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哈尔滨龙垦麦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在2008年对5万吨萨拉丁生产线进行了技改,以较少的资金投入,使麦芽质量可以和塔式制麦相媲美。1大麦质量大麦的质量对麦芽质量十分重要,必须经过粗选,精选和分级才能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我国制麦工业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然后对我国制麦工业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原料大麦的培育、生产和供应,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发展和应用,管理水平的完善和提高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啤酒大麦制麦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啤酒科技》2003,(3):20-23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我国制麦工业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回顾,然后对我国制麦工业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关麦的培育、生产和供应,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发展和应用,管理水平的完善和提高等作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6.
贝国泉  钱永乐 《酿酒》1994,(5):32-35
改进制麦焙燥工艺,提高麦芽质量贝国泉,钱永乐(杭州轻工技校)(浙江钱江啤酒厂)“麦芽是酒之肉”,这句话,充分点出了麦芽与啤酒的内在关系,生产优质啤酒必须选择高品质麦芽,不仅因麦芽是制啤酒的物质基础,而且糖化制取麦汁时降解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的种种酶系也...  相似文献   

7.
符辉 《酿酒》2002,29(2):15-16
众所周知 ,啤酒是世界性饮料酒 ,是世界公认的营养食品 ,俗称“液体面包”。啤酒是用大麦加工制成的麦芽为主料 ,以其它谷物为辅料 ,加酒花制成的麦芽汁 ,并加酵母经发酵 ,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和低酒精度的饮品。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好。我国啤酒消费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啤酒消费量和啤酒生产逐年增长。 1980年我国啤酒生产量只有 6 8.8万t,到 1993年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 (仅次于美国 ) ,其发展速度之快 ,令人瞩目。 2 0 0 0年我国已生产啤酒 2 2 31.32万t(美国年生产 2 4 0 0多万t)…  相似文献   

8.
杨洪武 《酿酒》2005,33(4):56-57
麦芽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是用(啤麦)大麦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麦芽生产无论采用哪种工艺路线都简称制麦。啤酒酿造专家们,对麦芽质量要求很高,也非常重视。关注麦芽质量,常常把麦芽比作是啤酒的灵魂。可见麦芽作为啤酒原料的重要意义。我国制麦业,近年发展很快,但和国际制麦业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中小型老麦芽企业。我们黑龙江也是如此。全省有20多家麦芽生产厂和麦芽车间,  相似文献   

9.
10.
众所周知,酿造大麦的质量特性对制麦工艺、麦芽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何依据大麦的质量状况而制订出相对合理的制麦工艺,较准确地预测麦芽质量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大麦的生理特性与制麦工艺、麦芽质量的关系1.1实验室发芽率此指标说明有生命力的麦粒所占的百分率。可以用2.3.5—三苯基四唑氯化物染色法测定或H_2O_2测定。  相似文献   

11.
尤彩英 《酿酒》1998,(3):19-20
苏北大麦制麦工艺探讨尤彩英(江苏常州酿酒总厂;邮编213003)面对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啤酒原料的国产化已势在必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厂国产麦芽的质量,使其能替代进口大麦生产的麦芽。我们对苏北产的大麦进行全面的采样分析比较,确定采用苏北淮海农场、黄海农...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酿造大麦工业制麦过程中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组成。共分析鉴定出15种挥发性醛类物质,绝大部分醛类都存在于整个制麦过程。通过对醛类挥发物的定量分析发现,热干燥和焙焦过程对醛类含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使其含量减少,正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乙醛、异丁醛、正辛醛的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甲基丁醛的含量在制麦开始时基本保持不变,制麦后期其含量快速增加后又迅速降低;异戊醛的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酿造大麦工业制麦过程中挥发性醛类物质的组成。共分析鉴定出15种挥发性醛类物质,绝大部分醛类都存在于整个制麦过程。通过对醛类挥发物的定量分析发现,热干燥和焙焦过程对醛类含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使其含量减少,正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乙醛、异丁醛、正辛醛的含量在整个制麦过程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甲基丁醛的含量在制麦开始时基本保持不变,制麦后期其含量快速增加后又迅速降低;异戊醛的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制麦及糖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陆健  顾国贤 《酿酒科技》2005,(5):69-72,76
采用Sigma方法,测定两种蛋白质含量不同的“甘啤三号”大麦在浸麦、发芽、焙燥以及糖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并研究不同焙燥工艺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该酶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浸麦结束时酶活增加了1倍,发芽结束时增加了4~5倍,延长45~65℃阶段时间可以有效降低酶活,保持20h后,两种成品麦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682u/g,761u/g。麦芽中过氧化物酶最适作用条件为pH6.0,温度20℃。  相似文献   

17.
具国泉 《酿酒科技》1994,(3):117-117
对杭州啤酒厂麦芽车间大生产发芽过程糖化力追踪测定,测得原料大麦糖化力在10~22(维-柯单位);绿麦芽糖化力在358~421(维-柯单位);发芽过程糖化力不断递增且以第2天至第4天为最。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微生物的方法提高麦芽质量被视为近年来制麦工业的新进展。对该课题的研究国际上已完成了中试步骤,而在我国此研究尚未展开。本文系统地从微生物的选择、制麦工艺、制麦机制和成品麦芽的质量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制麦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张和笙  梁卫红 《酿酒》1998,(5):56-59
采用一种^60钴(^60Co)源在两种不同照射剂量范围(0.05-0.75KGY和0.5-5.0KGY),对两种二棱大麦品种Tokak和Clerine进行照射。在制麦前的大麦用中等剂量水平照射时,对于大部分麦芽质量标准产生不利的影响,照射剂量达到0.25KGY时的不利影响较小。然而,照射麦芽样品时仅产生轻微的或者没有质量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