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评价区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对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案例,基于栅格尺度从自然与人文2个方面对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适宜性因子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限制条件,采用MCR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模拟,提出区域人居环境空间优化方案,主要结论有:水文与气候条件对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的整体限制作用较强;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与不适宜区占比最高,达到52.8%;高度适宜区占比最低为9%,主要分布在前套平原及西辽河平原,全区人居环境适宜性水平整体偏低。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与高度适宜区占绝对优势,适宜比例超过73%,从适宜性空间分布来看,南部整体优于北部,东部整体优于西部,地带性特征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城乡人居环境不适宜与临界适宜主要表现为自然条件不适宜及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合理占用。内蒙古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模拟结果显示远期呼包地区一体化连片趋势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可逐步形成以呼包鄂都市区、赤通都市区为主体,以文化特色鲜明、公共设施完善的中心城镇及中心乡村为依托,以人居环境不适宜区为间隔,城乡...  相似文献   

2.
研究认为,区域化探每个样品实际控制面积绝大多数都小于1 km2,可认为与土壤样品元素含量在同一水平,二者元素含量的变化不影响区域人居地球化学环境的评价,水系沉积物样品因其综合性,更能反映研究区污染的全貌。运用区域化探资料开展区域人居环境评价具有普适性。在此基础上,以云南个旧地区为例,首次运用区域化探资料对该区域人居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丽江地区人居环境的GIS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地势变化、坡度、坡向以及居民点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为丽江地区人居环境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分析的依据;同时,探讨了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人居环境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流程.  相似文献   

4.
泳滩是滨海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香港泳滩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综合条件进行剖析,根据其影响因素的类型选取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泳滩自身条件作为泳滩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素,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和分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泳滩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评价指标之间重要性关系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泳滩适宜性的影响权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模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空间分析,最终得到香港泳滩的评价等级结果。该模型的构建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海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有利于泳滩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开展特定区域水稻种植产业布局是科学制定区域农业种植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而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是水稻种植产业布局的前提.本文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福建省浦城县为研究区,基于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土壤条件、立地条件、灌排条件、气候条件和机械耕作条件5大类共21个指标的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地学模型、回归模型和空间插值等方法计...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安全和土地开发环境的角度选取9个测定指标,构建了农业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衡阳县的农业开发适宜性。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安全和土地开发环境测定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业开发适宜性是合理有效的。衡阳县农业开发适宜性良好,中部和南部农业开发适宜性高,东部、西南部和北部农业开发适宜性低。极度适宜区和高度适宜区集中连片分布在衡阳县中部和南部,分别占总面积的19.51%和18.97%,是衡阳县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中度适宜区集中分布在衡阳县东南部和西部,占总面积的18.65%。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集中分布在衡阳县东部、西南部和北部,分别占总面积的20.99%和21.89%。地形地貌是造成衡阳县农业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持续性视角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用地适宜性是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决策的依据。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界定建设用地适宜性内涵,从灾害风险、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区位条件4个维度,构建了较规范的适宜性指标体系;针对已有评价方法的不足,构建了整合极值法、条件函数法、线性加权综合的“多要素分布式算法——情景矩阵”评估框架;进而基于适宜性识别冲突空间,以空间冲突面积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作为空间冲突强度来刻画区域建设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本文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玛纳斯县适宜建设空间(达230 km2以上)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6%;最适宜和比较适宜性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中部及中北部乡镇及农(团)场驻地附近,基本适宜建设区主要分布在比较适宜建设空间的外围及中南部山前平原地带;该县冲突空间达4.21 km2,占建成区面积的22.74‰;冲突空间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中部城镇化发展区;南部、北部的生态脆弱区及中部工业化发展区的乡镇空间冲突强度也较高。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框架与方法逼近客观现实,简单易行,能弥补以往评价方法的不足;适宜性在空间冲突分析与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桂西为研究区域,以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和评价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统计桂西适宜开发建设土地的空间位置、分布与面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3S相关技术,以遥感影像数据、地形DEA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多因子空间叠加法对环洞庭湖流域土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探讨环洞庭湖流域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开发建设等不同功能指向下的土地适宜程度,为环洞庭湖流域土地建设开发的重点、方向以及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基本蓝图。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综合考量空间邻近性、步行便捷性、环境舒适性,选取步行指数、土地覆被指数及坡度构建步行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步行适宜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步行适宜性指数介于9.36~88.56之间,区域差异明显,整体呈多中心圈层递减的格局;步行适宜性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在街道尺度下,步行适宜性高、低值街道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热点与冷点区域分别为新、旧城市中轴线所在区域;人口密度与步行适宜性的空间相关性显著,但在旧城区中仍存在两个高-低聚类街道,应重点对此类区域的步行适宜性进行精细化提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栅格数据,传统聚类方法大都基于专题属性进行聚类,分裂了栅格对象的空间特性与专题属性,而兼顾空间与专题属性的现有空间聚类方法又存在算法复杂、参数设置多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栅格的空间-属性双重约束聚类算法(A Raster-oriented Clustering Method with Space-Attribute Constraints, RoCMSAC)。RoCMSAC利用栅格数据空间邻域和空间连通特性,重新定义栅格簇的相似性度量准则,通过属性均质簇生成,空间相邻栅格簇合并和空间邻近栅格簇合并3个步骤对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属性双重约束聚类。利用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栅格数据对算法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与现有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例验证与对比发现:① RoCMSAC方法能够保证栅格簇空间域的邻近性和属性域的均质性;② RoCMSAC方法可发现复杂形状的栅格簇,且算法时间复杂度低,需输入参数较少。  相似文献   

12.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处理软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EOWAY软件是国家863项目支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GIS优秀软件之一,在行业应用中占有主导地位。GEOWAY软件致力于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处理和共享利用,为基础数据生产、历史数据加工和专业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软件。此文介绍了有关GEOWAY软件相关空间数据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短时交通预测的动态出行信息服务协同工作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国内城市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地图平台主要提供静态信息服务,城市交通动态特征难以得到真实反映,对以时间和费用为主要准则的公众出行缺乏实用价值。本文提出了历史数据推理和微观交通仿真相结合,进行短时交通预测以服务公众出行的一种新方法设计了实时交通信息处理与发布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三者协同工作的体系结构实现了顾及短时预测交通状况的公众出行路径规划过程,并作了验证。因此,为公众动态出行信息服务和动态网络电子地图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安全策略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空间数据生产到应用整个流程保密管理规定,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在存储、分发、传输、表现以及与其他系统集成应用阶段上的安全策略,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与空间数据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ISPRS)于2008年7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共举办了10个大类275场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共收集论文全文1 881篇.其中应急服务空间数据集成主题共收录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9个国家的18篇会议论文,围绕应急服务信息快速获取、应急服务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应急服务决策支持系统、灾害情景分析、应急响应空问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这基本反映了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16.
面向信息服务的SDI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DataInfrastructure,SDI)是各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飞速推进,电子政务、公众信息服务对SD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SDI的核心与基础,是支持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国外技术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公安业务地理信息关联采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信息采集是各类业务GIS的基础工作,公安业务地理信息采集常常采用人工地图标注模式进行。公安业务地理信息分为独立业务地理信息和带关联信息的业务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带关联信息的业务地理信息的特点,提出主图层、子图层等概念。人工地图采集方式分为:常规独立采集方式和关联采集方式。常规的独立采集方式缺乏关联性,容易重复采集,而关联采集方式既可以保证同一空间位置的多类信息在坐标描述上的绝对一致性,以及其属性之间的传承关系,又可以实现多类信息之间的精确指定关联采集。最后,进行了业务地理信息关联采集方式的流程研究、数据模型研究与功能实现。结果表明,通过这种关联采集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公安行业人工地图采集的工作量,并能使公安业务地理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清晰化、精确化,满足了公安业务中大量存在的地理信息采集、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8.
空间数据访问集成与分布式空间数据源对象查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空间数据库的访问与处理方法,无法满足分布式环境下异构数据源的服务化存取和面向空间数据源的对象查询处理需求。本文给出了数据网格环境下的分布式空间数据访问与查询的方法和实现,并在服务化查询处理过程中,嵌入符合SQL/MM查询规范的空间拓展函数,实现分布式空间数据对象查询和嵌入查询过程中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给出空间数据对象查询树的构造过程,以及分布式空间查询工作流的执行流程。数据访问与集成策略在空间数据处理上的应用,对异构空间数据源协同处理等,涉及大规模空间数据存取访问的应用需求,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GIS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公共安全领域事故频繁发生,给全球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公共安全领域建立科学的预警、评估和应急决策系统势在必行。GIS提供的多源数据集成能力、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在公共安全的预警预报、监测、灾情评估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GIS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现状,然后详细论述了GIS中常用多源数据的集成算法、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最佳路径算法及数据仓库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分析总结了GIS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国土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本文从整体思维的角度阐述了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架构和平台的建设模式,随后着重讨论了基于数据安全的网络拓扑设计,最后通过增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例分析了基础地理数据动态更新、地图服务和权限管理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