按每组分管12~15例患者分为2~3组,每组3名护士(全责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在全责护士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小组患者的各项护理.实施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病房环境、三短、六洁、五送、管道护理、压疮防护、健康教育、病情掌握及患者满意度9项除管道护理、压疮防护2项外,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病房护士输液治疗工作现状及其对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1周对全院22个病区白天A班(8:00~16:00)输液治疗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病房护士每日给每例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均工时为39.3min;全院病房护士每日用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总工时占白班护士总工时的64.8%,占每日全院护理总作业时间的32.4%。基础护理质量,特、一级护理质量分别与输液治疗工时占护理总工时之比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药物配制花费了大量的护士人力和时间,影响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建议将全院的静脉液体集中配制,建立新的医嘱处理系统,建立后勤保障系统,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组织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全院16个病区随机选择6个病区,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个病区。对照组实施常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构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即每个病区护士按每组分管12~15例患者分为2~3组,每组3名护士(全责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辅助护士和助理护士在全责护士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小组患者的各项护理。实施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病房环境、三短、六洁、五送、管道护理、压疮防护、健康教育、病情掌握及怠者满意度9项除管道护理、压疮防护2项外,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床边护理工作制的实施方案及体会。方法 对病区护士进行床边护理分组,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将护士工作的重心放在病床边。结果 进一步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依赖感,病房患者满意率为99.53%。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能够强化基础质量,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达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9.
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改善住院环境,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全程无缝隙护理人文关怀,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改革护理质量控制等措施创建骨科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结果创建优质护理温馨病房前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除护士技术外)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和工作业绩、后勤各科室的保障支持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优质护理温馨病房的创建,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升护士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0.
医护同组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实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医护同组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神经内科病房实行医护同组排班:将科室21名护士分为总务团队3人和3个责任组各6人,实施组长负责制。每组每日在岗4人(包括护理组长或副组长1人、白班责任护士1人,连班责任护士1人,6~8班责任护士1人),组长仅上白班(7:45~12:00,14:30~17:30),6~8班(17:30~8:00)代替传统中夜班。各责任组护士每日跟随同组医生查房。结果实施医护同组排班后,患者满意度由92%提升至99%,护士满意度由94%提升至98%;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一级护理、文件书写及消毒隔离)评分由85.80~87.11提高至91.01~99.38;医护矛盾、护患矛盾均从2起降至0,表扬信件从12封上升至52封;晨间采血、测量体温时间推迟1.0~1.5h,患者夜间连续休息时间延长4h。结论医护同组排班使护士分管患者人数减少,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为患者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且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12.
循证护理学与护理教育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陶敏 《护理学杂志》2004,19(19):59-60
阐述我国护理教材与现代护理发展的差距。认为护理教育适应循证护理学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循证思维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人文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贾艳皊  朱丹 《护理学杂志》2006,21(17):76-78
阐述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人文护理开展及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人文护理实施的建议,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人文护理开展及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人文护理实施的建议,为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循证护理在中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基础护理学(下称基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1个教学班62人作为实验班,另一教学班63人作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法按教材内容讲解;实验班在基护课程开课前讲授循证护理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结果 实验班基护理论成绩、信息载体与场所利用率及对教材知识采取批判性思维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5),实验班67.74%~100%护生对该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基护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一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护理部一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操作示教员在规范临床护士技术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培训护理示教员、成立护理技术培训及考核小组,加强对临床护士操作培训和管理。结果培训3个季度后除急救技术外,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插管及注射技术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护理操作示教员在护理技术培训中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护理能力的定义、测评的重要性,测评工具、方法和护理能力的内涵及与护理能力相关的个人因素与组织因素,如年龄、工作年限、教育水平、职位、婚姻状况、技术职称、科室及培训情况等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